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人物 > 正文

字號:  

毛大慶離職後首談王石:對他的崇拜是無條件的

  • 發佈時間:2015-03-17 09:3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伍振國  責任編輯:張少雷

  毛大慶説,自己對於王石的崇拜,甚至是無條件的“沒有人,創辦了這麼大的公司,甚至股票都可以不要了”。“沒有幾個人,在60歲以後的時候還去學英語、登珠峰。這種人生狀態不是天天算計錢的人能做到的。榜樣的力量之所以無窮,是因為他對人生完全有不一樣的感悟。”毛大慶稱,假使自己創業成功的那一天,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做到王石這樣,大道無形。

  昨天上午,近日剛宣佈從萬科集團離職的原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北京區首席執行官毛大慶在北京合生·霄雲路8號接受人民網《財經1+1》人物欄目的獨家視頻專訪。

  毛大慶一改往日西服襯衫的形象,一身運動裝看上去清爽利落。訪談結束後,他將飛往無錫參加3月15日上午在無錫舉行的國際馬拉松賽事,他收到了組委會的特別邀請。

  在長達2個小時的深度訪談中,向人民網記者講述了他與萬科、凱德置業時期的職場經歷,透露作出離開萬科決定背後的心路歷程。興起之處,毛大慶還與記者談起曾經與父母出差、出國留學,以及在海外找工作的舊事。

  毛大慶説,人的一生中,總是有那麼幾個時刻,會有不一樣的光芒,照亮人生命的一生。人很多決定的作出,都是因為那些時刻所給予的力量和方向。

  他把這些時間,稱為一生中為數不多的“關鍵時刻”。

  感恩時刻:跑步解救了我一開始我是拒絕的

  “2012年有一段時間,整個人的生活狀態非常糟糕,不好的生活習慣讓自己陷入了惡性迴圈。”毛大慶現在回顧起那段日子,仍覺得不可思議,“2012年因為市場不好、壓力、酗酒等很多原因,讓生活節奏出現了紊亂。晚上睡不著覺,繼而精力不足,食欲不振,一系列的身體和生理機能問題接踵而至。”

  醫生告訴他,他患上了抑鬱症。

  “抑鬱症是看不出來的,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的抑鬱症患者,內心卻是無比難受,紓解不了。”

  “鬱亮(萬科集團總裁)就開始拉著我跑步,教會我方法,還給了我很多嚴格的要求,與工作上的要求差不多一樣。”毛大慶坦然,一開始他是拒絕的,覺得自己去跑步是一件很丟人的事。

  “後來去北京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跑步,發現居然有那麼多人在陽光下奔跑,而且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置身於那個環境當中,一切都開始有了變化。”他説那一刻,他開始對跑步感興趣了。

  後來,毛大慶居然對跑步,尤其是馬拉松著了魔一般。按他的話説,真是“越跑越快樂,生活也變得好起來了”他除了利用工作間隙時間跑,也經常用週末時間去外地、甚至外國跑步,參加各種馬拉松賽事。

  “去一個陌生的城市跑步,腳步的丈量方式完全加深了我對一個城市的理解。”

  其實在漫長的馬拉松長跑過程,痛苦是一直陪伴著他的。“我也想過放棄,有一段時間,在跑步的過程中一直在數著距離終點的公里數,反而給自己增添了很多壓力。”毛大慶説,自己曾一度下狠心放棄,但越過終點線所帶來的喜悅和成就感,最後總能讓自己重新站到下一條起跑線前。

  在2個小時的訪談過程中,他的話題也數次跟跑步和馬拉松沾上邊。他説,從一個自認為“小腦不發達的體育盲”到一個能影響很多人的長跑愛好者,看上去很神奇,不可思議。

  “很多事情開始都是失敗的經歷,不知道為何最後就成功了。跑步對一個人的改變很大。感悟就是很多事情都要去試試。”

  享受時刻:在萬科平臺珍貴的6年

  3月9日上午,毛大慶離職新聞發佈會在位於朝陽公園旁的萬科北京中心舉行。鬱亮親自主持了這場到場超過100家媒體的發佈會,與主角毛大慶和毛的繼任者劉肖,這個出生於1979年的處女座“年輕人”,並排而坐。這場看似臨時起意的發佈會,在隨後的一個禮拜內,佔據了大多數財經媒體的頭條。

