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稱珠江口或有千億噸油氣資源 建議重啟勘探
- 發佈時間:2015-05-17 08:04:21 來源:膠東線上 責任編輯:劉小菲
昨日下午舉行的廣州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諮詢會上,20多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應邀出席,結合創新驅動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中國製造2025”等熱點話題為廣州科技創新把脈。
中國工程院院士翟光明是石油勘探專家,他講起一段與珠江口有關的勘探往事,鼓勵廣州。
1979年,石油部派出一個規模龐大的代表團赴美國等4個國家考察,回來就提出,要在南海北部1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中進行油氣勘探,組織了十幾個大物理勘探公司來把這十萬平方公里掃描了一遍,在1983年的世界石油會議上,翟光明代表油氣方面做報告,提出珠江口洼線可能有1000億噸的油氣資源,“當時全場就轟動起來了”。
可是,後來繼續勘探的結果不盡如人意,最高年産值只有一千七八百萬噸,後來還往下降。翟光明數十年後又提起這件事,“有沒有這個資源,我認為有,還可以繼續進行深入的發展”。
他拿四川安岳大氣田為例,該氣田從一開始勘探到現在經過五六十年,才發現了一個大氣田。“珠江口的油氣資源,還有繼續進一步勘探的必要。”
翟光明建議,廣東省、廣州市與中海油、民營資本一起重啟珠江口洼線這十萬平方公里的油氣勘探,“整個10萬平方公里勘探下來,就可能解決我們的燃料、能源問題”。
“珠江口的油氣資源,這是我今天第一次聽到。”會議總結講話時,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回應翟光明院士説,“以前有一些油田打了以後前景一般,但是未來會不會有重大的發現,這個我們很期待,因為這會改變能源供給的格局”。
院士觀點
郝吉明:PM2 .5達標計劃 最擔心佛山廣州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廣州亞運期間空氣品質保障專家組組長郝吉明説,根據環保部的要求,2017年珠三角地區的P M2 .5濃度要比2012年下降15%,到2020年達到國家控制標準。珠三角城市在第一梯隊,2020年達標,2025年前後長三角地區達標,2030年前後京津冀達標。
郝吉明表示,從現在廣州市政府提供的材料來看,需要在未來6年時間內PM2.5的年均值下降28%,“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
他表示,比較擔心的有三個城市,第一個是佛山,第二個就是廣州,第三個郝吉明沒有點名,只是表示該城市承接了佛山大量的産業,也可能難以達標。
郝吉明還提醒,PM2.5達標並不意味著空氣品質就達標了,到2020年珠三角城市即便都實現了PM2.5濃度達標,但氮氧化物、臭氧都可能處於超標狀態。郝吉明説,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實現空氣的全面好轉,而不僅僅是PM2.5,因此政府在其他污染物治理方面依然要下很大決心才行。
羅紹基:東西南面都有煤電廠 把廣州包圍了
曾任電力部中南勘測設計院設計總工程師、院長、廣東省電力局副局長的羅紹基説,自己長期住在廣州,發現廣州市在使用清潔能源方面,在工業領域還很不夠。
他説,廣州北面是山,西面西村電廠、東面黃埔電廠、南面南沙珠江電廠都是燃煤電廠,將廣州全包圍住了。他也留意到廣州市在燃煤電廠方面進行了末端改造,市政府推行的燃煤電廠超潔凈排放方案,確實大大減少了燃煤電廠的污染,但是和清潔能源的天然氣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廣州市應該下決心將市屬的燃煤電廠都改造成天然氣能源。
此前,廣州市環保局邀請廣州各大燃煤電廠進行座談,表示希望各大電廠將燃煤機組改為天然氣機組,各大電廠紛紛表示難以實現,一方面很多燃煤機組建成時間不長,前期有大量投資,現在要拆毀改造很可惜。另外一方面,天然氣氣源不足,無法實現穩定供給,而且天然氣發電的成本比煤炭發電要高近一倍。
對此,羅紹基表示,“説到氣源,其實海南島也産天然氣的,但是幾乎全部供給了香港的龍鼓灘發電廠,然後我們廣東還到香港去買電,這個迴圈是不是有點怪?”
鐘南山:廣州與港澳的創新攻關合作 體制障礙應少一些
“現在境內境外還是分得很清楚,廣州是不是能夠跟香港、澳門在創新攻關上的體制障礙少一些。”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有很多共同研究課題,如果突破一些體制的障礙聯合起來會有很大的進步。
“12年前非典時,第一個發現冠狀病毒病原的,實際上就是我們與香港在合作,由香港首先公佈的,美國和加拿大是兩天后才公佈,那個時候就是我們有很好的合作。”鐘南山表示,現在跟香港有一些急性傳染病的合作,與澳門在中藥研究方面也有合作空間。“但是這些都是民間的合作,假如説能夠上到政府層面,發揮廣州的優勢,能夠突破體制上的障礙。比如申請經費等,這些體制障礙能夠消除的話,我相信會對很多産業發展都有利。”
劉人懷:在粵院士只有29個 與廣東經濟地位不相稱
“抓住人才是關鍵,現在廣東省的院士數量太少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從2003年起擔任中國工程院廣州院士中心主任,他説,相比北京、上海,廣州的高校、科研機構要弱一些,核心的人才資源也要弱一些。
他介紹,真正戶口、單位在廣東的兩院院士只有29個,“這與廣州的經濟地位是非常不相稱的”,去年廣東成立了院士聯誼會,希望廣東籍的院士能為廣東、廣州服務,目前廣東院士聯誼會的兩院院士已達187個,“每個院士帶一個項目過來就不得了了,希望廣州市委市政府抓住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