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問診城市急救三難:現有平臺難解120和999協調問題

  • 發佈時間:2015-12-29 08:07:34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高四維 盧義傑  責任編輯:吳起龍

  伴隨近日《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草案)》的新一輪審議,北京急救市場或迎來又一輪變局。

  自2001年以來,北京999、120兩套急救系統並行,目前在全國獨一無二。999隸屬於北京市紅十字會,設130個急救站,120隸屬北京市衛生局,設160個急救站,兩者分佔全市急救量半壁江山。

  然而,兩套急救系統並未完全實現預期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初衷,關於急救車捨近求遠、搶活兒、利益輸送、浪費醫療資源的批評接踵而來。

  計劃招20名急救醫生,應聘的只有4人

  “每天150輛120急救車值班,需要至少700名醫生三班倒跟車服務。”2014年,120急救中心新聞發言人劉紅梅算了這樣一筆賬。不過,120急救醫生目前不足700名,“沒有達到急救網路人員配置的最低標準”。

  這正是國內院前急救(在院外對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記者注)醫療人員缺口的縮影。根據公開數據,截至2014年,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的呼叫滿足率僅達87.13%。這意味著,100個呼叫的病人中只有87個人能得到救治。而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城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呼叫滿足率的標準為95%到96%。

  公開報道顯示,2013年,120急救中心有18個人離職,有的到二、三級醫院急診科,有的到高校衛生室或社區醫院,有的轉行做行政。該年度120計劃招聘20名醫生,應聘者只有4人。

  “急救系統工作是出名的活多錢少、太苦太累。”在急救業工作20年以上的資深人士趙功(化名)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説,“每天坐著救護車,一會兒快一會慢,一會兒緊急剎車,我們都摔過,骨折、手破、頭破都不新鮮。我們會碰見各種危險環境,觸電、火災、塌方、槍戰、被醉酒漢打。”

  120的輪班制度是4天一輪,一組白班、一組夜班後休息兩天;999的醫生24小時制加休兩天,“年年去外地招人,招來了沒多久又走了。”趙功表示,急救工作強度太大。

  多位120醫生、護士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們的收入並不優厚,一般穩定在6000元至8000元之間,有的過萬元。

  一位工作不久的999司機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他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許多醫生和護士是合同制員工。在急救業從業10年以上的劉麗(化名)稱,999具有醫師資格證的醫生一般收入不錯,“但是沒有證的要少一些”。

  中國醫院協會醫療法制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北京華衛律師事務所律師鄭雪倩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醫學本科生為5年制,加上臨床、規培就已經過8年,這時再做急救醫生,可能會認為整體業務水準、未來發展將受影響,這也是一些人不願幹急救醫生的原因。

  急救中心不能“跟醫院攪在一起”

  120與999的運轉資金哪來?這是一個關係其能否正常運轉的問題。目前,999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120此前為自收自支單位,後改成全額財政撥款。改變120的是2005年北京市衛生局《關於北京急救中心部分功能轉型的決定》。

  該決定要求北京急救中心實行部分功能轉型,並撤銷原有的院內醫療功能,關閉急診搶救室和病房,將全部醫療力量轉向院前急救,成為北京緊急醫療救援中心。轉型目的即是為杜絕利益輸送,防止急救人員不顧遠近和患者意願將其運入合作醫院。

  “其實,所有的急救中心只要跟醫院攪在一起,就難免‘不顧病人死活’,與哪個醫院有合作,就給他們醫院拉病人,而且拉能掙錢的病人。”一名急救資深從業者告訴記者,只要自家醫院存在,急救人員只要覺得病情允許,就會盡可能把病人運回去,這是必然的事情。

  另一方面,在過去,連急救車也有工作指標,“每個月要拉多少人,多了有獎金,不夠要罰錢。不過數目不多,都能完成”。

  趙功告訴記者,早些時候,急診科員工獎金不與病人掛鉤,“那時候120每送個病人,急診科反而會罵娘:怎麼又給我送?後來掛鉤了,有人會提前打招呼説‘今天多給我送幾個’”。甚至,一些交警也會打電話通知急救站,“打一個電話也能拿錢”。

  趙功認為,如今,部分120急救站是由區縣醫院辦的,很難完全隔絕利益。

  然而,與999同在一個屋檐下的北京市紅十字會急診搶救中心一直沒有被取消或分離。眾多媒體曾報道稱,999急救車有時執意將患者送到該中心治療,有時以附近某些醫院“挂不上號”為由而繞路去合作醫院,以此獲得與治療費用掛鉤的提成。

  “政府應該在急救上給999補貼。”鄭雪倩認為,如果社會社團或者慈善機構願意參加急救工作,願意提供救護車、救助條件,如果由政府購買服務,將可以鼓勵社團、慈善機構參與公益性事業。

  她認為,政府還應該統一調配,統一規劃收費,“這是急救,不能亂要價,必須受政府的監管、規範管理。”

  現有平臺不能徹底解決120和999的協調問題

  2011年7月,120和999合作啟用院前醫療急救聯合指揮調度平臺,兩個急救網路呼叫資訊技術上可自動切換,患者無論撥打120或999,平臺都可調派區域內離急救現場最近的急救車前往。

  這一改變的背景是,不少人曾同時撥打999和120,造成資源浪費。業內人士透露,120與999曾試圖合併,但因999外債多、醫護隊伍與120存在差距,最終作罷。

  但這並未從根本上解決調度問題,有時候反而導致“搶活”。劉麗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兩個機構能相互看到接車資訊,“有一次,病人在新華社附近,我們距離一站多地,已經很快了。對方的急救車卻從南邊一下就切過去,給搶先了。病人當時是外傷,周邊有宣武醫院等很多醫院,他們卻説去一傢俬立醫院”。

  另一種資源浪費體現在急救站規劃上。該規劃本應綜合考慮人口、醫院分佈等因素,但兩套急救系統之下,一些地區或重復建設或投入不足。120急救中心時任主任趙永春曾透露,120和999有些分站相距不足3公里,有的甚至就設在隔壁。

  新一輪變革正在進行。今年3月,北京市法制辦就《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草案)》向社會徵求意見。草案明確,政府舉辦並不排除社會參與,但社會力量參與提供服務必須堅持服務的公益性,必須接受政府的監管。

  草案規定,北京市建設統一的院前醫療急救指揮調度平臺,組織、協調、指揮、調度院前醫療急救機構提供服務;對院前醫療急救機構實施統一規劃佈局、統一指揮協調、統一服務標準、統一監督管理。

  11月26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草案修改二稿)》。二稿特別提出:“鼓勵院前醫療急救機構利用社會力量,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有償的擔架搬抬服務”,並規定今後救護車擬優先服務急、危、重患者;救護車因收費問題延誤救治的,最高可罰五萬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