  鬱亮在會上一句半玩笑的話“我教會了他跑步,他卻跑了”,成為了很多媒體的報道標題。鬱亮評價毛大慶的離開,對於萬科來説是“巨大損失”,他對毛大慶一直是“欣賞、鼓勵乃至關愛”。

  毛大慶談起自己在萬科的6年時光,用了一個詞來總結,那就是“享受”,他還加了“特別”兩個字來強調。“萬科除了強大的品牌,給了職業經理人很好的發展平臺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給了人生很多很好的‘狀態’。”

  毛大慶説,同樣是一家公司,都有壓力和困難,但是萬科卻能給人帶來可以享受的狀態。“除了工作和經營上的狀態以外,能給人以崇拜。”他説,自己對於王石的崇拜,甚至是無條件的“沒有人,創辦了這麼大的公司,甚至股票都可以不要了”。

  “沒有幾個人,在60歲以後的時候還去學英語、登珠峰。這種人生狀態不是天天算計錢的人能做到的。榜樣的力量之所以無窮,是因為他對人生完全有不一樣的感悟。”

  毛大慶説,假使自己創業成功的那一天,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做到王石這樣,大道無形。“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如果有一天我成功了,我能做到向王石那樣嗎?”他反問記者。

  “我現在的答案是,僅僅是有一個向榜樣學習的動力,給自己一個這樣的心理暗示。如果有一天成功了,會向那個狀態努力。人一直都在追求自己內心的生活狀態。”他説,今後自己的狀態就是要保持追求刺激的心態,每天充滿鬥志。

  “我很喜歡在大雨裏、冰天雪地裏去跑馬拉松,為什麼呢?因為我享受抗爭的感覺。在極度困難的狀態下,挑戰的感覺更不同。”毛大慶説,不管是過去還是未來,經常問自己的一個問題就是“能不能闖過去?”

  他很享受這種不斷“老是給自己設門檻的感覺”。當然,還有懷揣夢想。

  思考時刻:人為什麼不快樂

  毛大慶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提起父母,他會想到的詞語是敬重、敬佩、敬仰、崇拜,反而不是普通人家常有的親情、溫馨、關愛這類詞。

  “父親是自己的偶像。在工作上他很優秀,是科學家。生活上是一個很細膩的人。父親總有那麼幾個舉動,在細節上會影響你。”

  毛大慶説,人有很多時刻,幾個景象,會對你的影響比較大。使命感、責任感導致人很多決定的做出。他的父親以特別的方式,讓他在又一個關鍵時刻學會了思考。

  年少時,毛大慶與父母出差去大連,父母坐軟臥,理論上可以幫自己也買一張軟臥,但是父親並沒有這麼做,而是給自己買了一張硬座。父親説白天可以在軟臥,晚上睡覺必須自己回到硬座車廂去。“那時候的火車,硬座車廂環境很差。”

  結果,由於毛大慶白天沒在,等晚上回去的時候發現自己的硬座座位也被人佔了。“又不好意思讓別人再把你的座位讓出來,畢竟都不容易。”毛大慶説,他父親就給了他幾張報紙,自己去找別的地方睡覺,或者等別人下車。

  “火車上根本就沒有其他地方,最後只有拿著報紙在車廂與車廂之間的廁所邊上找個地方坐下來。但是因為火車的晃動,加之臨近廁所味道很大,所以根本睡不著”。毛大慶説,自己只有看車廂裏面的人來打發時間,發現大家都是滿臉“不高興”。

  後來自己跟父親説起自己所看到的。父親説:“你看得角度很好,中國很多人其實是不高興的。因為還有很多人是貧窮的,生活很糟糕……”這件事情,到今天毛大慶還記得非常清楚。

  他説,這件事讓他保持思考和敏銳的觀察力,並影響了以後思想方法的形成,對他的一生影響巨大。

  “今後很多的決定,都跟那個黑暗、晃動、嘈雜的列車車廂時刻有關。”

