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醫療:自建醫師團隊 做真人語音視頻醫療O2O
- 發佈時間:2015-09-01 09:30:59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吳起龍
“看病難”、“看病貴”是醫療行業的兩大痛點,然而網際網路的出現,讓痛點也逐漸找到了解決之道。
步入2015年,“網際網路+醫療”除了成為資本市場熱炒的題材和概念之外,它的出現還真真切切讓百姓感受到了網際網路帶來的看病便利,其中,“微問診”就是這樣一個平臺。
儘管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已猶如雨後春筍般爆發增長,但發家于成都的“微問診”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平臺,卻與大多數平臺有著不一樣的生存邏輯。
據了解,微問診是國內首個自建醫生、藥師團隊的平臺,因為有自己的醫生資源和團隊,微問診“任性”採用24小時服務,通過整合線下資源與醫院合作推出雲醫院,使老百姓可隨時隨地在雲端醫院進行就診前及術後康復的健康諮詢和預約掛號。
據四川駿逸富頓科技有限公司CEO羅安透露,到今年三季度,微問診預計將完成B輪融資,加上A輪融資共計2億元,目前公司的估值已經超過10億元。
此外,微問診目前平臺醫生、藥師人數500余名,羅安的目標是未來能將其擴張至1000名,並希望三年內,平臺累積的問診人次能超過一億。
行業刺痛商機
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長期以來,醫療資源造成的極度不均衡,讓治病就醫成了老百姓的一大心病。
人滿為患的醫院,讓人迷糊的就醫流程,讓病患的就醫效率變得極低,像“排了長長的隊就醫,而醫生卻僅僅用了兩三分鐘打發走人”這類的牢騷更是不絕如耳,而相比這些醫患嚴重飽和的醫院,相對偏遠的小醫院則顯得格外“嫻靜”。“中國醫療資源的地域分配不均,省會城市都相對好些,非省會城市相對比較麻煩;此外,中國沒有分級診療,國外的分級診療是通過家庭醫生實現的,沒有分級診療就導致無效的病人佔掉了很多三甲醫院的資源。”在談到中國的醫療現狀時,羅安如是説。
據了解,全國醫療機構總數大約20萬個,而醫患資源飽和的僅是少數大醫院、三甲醫院,大部分小醫療機構的資源相對閒置。
除了“看病難”,“看病貴”亦是醫療行業的一大痛點。羅安表示,很多看病的人都有過“小病大治”、“過度治療”的擔憂,加之看病所耗的時間成本,讓一些人因小病拖著不看變成了重病。
醫療行業的“牢騷”卻讓這個行業充滿了商機。隨著國家大力提倡“網際網路+”傳統産業的發展,醫療行業也逐漸插上了“網際網路+”的翅膀,隨之而來的,包括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阿裏健康”,平安集團旗下“平安好醫生”,以及騰訊入股的醫療健康網際網路公司丁香園紛紛躁動,整個行業也隨之熱鬧了起來。
專業機構預測,到2017年全球移動醫療市場的規模達到230億美元。國內移動醫療的市場空間同樣誘人,高血壓患者數量高達3.3億人,糖尿病患者也有1.14億人,而且慢性病發病群體呈現年輕化趨向。
不僅如此,中國人口老齡化嚴重,目前超過65歲的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9.5%,2030年該指標將達到16.2%。據第三方機構艾媒諮詢預計,由剛需産生的中國移動醫療的市場規模今年將達23.4億元,2017年底將突破125億元。
上線近半年獲億元融資
近年,“網際網路+”的概念在傳統醫療行業掀起了陣陣波瀾,而移動醫療以其方便省時、覆蓋面廣、低費用等優勢廣受資本及消費者熱捧。業內數筆“天價”融資案例也使移動醫療躋身最具吸金能力的行業之一。
不過,融資熱潮減退之後,投資者與移動醫療運營商皆發現了諸多問題,如將流量免費導出的移動醫療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以及現有的2000多款App的功能單一、重合率高。
有觀點指出,行業集中度低、無序競爭激烈且功能多停留于連接病人與醫院的是移動醫療1.0時代,而能讓病人實現與醫生直接對接則是移動醫療升級換代的2.0時代。
而作為移動醫療“後1.0時代”的新秀,微問診平臺自今年3月15日上線以來,不到半年時間已獲得1億元的融資。此外,羅安透露,到今年三季度,微問診預計將完成B輪融資,加上A輪融資共計超過2億元。目前公司的估值已經超過10億元。
羅安認為,當前移動醫療仍處於燒錢階段,因此投資方的每一筆投資都愈發趨於冷靜。投資方之所以選擇微問診,亦是看中其與醫院合作及自建的實時坐診醫師、藥師資源,以及打通就醫全産業鏈的能力。
