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醫藥 > 醫療器械 > 正文

字號:  

費用高企吞噬醫療器械企業利潤 高性能器械成突破口

  • 發佈時間:2015-08-31 09:36:5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朱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近日,醫藥工業與醫療衛生方面的“十三五”發展規劃基本編制完成,高性能醫療器械被確定為重點突破領域之一;而在發改委網站上公佈的《關於實施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重大工程包的通知》,也為切實落實高端醫療器械這一重點項目提供了實施方案。

  從8月中下旬開始,醫療器械類上市公司開始密集發佈中報。截至8月28日,23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中20家發佈了中報。記者梳理上半年醫療器械類上市公司的業績後發現,主營增速快但利潤總額滯後的現象普遍存在。

  國家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上半年的數據對此進行了佐證。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儘管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製造的主營收入在所有醫藥工業增速最快為12.05%,但其利潤總額的增速卻只有4.71%,在所有醫藥工業的子行業中屬於落後水準。

  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獲悉,銷售、管理、財務等費用的快速增長,是醫療器械公司利潤增速滯後的主要原因。

  近日,醫療工業與醫療衛生方面的“十三五”發展規劃基本編制完成,高性能醫療器械被確定為重點突破領域。這對基礎薄弱、利潤貢獻較低的醫療器械行業不啻為一道利好。我國醫療器械生産廠家以中低端産品為主、呈現“多、小、高、弱”的特點的格局面臨重構。

  費用高企吞噬利潤

  近日,醫療器械類上市公司開始密集發佈中報,根據申萬二級行業的分類,醫療器械類上市共有23家,截至8月28日,其中的2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中報。

  Wind數據顯示,已發佈公告的20家上市公司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全部為正,但理邦儀器(300206.SZ)扣非後凈利潤虧損1362萬元。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樂普醫療(300003.SZ)、魚躍醫療(002223.SZ)及東富龍(300171.SZ)凈利潤排在前三,分別是2.88億元、2.52億元和1.99億元。

  記者統計後發現,今年上半年15家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同比都有所增加,其中增幅較高者有千山藥機(300216.SZ)、凱利泰(300326.SZ)和華潤萬東(600055.SH),其凈利潤的同比增幅分別是214.6%、154.4%及84.4%。

  以凱利泰為例,上半年凈利潤之所以可以取得同比1.5倍的增幅,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上半年並購了艾迪爾和易生科技,這兩個子公司的並表幫助上市公司實現了銷售收入和凈利潤的雙高速增長,也符合併表之後的盈利預期。

  不過,仍有5家公司的凈利潤同比有所下降,其中理邦儀器降幅最多,達到61.8%;寶萊特(300246.SZ)和楚天科技(300358.SZ)的降幅也有46.3%和29.5%。

  一家上市券商的醫藥生物類分析師表示,理邦儀器扣非後虧損近1400萬,主要原因是市場和銷售投入加大,期間費用率同比增加了7%,這便導致毛利率同比下降了3%。

  “其實不僅是理邦儀器,三諾生物(300298.SZ)亦是如此。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與財務費用的增長導致這些公司在營收保持增長的情況下,凈利潤受到了較大的影響。”一位上市券商分析師向記者指出,費用率略呈上升趨勢是今年上半年醫療器械行業的一個共性表現,費用的上升,也是導致行業利潤總額增長減緩的一個原因。

  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了陽普醫療(300030.SZ)身上。記者查閱其2015年中報後發現,上半年其主營收入2.31億元,同比增加了18.36%,但歸屬於母公司反倒下降了6.7%。主要原因便是由於新産品推廣費用和銷售人員薪酬上調致使公司銷售費用大增29.69%,同時為並購惠僑和開展融資租賃業務,財務費用增加了226.37%。

  記者亦從相關渠道獲悉,與去年同期相比,醫療器械行業6月份的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和財務費用率分別上升了0.93、0.62和0.04個百分點。

