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北村:“仙草”産業做大了
- 發佈時間:2015-10-30 06:34:33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吳起龍
一群原本連石斛的“斛”字都不認識的農民,竟然僅用兩年半時間,“整”出全國最大的鐵皮石斛育苗、栽培、加工産業鏈。這陣子,他們的鐵皮石斛苗火熱開賣,一下就成交2000多萬元,手頭訂單更達6000萬元。
這群農民來自江蘇省興化市戴南鎮董北村。全國勞模、董北村黨委“第一書記”張文德算了筆賬:這種石斛市場價每斤約1500元,每畝經濟效益每年可達30多萬元。
鐵皮石斛,被稱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在董北村,“第一仙草”與書記結緣,於是催生出一系列故事……
台灣教授的仙草情結
10月16日上午,記者走進位於董北村的泰州市現代農業示範園無菌育苗組培中心,只見50多位身穿白大褂的姑娘、小夥一字排開,他們把一棵棵細嫩的鐵皮石斛種苗仔細裝進消毒瓶裏,經過特製消毒燈將瓶口封好。一位滿頭銀發的老者,不時在工人中間指點——這位老者就是來自台灣嘉義農業大學的李振榮教授。
談到台灣教授落戶董北村,張文德説,這事兒得從2013年4月説起:當時董北村流轉鄰村2000畝土地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發展蟲草、靈芝以及果樹、鱷魚等項目,其中鐵皮石斛的種植面積近千畝。石斛屬於無土栽培植物,種植技術難度大,為此,他們請來上海著名的鐵皮石斛專家、蘭花種植技術“非遺”傳承人馮安清進行技術指導,種出的鐵皮石斛長勢良好。但是,高昂的瓶苗費用大大影響經濟效益,張文德萌發自建育苗工廠的念頭。
一直致力於鐵皮石斛研究工作的李振榮教授,恰好在蘇州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張文德得知後,多次前往相邀,李振榮為其誠意感動,答應加盟。歷經兩個多月努力,董北村投資1600萬元、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育苗中心建成,建立近兩年,育苗500萬瓶。
國家級別的仙草論壇
今年4月12日,國家鐵皮石斛産業創新戰略聯盟工作會議暨論壇在董北村舉行。
國家級別的仙草論壇,為何落戶董北村?科技部中國技術市場協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孫小林給出了理由:“董北村近千畝鐵皮石斛種植基地,已被科技部授予研發中心和産業化示範基地稱號,科技部明確要求産業聯盟要面向基層落地生根……”2014年10月,經科技部批准成立鐵皮石斛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董北村成為聯盟理事長單位,來自全國各地的12家石斛基地、加工企業成為常務理事單位。
在這次論壇上,與會專家針對石斛的品種、育苗、種植、加工、品牌等問題各抒己見。李振榮教授用他們育出“興化鐵皮石斛1、2、3號”並將申報6項國家發明專利的實例,論證了石斛品種必須提純育壯的觀點。作為聯盟理事長,張文德表示董北村已與11家科研單位合作開發石斛膠囊、解酒茶、養生茶等面向消費者的産品,計劃拉長産業鏈。今年,他們將會同相關專家和權威部門制定石斛生産和有機肥的標準。
數百農民的仙草飯碗
10月17日清晨,記者走進董北村石斛大棚,陣陣清香沁入心扉。頭戴太陽帽、胸挂工作牌的張粉蘭,正熟練打開智慧灌溉開關為石斛噴水。張粉蘭今年65歲,是附近孫堡村人,她家的12畝土地全部流轉給園區,每畝每年可獲1000元補貼。她也當上管理員,月工資2000元,與徐連英一起管理3個大棚:每天清晨負責給石斛噴水,然後檢查大棚溫度、開關遮陽簾、打開通氣天窗,併為仍然缺水的石斛“床”補水……
園長王洪所介紹,園內共有連體鋼架大棚7個,由4位奶奶輩的管理員負責管理。還有200多個小棚,也是由10位爺爺、奶奶輩的管理員負責管理。他們上崗前都經過專門培訓,什麼時候噴水,什麼時候通風,一看就能知道。
在棚外,頭扎黃色、綠色頭巾的奶奶輩管理員們,正小心打開無菌玻璃瓶,將綠茵茵的瓶苗倒出,清洗、消毒後,移栽到一個個塑盤內……當記者詢問起盤內的土壤時,一位王奶奶快人快語:“石斛是無土栽培的,這根下的基質,用特殊樹皮和生態營養液合成,先把瓶苗培育成馴化苗,一年後再移栽到大棚,三年後才能上市。”
張文德告訴我們,平時有180位農民在這裡工作,到移苗、採摘石斛花時會有近400人來此打工,月均工資1500元左右。另外,還有60多位大學畢業生在李振榮教授的指導下從事石斛的生態育苗工作。經過陽光組培室培育的瓶苗,“蹲苗期”比其他方法培育的縮短20天以上,很受石斛種植基地的歡迎。
眼下,董北村上上下下正在忙一件大事:國際石斛(董北)高峰論壇,將於11月8日在這裡舉行。屆時,國內外專家將雲集“蘇中第一村”縱論開發“第一仙草”大計,更多關於董北村石斛的故事將被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