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江藥業董事長:審批時間太長 新藥變"老藥"
- 發佈時間:2015-03-12 13:21: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朱苑楨
“藥品審批遲滯現象多年來一直被詬病,一個新藥的審批可能要花兩年到五年的時間,長一點的甚至要八年。這樣的速度讓新藥變成老藥,跟不上百姓的需求,也阻礙著新藥的研發工作。”昨天,全國人大代表、揚子江藥業集團董事長徐鏡人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他今年帶來的建議是:國家應該考慮通過成立專業大學學科等手段來解決相關問題。
我國“藥品審批人”只有200多人
據徐鏡人介紹,中外藥品審批程式相近,但藥品上市時間卻相差甚遠,其中,人員短缺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在新藥審批的編制問題上,美國擁有一支編制為6000人的龐大FDA隊伍,而國內只有120人,儘管現在擴大到200多人,還是不能和6000人相比。而漫長的等待時間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企業投入研發的熱情,拉大了我國新藥創制與國外的差距,導致國産仿製藥遲遲不能上市。
現代快報記者也了解到,2014年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審中心共受理申報品種8880個,創歷史新高。其中仿製藥審評等待時間為45個月左右,新藥審評等待時間亦需24個月左右。
他建議,國家在編制問題上應該考慮到新藥的審批問題,可以通過擴大編制來解決這一問題,新藥審批週期長,積壓的陳案越來越多,會影響新藥的上市時間。國家在編制問題上應針對新藥的審批問題,通過擴大編制來解決,新藥審批的週期就會縮短。新藥上市的瓶頸也能得以解決。
建議完善藥品審評流程
在新藥審批制度上,徐鏡人認為,有三種方式可以完善藥品審評流程,提高藥品審評審批效率,縮短産品上市週期。第一,目前我國基藥和仿製藥審評週期較長,企業開發積極性不高。建議針對藥品生産能力強、品質保障性高的企業開設“綠色通道”,使得人民群眾能用上品質與原研製劑基本一致,安全性、有效性均有保障,而且價格相對合理的基本藥物;第二,仿製藥目前實行“一報兩批”,企業在進行生物等效性實驗(BE)時遇到問題可能中止,這既耗費了企業大量人力財力,也耗費了大量的審評資源。建議改為“一報一批”,或者由省局先行進行申報臨床資料的審批,企業做完臨床後再向國家申報;第三,建議探索分級分類審評,合理下放審批許可權,以臨床需求為導向鼓勵新藥研發,對新藥審評以風險與收益綜合評價為核心,合理界定審評責任和企業責任,明確企業在研發品質安全方面應承擔的責任。提高審評能力和效率,縮短新産品上市週期。對於目前審評資源不足的問題,可充分利用我國從事藥物研究、檢驗等工作的第三方研究機構的力量,採取政府向具備條件的第三方購買服務。
建議取消進口藥超國民待遇
徐鏡人還指出,在藥品定價機制方面,建議取消進口藥超國民待遇,營造價格公平競爭環境,在品質優先的前提下,遵循“抑高扶低”的原則,允許品質差異,實施差別定價。在同等品質、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鼓勵患者優先使用國産仿製藥,提高三級醫院對醫保目錄和基本藥物的使用比例,減少對原研藥和進口藥的依賴。
除此之外,徐鏡人説,希望國家在城鎮醫保、新農合等方面,提高中藥的適用範圍和報銷力度,積極引導廣大人民群眾選擇中藥治療疾病;中成藥價格調整要按市場規律辦事,降低中成藥的降價範圍與幅度,做到“有升有降”,對一些原材料價格上漲比較快的中成藥,允許價格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同時還應該扶持和鼓勵企業創新研發,對中藥創新項目給予資金扶持。來源: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