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電商井噴發展 藥企自建平臺多出現虧損
- 發佈時間:2014-09-15 09:52:41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孔彬彬
從2012年起,醫藥電商井噴發展。但據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中國藥企自建電商平臺絕大多數都在虧損,盈利者也都是略為盈利,藥企自建電商平臺成為資本市場炒概念、套現的工具。
據中康資訊發佈數據顯示:2011年,醫藥電商網上銷售總額不足4億元,2012年增長到16億元,增速400%,2013年增長到42億元,增速超過200%,預計2014年醫藥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68億元。
藥企自建電商平臺成為醫藥電商主流力量。但中國藥店醫藥電商研究中心調查顯示:70%的企業將網上藥店業務作為公司的一個業務部門運營,10%把網上藥店作為公司的主營業務,實體藥店為附屬經營。至少65%以上的網上藥店處在虧損狀態,實現盈利者一般凈利率不超過2%。
藥企爭先自建電商平臺
醫藥企業自建電商平臺成為醫藥電商中的主力軍。據醫藥流通巨頭九州通(行情,問診)2013年年報披露,九州通推進B2B電子商務,整體已經實現約11.7億元的銷售,電子商務的終端客戶已經擴展到了8000余家。
“我們的大計劃是‘萬點計劃’。” 九州通方面負責人對記者介紹説,九州通子公司好藥師網現階段以微信為載體,登陸服務號可以看到“藥急送”,客戶通過“藥急送”發送需求,聯盟藥店搶單,付款後送貨,藥店負責物流配送。“合作方式主要分戰略合作,常規加盟合作。戰略合作是在推廣過程中給與優先導流,廣告位設置,成熟以後會推。現階段以常規加盟為主,附近優先搶到單抽佣分成。”
2013年,好藥師網結束與京東的合作後,九州通就將旗下的三大電商平臺進行全面整合。九州通將B2C的好藥師網、B2B的九州通醫藥交易平臺和O2O的去買藥網相融合,計劃做成線上、線下的“大健康平臺”,目標是“打造中國最大的健康運營商”。
大佬仍在跟進。2012年,國內最大的中藥飲片生産企業康美藥業(行情,問診)就開始佈局醫藥電商,2013年財報,康美藥業正式提出“電子商務平臺未來將成為戰略的核心”。今年4月,康美藥業獲得牌照,5月,康美之戀健康雲服務平臺向個人消費者提供藥品銷售服務。
以嶺藥業(行情,問診)更是大手筆。今年8月,中藥上市公司以嶺藥業發佈公告,稱獲得牌照,正式進軍醫藥電商市場。在此之前,以嶺藥業已斥資5000萬元整合運作“以嶺健康城”項目,作為醫藥電商的試水,以嶺藥業挖來曾在京東、好藥師任高管的邵清專業操盤。
搶灘者越來越多,上海醫藥(行情,問診)與電商平臺“藥藥好”就線下配送開展全面合作,國藥股份(行情,問診)自主開發並獨立運營的B2B醫藥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國藥商城也已經上線營運,太極集團(行情,問診)、雲南白藥(行情,問診)、片仔癀(行情,問診)、東阿阿膠(行情,問診)、同仁堂(行情,問診)等多家企業産業鏈已明確將向網際網路延伸。
虧損居多
醫藥企業建設自有電商平臺,不僅是終端的掌握,還有利益最大化訴求。一位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在渠道未變之前,依據市場規則,藥品從廠家到醫院要經過若干流通環節,流通環節加價通常達到最終零售價的一倍以上,如果廠家可以通過網上銷售省去流通環節,以降價30%吸引銷售量,除去成本,廠家仍可以獲得50%以上的利潤增量。“對於廠家而言,掌握終端才是利益最大化的新大陸(行情,問診)。”上述人士説。
自建電商平臺的盈利狀況卻令人擔憂。“企業自建電商平臺,至少要花上百萬籌建網站,還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做維護,同時要作大量的推廣和行銷,否則沒有銷量就是死水。”一位業內人士透露説,目前自建電商平臺普遍處於虧損狀態。
“我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知道前方是商業藍海,但到底怎麼走,格局會如何,誰都不知道。”金象網CEO牛徵曌對記者説。金象網是北京金象大藥房醫藥連鎖店的網上藥店,2007年6月上線,是實體藥店裏最早試水醫藥電商的先驅者。
即使在崇尚先下手為強的電商領域,金象網也僅僅實現了盈虧平衡。“電子商務要建立新系統,吸引用戶,建立新的行銷模式,投入很大。我們目前用戶有兩三百萬,交易額一年不到一億,平均每天每個定點幾千元的交易額。” 牛徵曌認為,醫藥企業做電商的優勢在於有專業服務積累,上下游合作簡單,容易形成閉環,但流量少、用戶量不足成為難以破解的硬傷。
九州通從2009年佈局電子商務,目前也僅僅實現了小額盈利。“網購最大的優勢是低價,低價需要規模化的銷售量支撐,而現實是目前國內的網上藥店並未形成規模。”上述醫藥電商業內人士分析説。
安邦諮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醫藥(行情,問診)B2C行業平均毛利率為19.3%,費用率為20.6%,平均利潤率為-1.3%,少數實現盈利的企業的凈利率也不超過2%。
參與京東、好藥師、以嶺藥業的資深電商人士邵清也曾公開表示,“我們從2005年到2013年都在找客戶,找客戶的成本非常高,大家入不敷出。”
那為什麼大家還要搶著做虧本買賣呢?牛徵曌説,戰略佈局和佔位的意義高於一切,當然,也不排除個別企業借此炒概念,謀求二級市場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