  國內醫療器械基礎薄弱

  儘管醫療器械類上市公司上半年的業績普遍不錯,但從整體上來看,醫療器械還存在先天不足、基礎薄弱的情況,不管是業務收入還是利潤佔整個醫藥製造業的“量”並不佔優。

  上海證券一份題為《2015年8月醫療器械行業投資策略:關注中報業績增長穩定個股》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今年上半年醫療器械行業實現累計營業收入1080.92 億元,累計利潤總額92.44 億元,累計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速分別為12.05%和4.71%。同期醫藥製造業實現累計營業收入11735.51 億元,累計利潤總額1207.10 億元,累計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速分別為8.76%和13.55%。

  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國內的高端醫療器械市場幾乎被跨國企業所把持。在醫療器械領域,國外與國內醫療器械的市場佔有率之比約為7:3,近日WTO達成的一項協議更是使得在醫療器械行業佔到大頭的跨國企業“如虎添翼”。

  該協議規定,3年內逐步對201項資訊技術産品實施零關稅,其中包括部分醫療設備,如磁共振成像機、電腦斷層掃描器等。更使得在醫療器械行業佔到大頭的跨國企業“如虎添翼”。

  顯然,少數國外品牌壟斷中高端醫療器械市場,同時進口醫療設備價格、維修、耗材費用居高不下,導致了醫療成本不斷攀升,加劇、加重了“看病貴”的問題。

  據統計,我國現有醫療器械生産企業約一萬五千余家,但90%的企業收入規模不足2000萬元,企業産品也以低端耗材和中低端設備為主,而像CT、核磁共振、PET等高端醫療設備基本被國外産品壟斷。我國醫療器械生産廠家普遍處於規模較小、以中低端産品為主的局面,呈現“多、小、高、弱”的特點。

  “本土的醫療器械企業主要是仿製國外的技術,或者是作為外資企業的代理,但並沒有掌握核心的技術。受限于産品研發,本土企業的高端産品品質跟不上,另外也有一些器械的硬體問題,所以沒辦法做大。”北京鼎臣醫藥諮詢負責人史立臣告訴記者。

  同時記者也了解到,同樣進口的醫療設備在國內的售價幾乎是國外售價的2倍,公立企業的採購費用往往也會超過民營企業。

  “這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民營企業採購一定會壓價到最低,但公立採購,每個環節的供貨商都要付出溝通費用,導致只有提高售價才能平衡費用。”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醫療器械分會秘書長陳紅彥告訴記者。

  重點突破高性能醫療器械

  可以明顯看到,醫療器械收入增速在整個醫藥製造業中相對較快,但醫療器械行業收入總量佔整個醫藥製造業比重卻較低。

  “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首先我國目前醫療器械行業以低端産品居多,這就導致雖然業務收入增長較好,但是利潤增長卻顯得疲軟;其次是醫療器械行業內部競爭較為激烈,産業同質化較高,惡性壓價的存在使得銷售量雖然上升,但利潤依舊較低。”上述券商研報也進一步指出,醫療器械行業的利潤總額增速在醫藥製造業中較低,遠低於化學藥品、生物製品等行業。

  好消息是,這種情況將隨著高性能醫療器械確定為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重點突破領域而有所改觀。分析人士指出,預計相關部門將會出臺更多的政策來支援高性能醫療器械的發展,醫療器械企業或將面臨産業重構的歷史性機遇。

  近日,醫藥工業與醫療衛生方面的“十三五”發展規劃基本編制完成,高性能醫療器械被確定為重點突破領域之一;而在發改委網站上公佈的《關於實施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重大工程包的通知》,也為切實落實高端醫療器械這一重點項目提供了實施方案。

  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和工業資訊化部聯合召開推進國産醫療設備發展應用會議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為推動國産醫療設備産業發展,將建立主動使用國産醫療設備激勵機制。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也談到,將重點推動三甲醫院應用國産醫療設備,加快國産醫療設備發展,推進普及應用,發揮國內企業比較優勢,降低醫療成本,有效遏制就醫費用不合理增長,減輕患者負擔。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