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區域産業 > 正文

字號:  

煙臺白羽肉雞産業鏈日趨完善

  • 發佈時間:2016-02-15 07:3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瞿長福 李華林  責任編輯:吳起龍

  養了10年白羽肉雞的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村民董宏文,很少像現在這麼高興。半年前,他決定擴大飼養規模,投入130多萬元新建了兩個雞棚,可容納4萬隻雞。按一隻白羽肉雞凈利潤4元錢來算,一茬雞就可獲利10多萬元。

  “雞苗供應、飼料配備、防疫檢測、收購出售全由仙壇公司負責。”董宏文説,肉雞成活率能達到100%,他唯一要操心的就是餵養。

  與董宏文簽約的仙壇股份有限公司是煙臺3家肉雞上市企業之一。公司董事長王壽純説,目前公司共簽約2000多戶,輻射煙臺、威海兩市6個縣、市、區的380個自然村,戶均年純收入12萬元。“每年仙壇公司都要召開一次農場年會,從交通工具就能看出農民掙錢了。第一年大部分騎的是自行車,第二年就換摩托車了,第三年有開小麵包的,第四年就有開轎車的了。”

  白羽肉雞儼然已經成為煙臺農業的標誌性品牌。據介紹,國內白羽肉雞養殖自上世紀70年代由海外引進,歷經幾十年發展,以高起點、高效率的優勢,如今已成長為農牧行業産業化程度最高的産業,煙臺白羽肉雞更是攜規模和科技優勢處於全國龍頭地位,擁有仙壇股份有限公司、民和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益生種畜禽股份有限公司3家上市公司,年出欄肉雞達兩三億隻,其中90%以上加工外銷,年産值130多億元。

  煙臺肉雞業為什麼長得這麼大?“煙臺三面環海,位於陸路交通的末端,具有天然的屏障,且空氣流通佳,日照充足,適宜畜禽養殖,這是地利。”煙臺市畜牧獸醫局局長任長良把煙臺白羽肉雞産業興盛的原因歸結為“地利”“天時”及“人和”。

  1998年,農業部啟動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煙臺市12個縣、市、區先後被列入示範區。“我們抓住了‘天時’。”民和牧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希民説,當時肉雞養殖以出口為主,建設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系列配套設施和服務迅速跟進,加快了與國際接軌的步伐。

  “人和”,則在於當地政府的積極支援。“肉雞養殖節糧節地環保,屬於一二三産融合發展,能直接促進農民增收。”任長良介紹,近年來,政府部門相繼投入扶持資金2億多元,帶動社會各界投資60億元,用於推廣生態養殖、標準化改造等項目。同時,煙臺還大力推進白羽肉雞産學研一體化發展,牽頭與中國農業大學、山東省農科院等7個高校院所簽訂了“戰略合作夥伴框架協議”,組織15個畜牧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技術合作,推進白羽肉雞研究成果轉化。

  政策支援的一個重點是肉雞産業的區域化佈局。煙臺市畜牧獸醫局副局長孫明川告訴記者:“煙臺市從一開始就注重合理規劃,實現龍頭企業均衡發展。”3大上市公司,益生公司著重祖代肉雞育種與畜禽産業綜合發展,民和公司主攻父母代肉雞繁育、肉雞養殖及資源迴圈利用,仙壇公司重點發展肉雞加工,並帶動農戶養殖。3大公司各有特色又相互競爭,構築起完整的産業體系。

  那麼,煙臺肉雞自身有哪些成長秘籍呢?“技術引進和創新,是最大的特點和優勢。”王壽純告訴記者,益生股份與國外知名家禽育種公司密切合作,隨時掌握行業最前沿、最成熟的技術,並將其創新自用。2014年公司祖代肉種雞和祖代蛋種雞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分別達29%和33%以上,父母代肉種雞飼養量位居全國前3名。

  “養殖行業是弱勢行業,養殖戶是弱勢群體,企業與農戶的命運很多時候休戚與共。”王壽純説,仙壇公司2000年開始摸索“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以“契約+情感”為維繫手段,承諾“利益共用,風險擔當”,既保證公司的産品來源,也幫助農民提高收入,仙壇公司現在70%的肉雞來自農戶養殖。牟平區已成為煙臺市肉雞生産第一縣,當地農民年均純收入增加3億元左右。

  民和公司更是走在了行業前列,通過發展迴圈經濟來解決畜禽糞便污染的問題,實現傳統養殖業的轉型升級。他們利用雞糞、污水為原料,進行中溫厭氧發酵産生沼氣,沼液直接用於煙臺地區20余萬畝的蘋果、葡萄基地,日並網沼氣發電6萬千瓦時,每年向電網供電2000多萬千瓦時。

  養殖技術、經營模式和經營理念的不斷創新,使煙臺白羽肉雞企業漸成氣候、産業鏈日趨完善。“全國大型白羽肉雞上市企業共有4家,煙臺就佔了3家,此外,還有近20家行業內龍頭企業。目前,全市肉雞的産業化率基本達到100%。”任長良説,煙臺白羽肉雞真正實現了叫得響、立得住、長得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