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王隨蓮談深化“醫改”下沉醫療資源破解看病難

  • 發佈時間:2014-11-06 08:46:09  來源:大眾網  作者:馬俊驥  責任編輯:孔彬彬

  11月4日,分管負責全省衛生方面工作的山東省政府副省長王隨蓮接受大眾網等媒體專訪,介紹了山東以“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為目標,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效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王隨蓮介紹説,截至2013年底,山東省覆蓋城鄉的全民醫保制度基本建立,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改寫了廣大群眾沒有醫療保障的歷史;基本藥物制度實現基層全覆蓋,結束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幾十年“以藥補醫”的歷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準得到了明顯提升;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紮實推進,開展了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等11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及農村婦女兩癌檢查等6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公立醫院改革有序推進,在全國率先開展“先診療、後付費”診療模式,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看病就醫。

  談縣級公立醫院改革

  “各級衛生計生部門負責人在醫院兼任領導職務的,年底前要一律辭去醫院或衛生計生部門的職務”

  10月1日,山東省第二批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已經正式啟動。根據國家的統一部署,山東從2013年1月1日起,在30個縣(市、區)的73家醫院啟動了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今年,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又在54個縣(市、區)的113家醫院啟動實施了第二批綜合改革工作。

  “截至目前,全省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範圍已經擴大到17個市、84個縣(市、區)、186家醫院。”王隨蓮介紹説,縣級公立醫院是縣域內的醫療衛生中心和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的龍頭,在試點過程中,山東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為關鍵環節,統籌推進管理體制、補償機制等方面的綜合改革。

  “公立醫院改革,在整個醫改工作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取消藥品加成,破除‘以藥養醫’機制是推進改革的關鍵環節。”王隨蓮説,“取消了藥品加成,醫院收入就會大幅下降。如果不進行補償或者補償不到位,就會影響醫院參與改革的熱情,甚至會造成醫院無法正常運轉。”

  王隨蓮介紹,從今年開始,山東提出要把醫院因取消藥品加成所減少的收入,全部納入補償範圍。“具體辦法是,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補償80%,政府補助不低於10%,另外10%通過醫院內部挖潛解決,提高的醫療服務收費,納入醫保報銷範圍,不能增加群眾的就醫負擔。”王隨蓮説。

  在管理機制和人事分配製度改革方面,王隨蓮介紹説,山東已經明確提出,各級衛生計生部門負責人在醫院兼任領導職務的,年底前要一律辭去醫院或衛生計生部門的職務,以徹底實現“管辦分開”,使醫院真正成為獨立法人,獨立行使經營自主權。同時,建立適合醫療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做到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同工同酬。

  “去年,山東率先在全國開展了試點醫院常用藥品省級集中採購工作,中標産品價格與我省挂網價格和試點醫院實際銷售價格相比,分別下降17.25%和32.25%。”王隨蓮介紹説,今後,山東將逐步擴大採購範圍,減少流通環節,切實降低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價格,同時,充分利用好中醫藥優勢資源,最大程度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和“治未病”的特色,探索出一條體現中醫醫院特色、符合中醫藥發展規律的改革路子。

  談鼓勵社會資本辦醫

  “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的領域,都向社會資本放開”

  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辦醫,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對於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服務需求具有重要意義。2012年,山東出臺了《關於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實施意見》,制定了很多優惠政策,有力地推動了社會辦醫工作。

  “截至2013年底,山東省非公立醫療機構已佔到全省醫療衛生機構總數的近30%,床位佔全省醫院床位總數的16%左右。”王隨蓮介紹説,但是,目前社會辦醫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從政策上看,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一些地方還不同程度存在‘玻璃門’、‘彈簧門’現象,阻礙了社會辦醫。從發展情況看,非公立醫療機構規模小、實力弱、競爭力不強,群眾認可度不高,與群眾的健康需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等等。”

  王隨蓮介紹説,在下一步的醫改工作中,山東將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發展一批有規模、有能力、有品質的非公立醫療機構。“我們將放寬準入範圍,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強化規範引導。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的領域,都向社會資本放開,確保非公立醫療機構在融資、用地、價格、醫保、人才等方面與公立醫療機構享受同等待遇。”

