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大小醫院患者分佈不均 分級診療試點解決看病難

  • 發佈時間:2014-10-11 08:41:12  來源:東方網  作者:王曉慧  責任編輯:孔彬彬

  作為新醫改進入“深水區”後的關鍵環節,分級診療終將在政策層面做出全面安排。

  10月9日,國家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宋樹立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我國將適時在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啟動分級診療試點,相關文件已在研究起草階段。

  “看病亂一直是我國長期存在的醫療體制弊端,大病到大醫院,小病也到大醫院,醫院最優質、最稀缺的醫療資源解決的恰恰是大量常見病和多發病,這不光使得真正需要得到服務的重症患者看病難,同樣使得大醫院人滿為患、資源嚴重透支,而小醫院卻門可羅雀。”10月9日,某醫院一名譽院長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強調,“大病到大醫院,小病到社區解決”是醫改提出的目標,作為實現手段,分級診療制度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卻因不好操作遲遲“分”不起來,因此政策層面的調整就顯得尤為重要。

  據記者了解,此文件將通過發揮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報銷的經濟杠桿作用,引導患者合理有序流動,從制度建設入手,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各省至少選擇一個公立醫院改革城市率先試點分級診療制度。

  七成患者“小病大看”

  分級診療,顧名思義就是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最終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的新格局。

  “其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就已明確提出要完善合理分級診療模式,建立社區醫生和居民契約服務關係,同時,社區醫院等小型醫院也已通過提高醫保報銷比例等價格導向試圖將患者分流,但卻收效甚微。這不光造成了優質醫療資源的浪費,同樣導致患者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加劇。”10月9日,某大型險企研究員崔鵬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強調。

  記者採訪獲悉,對於醫保患者而言,特別是對於老年病人來説,三級醫院看病自費比例為20%,社區醫院是8%,也就是同樣配100元的藥物,在三級醫院需要自己支付20元,而在社區醫院只要拿出8元。

  “雖然社區醫院便宜又方便,但是誰知道自己得的是大病還是小病呢,一旦延誤了病情就不值當了。”記者通過採訪一患者獲悉,即便大醫院掛號和看病都很麻煩,但為了放心,大部分患者依然首選大醫院,其首要原因大都是認為小醫院的技術水準和設備都不如大醫院。

  一個是招待所,一個是五星級賓館,在價格相差無幾的情況下,選擇條件和服務更好的五星級賓館也就無可厚非了,加之“小病大看”已成為中國患者長期形成的看病習慣,通過簡單的倡導顯然已無力解決。

  多腿行走重點擊破

  分級診療看上去很美,但實踐起來卻非常難。

  “分級診療無疑是想把大量的優質資源和人口分佈相匹配,這種情況下,整體醫療效果會更好、效率會更高。但目前,我們絕大部分優質醫療資源都在核心城市和發達地區,這跟我們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目標是相悖的,包括我們一直在推行的全科醫生、強制首診等制度都未能如實落地,這些無疑都成為分級診療的障礙。”崔鵬強調,這些制度都需要從政策層面同時進行推動和調整,分級診療才能從根本上起到“控制閥”的作用。

  據記者了解,很多國家做法雷同,以英國為例,看病必須經過社區全科醫生轉診,否則醫保不支付,醫院不收治,除非是患者自費到私立醫院看病。

  其實,為了解決患者扎堆擁入大醫院的問題,我國自2012年以來,就把建立完善分級診療模式,積極推進全科醫生與居民契約服務,選擇部分城市開展基層首診試點工作作為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內容。比如,目前江蘇、四川、浙江、青海等省分別以省政府名義或多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分級診療工作的專門文件,從資源配置、制度建設、考核評價等方面對分級診療做出了相應規定;北京、上海、寧夏、重慶等地也在醫療聯合體、醫療集團管理相關政策文件中,對分級診療做出了制度安排。

  而從各地實施情況看,分級診療制度在減少醫療費用支出等方面也確實取得了一定成效。

  “分級診療不是限制患者,而是要有序、快捷、方便、有效地讓病人就地得到相應水準專家的指導,從而最大化地發揮醫療資源的效果,因此,分級診療不能光對患者分級,人才、設備和技術等資源配置都需得到進一步的完善。”上述院長強調。他建議,首先,分級診療需要加大分級報銷之間的等級差異,讓基層診療更具有優勢;其次,加強首診制度,發揮醫保政策的杠桿作用,在條件成熟的基礎上儘快推出,最終通過行政管理、價格調整、醫保支付等多條腿,引導患者有序流動,實現分級診療格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