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銅川。
“去年9月23日,我們煤礦最後一個下井日,我和昔日的幾位工友在礦井口拍了一張闔影作為留念。”陜西煤業化工集團銅川礦業公司的礦工老蔡説,“當時,一起工作的老員工已淚流滿面,我也在反覆問自己,難道這個井我不會再下了嗎?”
河北,唐山。
“我1989年從技校畢業後,在唐山一家國有鋼鐵企業工作10年後,5年前來到了這家民營鋼企。如果這家鋼鐵廠關閉了,我20多年來謀生的本領是不是就被全盤否定了?那我還能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嗎?”唐山一家民企鋼廠的職工老谷説。
兩座城市,兩家企業,兩位員工,看似毫無交集,卻因煤炭鋼鐵行業去産能,他們的命運將緊密聯繫。他們的經歷,正是我國煤炭鋼鐵行業陷入困境的一個縮影。
疏解過剩産能這是中國經濟必須跨過的坎、必須闖過的關。今天不以“壯士斷腕”的改革促發展,錯過了寶貴的“窗口期”,明天將面臨更大的痛苦,甚至可能跌入萬劫不復的陷阱。
半年至今,“去産能”究竟成效如何?實踐過程中哪些難點仍需攻克?政府和企業還要在哪些領域有更大作為?人民網記者就此進行了調研採訪。
市場供需嚴重失衡去産能迫在眉睫
“去産能”是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首當其衝的就是産能嚴重過剩的煤炭與鋼鐵行業。
在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看來,制約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矛盾是供給結構老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住了當前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如何創造新供給,引導新需求,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受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優化、生態環境約束等影響,2012年以來我國煤炭、鋼鐵需求不斷放緩。2015年,隨著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煤炭鋼鐵市場供需嚴重失衡,産能嚴重過剩,制約了行業發展。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06年以來,全國煤炭採選業固定資産累計投資3.6萬億元,累計新增産能30億噸。截至2015年底,全國煤礦産能總規模為57億噸,而2015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在40億噸左右,同比下降3.7%,過剩産能超過了17億噸。
2015年,環渤海動力煤指數由年初的525元/噸降至年底的375元/噸,降幅達28.6%。伴隨煤炭價格的“斷崖式下跌”,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總額440.8億元,同比下降65%,行業虧損面達到90%以上。
同時,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粗鋼産能約為12億噸,按照2015年産量測算産能利用率不足67%。而鋼材價格也在持續下跌,2015年,會員鋼鐵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為虧損645.34億元,虧損面為50.5%,虧損企業産量佔會員企業鋼産量的46.91%。
煤炭行業的人士説,賣一噸煤的利潤買不到一瓶飲料;鋼鐵行業的人士也説,鋼材賣出了白菜價。
痛定思痛,當斷則斷。
2月4日,國務院發佈《關於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提出從2016年開始,在近年來淘汰落後鋼鐵産能的基礎上,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産能1億至1.5億噸。
2月5日,國務院發佈《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提出從今年起3至5年內,將再退出煤炭産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3年內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新增産能的技術改造項目和産能核增項目。
至此,位列2016年經濟工作之首的去産能大幕正式拉開。
4月13日,國家發改委透露,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産能8個專項配套政策文件正在陸續印發。5月18日,財政部公佈了《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管理辦法》,對於1000億元的專項獎補資金如何使用問題進行了明確,去産能最後一個配套文件終於下發。
僅僅一個月的時間,財稅、金融、職工安置、國土、環保、品質、安全、獎補資金等8個配套文件就全部下發完成,速度之快讓人矚目,彰顯國家對去産能的高度重視。
7月7日,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會議明確,今年鋼鐵煤炭去産能目標任務必須完成。各省區市簽訂的目標責任書就是軍令狀,年底要一一盤點交賬。沒有完成全年任務的,都將被嚴肅問責。
去産能任務艱巨人員安置與債務問題是難點
煤炭、鋼鐵行業去産能不僅牽涉企業的核心利益與長遠發展,也關乎千萬職工以及他們家庭的生計和命運。
7月8日,人社部副部長信長星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職工安置工作是化解過剩産能的關鍵環節,而化解過剩産能又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頭戲,因此,做好職工安置工作非常重要。
人社部披露,初步統計全國鋼鐵和煤炭行業化解産能過剩,涉及180萬職工的分流安置。其中,煤炭系統約130萬人,鋼鐵系統約50萬人。
6月26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今年要去掉煤炭行業産能2.8億噸,安置員工70萬人;去掉鋼鐵行業産能4500萬噸,安置員工18萬人。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鋼鐵去産能1300多萬噸,已完成今年目標任務的30%左右;全國共退出産能7227萬噸,為全年目標的29%,去産能任務十分艱巨。
業內人士表示,就鋼鐵與煤炭兩個行業而言,鋼鐵廠距離市區較近,職工再就業崗位相對較多;而煤礦遠在山溝,煤礦一旦退出市場,員工及其家屬的安置就成為難題。
今年3月,陜煤化集團出臺了《關於建立富餘人員分流安置長效機制的意見》,提出富餘人員分流安置渠道包括特殊工種退休、病退、退職、離崗退養(內退)、解除勞動合同、內部待崗、轉崗分流、自謀職業等。
