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最嚴藥品審評令背後:新藥審評時間可達美國三倍

  • 發佈時間:2015-08-11 07: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每年積壓的大量申請,讓這場突如其來的國家新藥審批註冊改革備受關注。8月15日,被稱作“最嚴藥品審評令”的《關於徵求加快解決藥品註冊申請積壓問題的若干政策意見的公告》(140 號文)將結束徵集意見,歷時半個月。

  記者採訪多位業內人士後發現,藥品審批在2006年以後從急行軍陡然轉入“堵車模式”。申萬宏源最新的行業研究資料顯示,2011年到2014年,我國1.1類新藥申報上市的平均審評時間從26個月升高到42個月。與美國新藥的申報審評時間相比,中國藥企的等待時間是前者的三倍以上。

  業內人士表示,相關審評部門人手不夠是一個原因,而不少藥企創新能力不足,仿製藥太多,導致過度重復申報是另一個重要原因。

  藥審中心人手緊缺

  申萬宏源的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1.1類新藥、3.1類新藥及6類新藥的平均審評時間為42個月、42個月和25個月,申報臨床的平均審評時間為14個月、28個月和28個月。

  相同情況下,2003年~2013年,美國、歐盟、日本新藥申報生産獲批時間的中位數依次為304天、459天和487天。“人家申請上市等待的時間是按天計算,中國是以月為單位。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申報上市的藥太多,審評中心人手不夠,加班加點也做不完。”國內一家原料藥上市公司董秘對記者坦言,企業和兩會代表也多次向藥監部門施壓,審評人員數與巨量排隊申請的矛盾,是藥品審評的難點。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食藥監總局)公佈的《2014年度藥品審評報告》顯示,2014年食藥監總局藥品審評中心完成了5261個藥品註冊申請的技術審評,較2013年的審評完成量增加了12.9%。與此同時,待審任務積壓仍為18597件,較2013年待審任務總量又增加了4362個。

  這也從一個側面説明瞭藥審中心人手有限,新藥審批長期面臨“僧多粥少”的局面。《南方週末》去年11月份報道稱,這個食藥監總局直屬的事業部門在方案上的編制人數是120人,技術審評崗位人員只有70人左右。記者了解到,美國在這方面的人員約5000人,年評審經費也是中國的10倍以上。

  江蘇一家大型制藥集團負責研發的傅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藥品審評中心每個月可以審批的數量有限,但申請報批的品種越多,排隊時間就越長。“真正審評的時間就一兩個月,但得排隊,仿製藥尤其花的時間久。”

  過度重復申請嚴重

  重復申請、佔用審評資源是藥品審批滯緩的另一個原因。傅先生告訴記者,不少國內企業創新能力低,造成不少低水準的仿製藥扎堆生産、同質化惡性競爭。

  江蘇豪森醫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長趙軍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國內藥品審批耗費了大量的時間成本,這和過度重復申報脫不了干系。

  去年9月,食藥監總局發佈《關於公佈第一批過度重復藥品品種目錄的公告》,選出50個已上市或申報註冊的藥品品種。兩個月後,又發佈第二批過度重復品種44個。

  傅先生表示,罕見病藥、兒童藥或者臨床急需品種都亟待自主研發,而國家針對這些品種也專門開設綠色通道加快審批,但大部分的企業臨床研發能力都很有限。

  對此,一位曾在美國某知名醫藥公司任職超過二十年的海歸人士表示,美國對於藥品審批流程的法規政策相當完善,生物仿製藥三至四年就可進入三期臨床,從新藥申報到開始臨床只需一個月審批時間,而國內則需24個月。“國外企業申報新藥佔主導地位,藥監部門是被動,但在國內這個主次順序就顛倒了。”

  實際上,食藥監部門早就有了對藥品審批流程“動刀”的念頭。2007年~2008年,食藥監總局曾對藥品申請開展過一次大規模的集中整頓和審查,但未實現既定目標。7月22日和31日,食藥監總局連續發佈兩則公告,督促藥企對待審藥品開展自查,並就藥品註冊申請積壓問題向公眾徵求意見。前述董秘認為,外界無需對這一政策過度解讀,隨著審評規範和效率提高,藥企將加劇在品種和規模上的洗牌與競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