  王隨蓮介紹説,對境外資本,允許它們以合資、合作的形式舉辦醫療機構,並逐步取消股權比例限制,在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規劃設置中,為社會資本留出合理髮展空間;調整和新增醫療衛生資源時,優先考慮社會資本,鼓勵它們做大做強。當前,山東正在大力簡政放權,也進一步簡化了社會資本辦醫的審批程式,嚴格控制審批時限,對不合理的前置審批事項,一律取消。

  王隨蓮強調,放開社會辦醫,並不是簡單一放了之,還需要加大監管力度,完善事中、事後的監管措施,確保醫療品質和醫療安全。

  “總之,加快發展社會辦醫是不可扭轉的大趨勢。我們將不斷完善政策,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鼓勵和支援社會資本辦醫,發展一批有規模、有能力、有品質的非公立醫療機構,逐步建立起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需求相適應的多元化辦醫格局。”王隨蓮説。

  談破解到大醫院“看病難”問題

  “堅持醫療資源向基層傾斜,引導優質醫療資源和醫療人才下沉到基層”

  2008年,山東省啟動實施了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共建成符合規定標準的村衛生室3.2萬所,進一步加強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大大改善了基層醫療服務條件。與此同時,採取多種措施,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技術幫扶,對全科醫生進行專門培訓。通過幾年的努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準得到了明顯提升。

  然而,長期以來,群眾到大醫院“看病難”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這既有基層醫療條件相對薄弱的問題,也有部分群眾就醫觀念不夠理性,大病小病都想去大醫院、找大專家,就醫秩序混亂的原因。”王隨蓮説,“建立科學合理的分級診療制度,是破解“看病難”問題的關鍵環節。”

  “如果讓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去承擔高難度的手術,顯然是不合適的;同樣,如果讓三甲醫院忙於看一些感冒等輕微疾病,必然會擠佔重病患者的醫療資源,也是一種浪費,會加劇“看病難”問題。”王隨蓮認為,不同的醫療機構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功能定位,弄清楚各自的職能,“下一步,政府在制定衛生事業發展規劃時,將充分考慮這個問題,進行科學的規劃和引導。”

  目前的現實狀況是,優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農村、偏遠山區優質醫療資源相對偏少,針對這一情況,山東將採取措施優化資源配置。“堅持醫療資源向基層傾斜,引導優質醫療資源和醫療人才下沉到基層,避免過度集中在大城市。”王隨蓮説,同時,還要結合新一輪城鎮化建設,注重發揮資訊化作用,通過合作、託管、建立醫療聯合體、村醫鄉管、鄉醫縣管等方式,著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準。

  另外,破解群眾到大醫院“看病難”問題,還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診療模式,引導群眾轉變就醫觀念。“既要真正讓小病診療在基層,又要建立起順暢的轉診渠道,讓大病患者及時到上級醫療機構就診,避免轉診難。”王隨蓮説,“醫保支付政策進一步向基層傾斜,適當拉開不同級別醫療機構間的報銷比例差距,引導群眾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推動形成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就醫新秩序。”

  談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2013年全年共為63.6萬人次補償醫療費用9.69億元”

  王隨蓮介紹説,醫改的總體目標是,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客觀上講,現在群眾大都有了醫保,看小病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但一旦得了大病,高額的醫療費用還會讓多數群眾承擔不起,會出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王隨蓮説,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繼續健全完善全民醫保制度,不斷提高保障能力和水準;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和疾病應急救助制度,有效減輕群眾的醫療費用負擔。

  提高基本醫保保障水準方面,在穩定城鎮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保參保率的基礎上,繼續擴大覆蓋面,努力把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醫保範圍。不斷提高保障水準,逐步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準、居民收入狀況、醫療消費需求相適應的籌資機制。“今年,城鄉居民醫保政府補助標準已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2015年將達到每人每年360元。”王隨蓮説,“大家都知道,現階段的醫保主要是保基本的,我們鼓勵群眾積極參加商業保險和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

  2013年,山東率先在全國開展省級統籌的新農合大病保險工作,在新農合報銷的基礎上,對20類重大疾病患者再給予補償,“2013年全年共為63.6萬人次補償醫療費用9.69億元。從今年起,山東全面啟動實施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按照合規醫療費用金額進行報銷,覆蓋範圍更廣。”王隨蓮説,另外,山東已經初步建立了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籌集救助基金6000多萬元,對符合條件的患者給予及時救助。

  “充分發揮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社會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等制度的協同互補作用。”王隨蓮説,相信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醫改的深化,“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會得到更好解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