羅安介紹,目前公司擁有自建醫師、藥師團隊500余人,保證24小時輪班坐診。下一步是與醫院合作,進一步拓展醫生資源。此外,公司已與全國20000多家藥店合作,其中不乏海王星辰這樣的大型連鎖藥店,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長中。
同樣看好微問診前景的合作方中,亦有上市公司的身影。今年5月下旬,三泰控股牽手富頓科技,共同打造社區藥品電商,利用“速遞易”完成1公里30分鐘送藥到府的服務。同年6月份,信邦制藥與富頓科技攜手出資設立了貴州信邦富頓科技有限公司,與“貴醫雲”對接,致力於打造中國最大的免費藥學、醫學服務平臺。
據羅安介紹,微問診的主要服務由疾病診斷、用藥諮詢、精準健康服務以及送藥到府四大板塊組成,整體涵蓋了院前分療(藥店扮演微型診所的角色)、院中診療(提供私人醫生服務、建立健康檔案等)及院後康復(術後康復、慢性病管理等)。
值得一提的是,微問診官網顯示,截至8月底已有近200萬人次享受了該平臺的諮詢服務,且日均使用App的活躍用戶多達2萬人次。
首試醫師視頻語音坐診
與其他移動醫療巨頭的問診模式不同的是,微問診的醫師和藥師都是通過實時語音或者視頻,與患者進行一對一交流。
在羅安看來,真人語音視頻系統是就醫閉環裏最核心的部分。他表示,以往的傳統移動醫療問診,都是用戶通過文字上傳症狀和問題,幾分鐘後同樣得到文字的回復。如果表達有誤或者症狀複雜,僅通過文字交流需要多次問答,耗時且得到的問診結果也不一定準確。
羅安認為,要讓好醫院的知名醫生在移動醫療平臺上全職坐診是不現實的,他們的工作量本身就比較飽和,難有精力和時間再提供其他渠道的服務,同時專家名醫更重要的職責是培養團隊和解決疑難雜症。而且僅通過文字回復,消費者很難保證在繳納了較高的費用後,依然能取得指定醫生提供的問診幫助。除了難保證真實性以外,目前部分就醫諮詢平臺簽約的醫生,一次諮詢費動輒收取好幾百元,對消費者來説難以負擔。
因此,微問診採用自建團隊,近500名醫師藥師輪流排班,保證24小時都能提供線上語音視頻諮詢服務,且醫生團隊中有部分專家來自三甲醫院,從業經驗豐富。
羅安介紹,微問診採用免費諮詢的方式,醫生和藥師在病理和藥理上對用戶進行建議,但並不具有導向性。如買哪個品牌的藥、去哪住院都不進行干預,用戶可選擇通過平臺提供的送藥服務,亦可自行前往藥店買藥或者選擇去不去醫院就醫。
據了解,微問診的諮詢範圍暫定為常見病問診,目前的醫生和藥師團隊對於此類病症的問診而言綽綽有餘。
此外,微問診還將為用戶建立健康檔案,記錄每一次諮詢記錄,對用戶的健康進行持續追蹤。
微問診App客戶端顯示,坐診醫生包括全科、婦科、內科、外科、骨科等,基本覆蓋了所有科室。用戶在微問診平臺上諮詢後,還可對醫生和藥師進行評分和填寫評論,為新用戶的選擇提供參考資訊。
打通就醫全産業鏈
當然,所有移動醫療平臺的創業者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僅從目前的技術水準來看,短時間內,遠端醫療仍無法取代線下醫療機構的作用。
對於這一事實,羅安也看得十分明白,“網際網路醫療並不是包治百病,而我們目前僅僅是給你做簡單的診療和提供一些健康意見。所有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的作用,僅僅是把醫療邊界擴大,把閒置的醫生醫療資源都釋放出來,同時可以作為輔助醫院診療的部分,相當於現在的微問診平臺充當了‘赤腳醫生’的作用。”
儘管如此,微問診仍有很長遠的發展視野。據羅安介紹,目前微問診的平臺業務,通過上述院前、院中、院後三個不同層面,通過視頻、音頻的初步診斷,醫生給予是否需要去醫院進一步診斷的建議,用戶只需要通過平臺與合作的醫院進行掛號、提取診斷報告等事宜,這能大大節約去醫院的時間成本。
後期,通過公司的可穿戴設備,檢測血壓、心率、疲勞程度等,未來進一步完善可穿戴設備的功能後,還能有效進行慢性病的管理。此外,“微問診”和“貴醫雲”平臺,還能用於病人的健康數據管理及存儲,為病人建立起就診的電子檔案庫。
羅安稱,作為全國第一個自建醫生團隊的平臺,微問診目前平臺醫生、藥師人數500余名,羅安的目標是未來能將其擴張至1000名,並希望三年內,平臺累積的問診人次能超過一億。
羅安表示,微問診平臺致力於打造全國最大的基礎醫學、藥學服務平臺,目前已有成都、武漢、貴州、山東4大中心,未來能在全國再建4~5個中心,繼續擴大醫生團隊和地推團隊。
據了解,目前微問診已經與200多家醫院展開了合作,微問診在與更多醫院合作的基礎上,擬將平臺打造成為平民化的家庭醫生。在羅安看來,私人醫生不應再是“奢侈品”,通過微問診平臺,用戶未來每天僅需花費一聽可樂的費用,就可以享受到從問診到健康管理的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