  再出發:清零後不要目標要狀態

  “我以前經常半夜三更寫文章,別人問我為什麼那麼辛苦熬夜,但我其實是為了休息。做了一件事的同時,又完成了另一件事。”毛大慶再一次拿跑步做比喻,跑步的時候,可以思考,可以放空,還可以觀察跑步的環境、城市,以及跑步的人。”

  “在萬科的6年,包括在凱德任高管期間,沒有特殊情況每天差不多都是第一個到單位的。早上時間非常珍貴,我可以處理郵件等工作上的事情,讓自己以更快的節奏進入工作狀態。”

  他説,那時候每天的時間都是幾分鐘幾分鐘地擠著用。

  3月8日,毛大慶在其個人社交媒體發佈了辭職信,引爆輿論。就在當天,萬科週刊發佈消息確認了毛大慶離職的消息。

  在萬科內部知會中,對毛大慶任職期間的業績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其“在擔任北京公司總經理期間,帶領北京公司首次奪得北京房地産市場銷售冠軍,並一直保持著市場領先地位。在分管集團商用物業業務期間,作為該項業務的首任領頭人,帶領團隊開啟了萬科在該領域的新篇章。憑藉淵博的學識和超凡的親和力,無論在公司內,還是在行業中、乃至社會上,都贏得了廣泛的尊重和讚譽。”

  談及從萬科離開,毛大慶説生命不能再等待了。“把北京萬科從43億元帶到200億元,這個數字的變化確實讓我到達了一定的高度。但僅僅是數字的變化和疊加,已經不能再帶給我新的刺激和追求。”

  “聽從生命的召喚,這一條不能改變。”他説自己這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事情,就是所有的決定,都是聽從自己的內心。“從初中、高中、大學畢業選擇工作,以及到後來出國、回國,到加入萬科,都聽從了自己內心最真切的感受。”毛大慶説,包括這次從萬科離職,他的母親是從微信上知道的。

  “離開,實際上是一次再清零的方式,尋求新的狀態。”毛大慶説,這次離開是將200億清零,但與過去相比,仍然要顯得容易和輕鬆。

  毛大慶在大學學的是建築設計。他説自己畢業後從泰國去新加坡的工作經歷。因為一些原因還不能入學,毛大慶準備聽從導師的意見留在新加坡工作。因為是全新的環境,人生地不熟。他找工作就用了最簡單的辦法,拿著電信黃頁一家家主動打電話去推薦自己。

  結果讓他驚詫的是,一天之內居然有8家企業同意跟他見面,最後居然收到了4家單位的錄用通知。

  毛大慶説,新加坡的求職經歷,給了自己很大的感觸和體驗。求生和謀生是自己最大的能力,這個能力來自於無所畏懼。再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也不給自己留退路。後來毛大慶再到新加坡的時候,就無所畏懼了。

  他説,“人生有很多扇窗戶,沒有什麼不能幹的。需要保持好奇,不斷地去嘗試。哪怕結果不好,但過程是最大的收穫。”

  毛大慶説,人生有很多事情需要深思熟慮,但是這一次創業他沒怎麼考慮就決定了。而對於創業的過程,怎麼創業,確是他目前研究得最多,想得最多的事情。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關於未來大家所關注的創業,他給自己設定的目標看上去很簡單,“找更好玩的事,找刺激。”實際在他看來,不能稱之為目標,而是狀態。“做影響別人的事,回饋過去別人對我的影響。”

  1984年,毛大慶是在國慶節天安門廣場鮮花的小孩,那一年有了萬科。而創業在時代浪潮裏的印記,是後來出現的下海潮,比如馮侖等人的“92派”代表。現在,創業下海也成為了一種風潮,創業更是一種習慣。

  “我做的這個選擇和這個時代有關係。從去年到今年,我預感到了國家的政策變化,新的一輪大潮即將到來。正式因為這個,我必須和大潮齊頭並進。”

  “風一起,我就要跳進風裏。並不準備成為什麼人,但我會學習其他人。例如王石的態度,雷軍的探索精神。”

  毛大慶説,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自由,心靈上的自由。“這種自由並不取決於財富,而是對社會的深度研究。也許會去大學裏做一個研究所,去研究很多的內容,一定會有很多的驚喜在裏面。”

  “父親告訴我,男人60歲後可以重新開始。我現在就要做好準備,期待未來新的精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