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醫療器械反壟斷山雨欲來:潛規則推高價格

  • 發佈時間:2014-09-15 09:11:38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孔彬彬

  種種跡象顯示,反壟斷的大棒似乎即將揮向醫療器械行業。

  據商務部有關人士證實,2014年9月初,反壟斷局副局長鄭文帶隊赴上海就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工作進行調研,深入了解半導體、醫療器械等相關行業的市場競爭狀況。

  在外界看來,繼軟體、汽車行業之後,醫療器械又將成為反壟斷的“重災區”。

  儘管外資醫療器械在中國市場的價格獨高是不爭的事實,不過業內人士指出,由此判定其涉嫌價格壟斷尚缺乏相關證據,而國內潛規則盛行的多重銷售環節也使得産品的價格層層加碼,這一點內資和外資企業概莫能外。

  反壟斷調研撼動外資企業

  反壟斷風暴正在席捲各個行業。

  軟體、汽車行業已經首當其中,高通、微軟的反壟斷調查尚未最終落槌,就在8月底,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對日立、三菱電機等12家汽車零部件廠商處以12.35億元罰款,而在國家反壟斷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寶馬 、賓士 、奧迪 、捷豹路虎等車企紛紛下調了整車銷售指導價和零配件價格。

  也正是在這個風口浪尖,有關部門對醫療器械行業的調研引發諸多猜測。“在操縱産品價格上,外資産品在很多領域應該説都有嫌疑,汽車是一例,醫療器械等領域也不例外。”資深醫療行業諮詢師劉宇剛説。他舉例,iPhone 6 在國內發售的價格超過4000元,遠遠高於國外發售的199美元、299美元,這其中就有壟斷嫌疑。

  實際上,對醫療器械的反壟斷調查早已開始,2013年8月,強生公司因涉嫌壟斷醫療産品價格,被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判定向經銷商北京銳邦涌和科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銳邦公司”)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53萬元,拉開了外資醫療器械公司支付反壟斷罰單的序幕。

  在該案例中,強生公司與銳邦公司簽訂協議,要求後者不得以低於強生公司規定的最低價格出售縫線類産品。而銳邦公司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舉行的強生醫用縫線銷售招標中違反此規定中標,強生公司遂取消了該公司在阜外醫院、整形醫院的經銷權。

  “利用市場主導地位,剝奪了購買者的選擇權,這是壟斷的一個特徵。”劉宇剛介紹,這起案件被稱為國內醫療器械行業內首起“縱向壟斷案”。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醫療器械分會2013年對國內醫療器械市場的分析報告指出,過去12年來,中國醫療器械市場銷售規模由2001年的179億元增長到2012 年的1700億元,剔除物價因素影響,12年間增長了近9.4倍。估算2013年全年銷售規模達到2120億元,比上一年度增長21.19%。截至2012年年底,全國共有醫療器械生産企業14928家,但國內企業規模小,市場分散。2013 年上半年22家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的收入僅為100億元,僅佔到行業總規模的5% 左右。

  據行業人士介紹,目前國內大型醫療設備的市場主要由被稱之為“GPS”的三家外資醫療器械企業所佔領,分別為通用(GE)、飛利浦(Philips)、西門子(Siemens).

  一方面在市場中外資獨大,而另一方面,政府高層對國産品牌的“青睞”也不時表露,2014年5月24日,央視《新聞聯播》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考察了上海聯影醫療科技公司,還來回推了一下該公司生産的X光機,稱讚該設備“像小推車一樣輕巧靈便”。

  上海聯影醫療科技公司總部位於上海張江高科技園,成立短短3年內已有10個産品進入市場,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産品線覆蓋全線高端醫療影像設備的公司。據新華社報道,習近平在參觀中表示,現在一些高端醫療設備基層買不起、老百姓用不起,要加快高端醫療設備國産化進程,降低成本,推動民族品牌企業不斷發展。

  結合中國高層的態度和有關部門的調研,外資醫療設備廠商的恐慌並非沒有理由。一位業內人士就透露,一家GPS企業的老總已經向全體員工發了Email,一來給員工打氣,二來向員工保證該公司在中國並沒有涉嫌壟斷。

