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發佈 超六成醫生不滿收入

  • 發佈時間:2015-05-28 09:39:34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朱苑楨

  收入不高、壓力太大、執業環境不好,這樣的負面語言仿佛是中國醫生形容自己職業時使用次數最多的用詞。5月27日,“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發佈暨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中顯示,超三成醫師每週工作60小時以上,六成以上的醫師對收入“很不滿意”,認為自己的付出與收入並不匹配,在醫療暴力方面,去年超半數醫生受到過身體上的傷害。

  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鄧利強主任介紹,此次發佈的《白皮書》是將2009年、2011年及2014年三次醫師執業狀況調研結果進行綜合分析而形成的報告。涵蓋了包括工作時間、醫師健康、醫師收入、醫療暴力、醫療責任保險等內容,為社會了解醫師行業的狀況提供了參考性數據。

  基層醫師滿意度最高

  在醫師收入方面,《白皮書》顯示,2009年,91.90%的醫生認為自己的付出與收入不相符,2011年為95.66%,2014年65.9%的被調查醫師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很不滿意+不滿意),其中選擇“很不滿意”的比例為19.1%。這和2011年的調研結果一致,但總體不滿意率有所下降。

  當大多數中國醫生看到美國醫生拿高薪的時候,心中難免充滿羨慕嫉妒恨。衛生部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人力資源室主任張光鵬認為,美國只是個別學科醫生收入相對較高,總體上而言,美國醫生收入只是社會平均水準,而且美國醫生的教育成本基本上是個人承擔,中國則多半是國家承擔,因此拿自己的收入跟美國醫生比較並不客觀。此外,公立醫院醫生常常忽略了體制內優厚的保障水準這一點。“期待享受體制內好處,又要拿市場化的薪水,這顯然並不合理。”張光鵬説。

  不過實事求是講,中國醫生收入水準與實際付出不匹配也是不爭的事實。提升醫生薪酬水準,就要對薪酬結構進行調整。“大部分公立醫院醫生基本工資很低,而基本工資是崗位價值的重要體現,因此首先要制定符合崗位特徵的基本工資水準,並將目前仍然延續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津貼補貼水準予以提高,政府在其中要起到重要作用。”張光鵬特別強調,提升待遇的同時,基於服務品質、技術難度等方面的績效考核制度要進行精細化調整,相關部門也要加強對灰色收入問題的監管。

  醫院級別不同,對自己的收入的滿意度也不同,各級醫院醫師的滿意度差距較大。《白皮書》顯示,對收入最不滿意的是二級醫院,其次是三級醫院,一級和其他醫院滿意度較高。張光鵬認為,基層醫院滿意度較高,源於我國2009年開始對基層醫護人員實施的新的績效工資制度,此舉不僅讓基層醫生薪酬水準相比過去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而且大家收入水準相對平均。

  “醫二代”從醫持續遇冷

  醫生忙碌又辛苦、學醫10年還有可能是個跟班、將來幸福指數不高……這些原因是大多數醫生阻止子女學醫的理由。不得不承認,中國醫師社會地位不高是個嚴酷的現實。

  在《白皮書》中,在醫師執業環境問題上,三次調查結果顯示,醫師希望子女從醫的比例均不高,且經過三次數據差距性的比較説明醫師們越來越不希望子女報考醫學院校,醫師不希望子女或親人從醫的比例2011年比2009年明顯升高,但2014年與2011年的數據相比不希望自己子女從醫的比例明顯下降但仍高達64.48%,這進一步印證了醫師對執業環境不滿意進而影響到職業成就感的評價。

  “醫二代”從醫遇冷,將原因歸結為“收入不高、職業榮譽感低”等原因,顯然有些誇大其詞。業內人士認為,選擇從醫,就意味著選擇了忙碌和奉獻,醫生仍要保持使命感和責任感,努力緩解醫患關係,才能不讓“醫二代”寒心。

  工作時間長健康狀況堪憂

  “當醫生太累了!”,這是我們在與醫生聊天時最常聽到的感嘆之一,而且這種感嘆常常從大城市大醫院的醫師口中發出。

  我國的標準工時為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週工作40小時。《白皮書》顯示,在2014年調研中,52.72%的醫師平均每週工作時間在40-60小時,32.69%的醫師一週工作在60小時以上。平均每週工作時間在40-60小時之間的醫師中,25-35歲的醫師佔47.56%,36-45歲的醫師佔34.66%,46-60歲的醫師佔17.70%。

  眾所週知,工作超時,確實是大部分醫生的常態。河南省宏力醫院副院長楊磊告訴健康界,醫院通常是按照編制床位,或核定開放床位配置醫護技人員,但各大醫院的實際開放床位數遠超核定數量,這直接導致了醫護人員工作量的增加,加上配置人員中正常的病假、婚假、節休、産假等影響,實際人力配備根本不夠。楊磊説,自己所在的醫院在這方面原則是,在滿足患者需求的基礎上,保證醫護工作者工作量的適當,不能長期超負荷,該院中,加班的醫護人員比例不多,該休息的假期基本可以輪休。

  《白皮書》中顯示,在2014年各級醫院每週加班情況調查的醫師中,25-35歲的醫師中85.69%的醫師需要加班工作,36-45歲的醫師中86.63%的醫師需要加班工作,46-60歲的醫師中83.34%的醫師需要加班工作。

  長期加班加點,必然會引發身體過勞的危險信號。在2014年調研中,只有7.26%的醫師認為自己的身體狀況很好,22.82%的醫師認為自己的身體狀況好,55.32%的醫師認為自己的身體狀況一般,14.56%的醫務人員認為自己的身體狀況差。

  工作量大成醫生“亞歷山大”首因

  網路大V“急診科女超人于鶯”曾用調侃的文字描述“超人醫生”的一個個片斷。她説:醫生不是超人,但他們工作起來真的像超人。《白皮書》中,2011年和2014年的結果分析顯示,醫師的工作壓力主要來源於工作量特別大的佔76.50%,醫療糾紛多佔71.76%,患者的期望值太高佔72.71%,傷醫事件頻發佔69.60%,行業競爭非常激烈佔29.11%。

  關於醫療暴力問題,2014年調研結果顯示,59.79%的醫務人員受到過語言暴力,13.07%的醫務人員受到過身體上的傷害,僅有27.14%的醫務人員未遭遇過暴力事件。來源:健康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