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醫藥創新路在何方? 試點推進藥品“代工”生産

  • 發佈時間:2016-01-25 10:04:22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創新研發是醫藥産業永恒的主題。全國政協委員、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永祥表示,藥物創新的最關鍵環節是發現和研究的階段,我國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源頭創新能力不足。為此他建議,科研院所的基礎研究工作要與實際需求緊密銜接,要組建專業團隊集中攻堅。

  醫藥創新“我們希望創新的好藥可以惠及更多患者,也為企業帶來收益,實現社會、企業和患者的多贏。”在前不久農工黨中央參政議政部等單位主辦的以“醫藥産業創新發展”為主題的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呼籲採取積極措施推動醫藥産業創新發展。

  企業是創新真正的主體。針對我國醫藥産業創新發展問題,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內外專家從研發、生産和監管等環節都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和務實的建議。

  創新研發是永恒主題

  創新研發是醫藥産業永恒的主題。全國政協委員、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永祥表示,藥物創新的最關鍵環節是發現和研究的階段,我國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源頭創新能力不足。為此他建議,科研院所的基礎研究工作要與實際需求緊密銜接,要組建專業團隊集中攻堅。

  對醫藥産業而言,不論是研發原創的新藥,還是仿製其他專利到期的藥品,都需要創新。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新藥研發機構都將主要精力放在仿製藥上。專家表示,這是由我國國情決定的,也有利於降低藥價,為患者帶來實惠。但很多仿製藥更多只是簡單模倣,缺乏創新因素,存在研究不透徹、療效差的問題。

  石藥集團中央藥物研究院副院長楊漢煜認為,仿製藥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做研究,可以比原研藥做得更好。他建議對原研産品深入研究,找出關鍵的因素,並進行改進創新,但這需要前期的經驗積累和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醫藥企業加大投入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預防控制所副所長董小平認為,現在群眾醫藥需求很大,做好高端藥品研發,對醫藥創新是十分重要的。國家應該充分發揮政策的導向性作用,鼓勵醫藥企業對具有重大公益作用的藥品進行創新研發,同時,還應該提高藥品創新的標準門檻,保證生産出來的藥品能夠佔領市場。

  試點推進藥品“代工”生産

  一些藥品研發完成後,還面臨上市難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舉例説,某研發機構歷經12年,成功研發出一種新藥,但按照當前我國藥品管理法規,申請藥品批准文號的單位必須是藥品生産單位,該機構無力自建生産線,藥品遲遲不能上市。

  陳凱先説,藥品上市許可和生産許可捆綁在一起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發揮過一些積極的作用,使得我們的藥品安全責任可追溯。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藥品研發不斷發展,現行的管理體制日益凸顯出其局限性,抬高了研發成果轉化和産業化的門檻,造成藥品研發創新活力不足,重復投資現象嚴重。

  為此,陳凱先建議抓緊推進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的試點,推動我國生物醫藥産業發展創新。在這種制度下,藥品上市許可與生産許可相分離,也就是上市藥品的所有權和生産權可以分離。藥品上市許可的申請人可自行生産,也可委託具備條件的生産企業“代工”以獲得藥品上市許可。如此一來,藥品責任主體更加明晰,持有上市許可的企業對藥品安全負全責,生産企業僅對生産過程負責。如果因生産原因導致品質出現問題,上市許可持有人在對使用者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依合同對生産企業進行追償。這也是國際社會普遍實行的藥品管理制度。

  2015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10個省市開展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前不久,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發文,支援中關村優先試點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陳凱先説,隨著試點的推行,可能會凸顯出其中的風險點,建立風險管控的有效機制顯得非常重要。他建議選擇條件具備的重點區域和關鍵領域先行先試,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加強指導,取得經驗後輻射推廣。

  加強監管淘汰粗劣藥品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解決了缺醫少藥的問題,現在突出的問題是産能過剩。”全國政協委員、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原副院長侯艷寧説,目前我國藥品批准文號有17萬個,其中三分之二處於休眠狀態,藥廠也已達5000多家。産能過剩造成市場惡性競爭,一些廠家急功近利,鑽空子降低成本,藥品品質問題需引起更多重視。

  侯艷寧認為,品質監管是促進醫藥産業升級的重要環節,必須做好相應的配套措施。她建議完善藥品品質監控體系以促進制藥企業優勝劣汰和産業升級,建立專業隊伍加強藥品品質監管,並賦予他們執法權。她説,這些措施將倒逼廠家提高藥品品質,引導規範行業行為,促進産業健康良性發展。

  “現在不是沒有監管而是有監管的,主要是監管改革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實驗動物研究所主任岳秉飛説,我們藥品上市評價機制需要改進,解決“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企業也應積極提供藥品技術參數和實驗數據,推動粗劣藥品淘汰出局。

  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醫藥政策研究專委會主任委員史錄文認為,監管模式的革新離不開藥品供應措施的優化,集中採購需要更多地向資訊服務、監管服務、合理用藥服務發展。他説,各省市應該充分結合自身情況,建立健全以基本藥物制度為基礎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專家邵一鳴建議,要改善國家藥審監管機構的工作模式,加快藥物審評的速度,從科學角度改變過去審評的觀念和理念,簡化掉不必要的、不影響安全的程式。他説:“我們應該推進區域分中心工作,建立藥品品種的審評中心,把全國的藥檢作為一盤棋,探索業務垂直管理分工負責的新工作模式,使得我們國家的藥監系統可以真正發揮各層次、各級別的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