  外資産品國內市場價格獨高

  “與國內産品相比,外資醫療器械價格差距非常明顯。”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常務副會長駱燮龍介紹。他表示,醫療器械産品需要機電一體化,外資在技術上創新能力大大高於國內。

  一位業內人士拿影像産品舉例指出,外資品牌的價格一般比國內産品的價格高70%以上。比如國內的産品報價300萬元,外資産品價格就需要在500萬元以上。

  魚躍醫療副總經理陳堅表示,在X光機等一些産品上,外資醫療品牌價格高峰時曾經是國內産品價格的1~1.5倍,但是隨著國內廠商同類産品的生産能力提升,外資品牌價格也開始大幅下降,“關鍵是你能不能生産替代性産品。”

  陳堅表示,國內産品與外資産品的差距還表現在穩定性上。比如影像類産品,國産的使用幾個月就需要維修,外資可能使用幾年也能保持穩定。

  這也使得外資産品在國內市場的高定價上有恃無恐,除了高於國産産品,其定價也往往大幅高於國際市場的價格。駱燮龍舉例,螺旋CT産品,如果在國際市場報價150萬美元,在國內市場報價往往要200萬~250萬美元。

  “主管部門也曾考慮為醫療器械規定銷售價格,但是很難施行。”駱燮龍表示,外資醫療器械企業可以把産品拆開,單賣配件,控制起來難度很大。

  據業內人士介紹,外資醫療器械在很多領域佔據領先地位。除了大型設備外,外資醫療器械産品還在很多耗材上佔據主導地位。在血糖産品上,羅氏、強生和雅培公司仍然佔據著6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在醫院用終端耗材上,外資産品在骨科産品、心臟支架、高級輔料等領域佔據著主導地位。

  “不過,國內企業經過這些年的追趕,在一些領域已經能逐步生産和外資競爭的中端産品。”陳堅認為,“可能比起反壟斷,國家更應該制定鼓勵政策推動大醫院採購國産産品。”南韓的醫療器械這些年在國際市場發展速度快,就得益於國內産業政策推動,而南韓大醫院也樂於採購國産貨。

  潛規則帶來的成本加碼

  “雖然外資醫療器械價格遠高於國內産品,甚至高於國際市場價格,但是這方面並沒有像高檔汽車那樣離譜,是否存在壟斷還要仔細調研才能確定。”駱燮龍評論。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外資産品進入中國,首先要交一筆不低的稅費。以康復類醫療器械為例,其中包括4%的關稅和17%的增值稅。如果是急需物品,可以免關稅,但是增值稅還是照單全收。只有科研用醫療器材,才可以全部免稅。

  這就為外資醫療器械進入中國市場增加了一項較高的成本,此外,據業內人士介紹,外資産品的註冊成本也比較高。但是,這兩項費用和國內銷售渠道上層層環節的加碼需要比起來,都顯得杯水車薪了。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設備(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簡稱DSA)是目前醫院採購的一種高端設備。一位從事該設備有關行業的人士表示,目前通用、西門子、飛利浦三大巨頭控制著國內DSA的大部分市場份額。而就他了解,一款三大廠商生産的DSA國內到岸價70多萬美元(約合人民幣不到500萬元),這一價格和國際市場相去無幾,但是最終賣給終端醫院,售價超過1200萬元人民幣,主要是中間的經銷環節抬高了價格。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醫療器械分會會長、康復之家醫療器械連鎖機構董事長柏煜認為,外資醫療器械價格高的原因主要是三個,第一流通環節太多,層層加價,層層納稅;第二,醫院盲目攀比,越高端的産品越受歡迎,過度強調先進性;第三,器械採購涉及的利益相關者太多,成了灰色交易的溫床,大幅度推高了産品價格。

  一位歐洲生化儀器品牌的經銷商就以酶標儀為例指出,如果銷售給醫院檢驗科,價格會比銷售給大學等科研機構高出30%,原因是銷售環節多,灰色交易關係方也多。

  “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銷售環節,不像國外那麼透明,層層的銷售渠道附加了相當大的産品成本。”北京市醫療器械商業協會的一位人士指出,無論外資中資的醫療器械産品,都無法避免由於潛規則而帶來的成本翻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