“轉崗分流是集團富餘職工安置工作的重點,轉崗的方向大致有兩個,一個是在集團內部安置,另外一種是向集團外企業、省外企業尋求新崗位。但由於提供的崗位有限,更多的人只能選擇待崗、內部退養等方式進行安置。”陜煤化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山西焦煤集團西山煤電公司杜兒坪礦三採區掘進隊一隊副隊長董林代表表示,轉崗分流的前提是對礦工進行引導和培訓,讓他們有能力去適應新的崗位。同時在生活保障、資金項目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援,這樣年輕人才敢於出去創業。
權威人士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説,要高度重視、全力做好職工安置工作,防範引發社會風險。更加細緻地做好社會托底工作,比如,個別産能過剩嚴重的地區會出現職工集中下崗和財政支出困難,要深入細緻地研究和實施配套措施,認真拿出因應之策。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指出,要通過企業內部挖潛、轉崗就業創業、允許內部退養、公益性崗位兜底等多渠道分流安置職工。對不能實行市場就業的困難職工,政府將開闢公益性崗位進行托底安置。在這個過程中,在資金、政策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會給予支援。
為此,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重點用於職工分流安置。據了解,5月中旬,財政部向各地撥付了鋼鐵煤炭行業2016年基礎獎補資金276.43億元,後續20%的梯級獎補資金將根據化解過剩産能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撥付。
但業內人士認為,1000億元獎補資金平攤到180萬煤炭鋼鐵職工身上,每人5萬多元,這顯然不夠,需要從其他渠道開源。
同時,債務問題也是去産能過程中亟須解決的問題。
7月13日,山西副省長王一新帶領山西焦煤集團、同煤集團、陽煤集團、潞安集團、晉城煤業集團、晉能集團、山煤集團等省屬七大煤炭集團董事長、以及永泰能源、美錦能源等兩家大型民營煤炭企業負責人進京進行債券發行路演。
在路演現場,王一新表示,山西省政府和山西國資委已建立起必要的工作機制,確保七大國有煤企不發生債務違約。
山西遭遇的債務壓力與融資困境並不是個例。業內專家指出,由於煤炭價格持續下行,整個行業盈利水準下降得比較快,融資難、融資貴是普遍問題。金融機構為減少經營風險,大多是一刀切把整個煤炭行業都列入黑名單,在貸款額度、期限等方面都有削減,並且經營正常的企業發債挂了牌也賣不出去。
儘管去産能面臨眾多難題,但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指出,如果煤炭企業的過剩産能不儘快化解,不斷走弱的煤炭需求將長期抑制煤炭價格,而難堪的財務狀況不僅不利於去産能,也將不利於煤炭企業的轉型和發展。
此外,鋼鐵煤炭價格短期回升也為去産能帶來“困擾”。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指出,鋼材、煤炭價格不同程度回升,確實會對一些地方和企業去産能的決心産生影響,已經減産、停産的企業也有意復産,增加了化解過剩産能的難度。但是,倒逼鋼鐵、煤炭過剩産能退出的市場環境,短期內不會因價格一時漲跌而出現根本性變化。
去産能要發揮市場作用社會保障更要兜底
7月22日,人社部發言人李忠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目前,各地都在積極穩妥推進化解過剩産能中的職工安置工作,從部分已經啟動的地區來看整體平穩。
信長星表示,職工安置過程中,企業要把工作做實做細,充分挖掘職工分流安置渠道,用好用足已經明確的政策。對分流到社會的職工,政府要提供社會保障,及時進行就業培訓,對那些就業確實困難、難以通過市場找到就業崗位的,要開發公益崗位,體現社會政策兜底的功能。
7月18日,滴滴出行發佈的《移動出行支援重點去産能省份下崗再就業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5月底,滴滴為國家去産能計劃中的17個重點去産能省份提供了388.6萬就業機會(含專車快車和代駕)。其中,來自去産能行業的滴滴司機為101.9萬。
滕泰強調,去産能過程中,政府要通過建立強大的要素市場推動要素轉移,建立強大的社會保障,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更有效率地充分涌動。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會上,工信部副部長馮飛指出,要發揮市場矯正作用,通過市場機制的公平和優勝劣汰機制,讓不具有競爭力的産能出清。同時,通過環保、能效、安全、品質和技術等五個標準加速産能退出,加大執法力度。
權威人士在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表示,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當務之急是斬釘截鐵處置“僵屍企業”,堅定不移減少過剩産能,讓“僵屍”入土為安,騰出寶貴的實物資源、信貸資源和市場空間。
在去産能的過程中,有的企業鼓勵員工融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洪流中。
2015年年底,杭州鋼鐵集團熱火朝天了近六十年的半山基地出完了自己最後一爐鋼,正式關停。半山基地的原職工小王自主創業,在杭鋼社區開了一家養老飯店,為老年退休員工定做飯菜,雇用的廚師和員工都是杭鋼職工。
據悉,杭鋼特設眾創空間,建立專項基金,目前,共有112名職工登記自主創業項目78個,其中34個公司已正式運營,43個項目申請入駐眾創空間。
此外,更多的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據了解,徐州礦務集團公司省外煤炭産量達到集團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異地能源項目共轉移集團本部職工7000多人。同時,在山西、陜西等地區和孟加拉國煤礦託管和勞務合作項目45個,異地安置集團勞務人員11000多人。
7月2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去産能過程中,要注重運用法治化、市場化手段,支援企業加快兼併重組,提高産業集中度,並妥善做好職工轉崗等工作。
全國政協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表示,去産能要求政府維持公平競爭,讓市場優勝劣汰,政府做的就是要保證分流職工能夠得到基本的社會保障、再就業培訓等。
“能夠忍受去産能陣痛,這條優化結構之路才能真正走通,才能夠達到去産能的實質要求。”賈康強調。
(責任編輯:張潔欣)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