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李冰冰回國“退燒”:想像和現實中的“外國醫療”

  • 發佈時間:2015-12-22 13:47:22  來源:新京報  作者:陶短房  責任編輯:吳起龍

  工業化國家的醫療並不像國內許多人所想像的那般“完美”,比如幾乎所有福利醫療的工業化國家都存在醫療資源不足、設備陳舊等問題。

  12月16日,李冰冰經紀人在朋友圈曬出一組她回國接受治療的圖片,稱李冰冰連續高燒十幾天,連夜飛回國檢查。前些日子,演員李冰冰曬出了在國外生病住院輸液的照片,吐槽護士扎了三針才紮好。而李冰冰在“喊疼”的同時也不忘表達了對國內醫護人員的“想念”。

  看到這個新聞時,我的八歲的兒子恰好發燒,我們的反應是先讓他多喝水,吃一些“泰諾”(非處方藥),蓋上被子睡一覺——因為去醫院看急診得到的幫助,大抵也不外如此。

  李冰冰最初曾抱怨“扎針不專業”,其實作為短期外籍旅行者,她在私人商業性診所得到的已是“優質優價”的服務,如果是在澳大利亞“走醫保”(當然我所住的加拿大以及幾乎所有工業化的福利國家都大同小異),從約家庭醫生起到住院挂水輸液止通常都會走上幾天甚至幾週的流程,且未必都能“享受”到“不專業扎針”的待遇。因為,在這些福利國家公費醫療通常都會儘量避免“過度治療”,發燒的標準治療方法是勸説多喝水、建議“實在頂不住”自己去買點非處方退燒藥,有些家庭醫生甚至會送根冰棍給你吃,挂水、抗生素治療則只有在“絕對必需”時才會採用。

  其實李冰冰及其粉絲對“不專業扎針”的抱怨本身就不甚專業,這種“留置針”在國外是很常規的住院處理手段。當然,“扎針不專業”的情況在歐美福利國家是普遍存在的,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廣人稀的福利國家要更嚴重些,原因倒是很簡單——缺乏臨床經驗。這一方面和“不過度治療”原則有關,另一方面,這些國家病人密度本來就比較稀。

  事實上,工業化國家的醫療並不像國內許多人所想像的那般“完美”,而是存在一些國內患者未必能適應的特點,比如幾乎所有福利醫療的工業化國家都存在醫療資源不足、設備陳舊等問題,原因是為確保“人人有免費醫保”不得不減少每個病人所能獲得的醫療份額。而在加拿大等一些國家,私人商業醫療在公費醫療覆蓋領域只能説聊勝於無,且價格十分昂貴,由此所造成的醫療輪候時間長、診斷和治療品質不盡如人意等問題,是客觀存在的。許多居住當地的華僑、華人鋻於此,得了較大較急的病往往會選擇趕緊回國,因為相對於福利國家國內治療輪候時間短且設備好、治療品質不錯,相對於美國等工業化非福利國家,國內治療的價格又要低廉得多。

  當然,國外工業化國家的醫療體系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福利醫療覆蓋面廣,保健功能健全,很適合老齡社會慢性病多、康復保健為主的社會特點,“不過度醫療”的原則本身也有相當值得借鑒的地方。而非福利的美國,以及“福利照顧普及,商業化照顧優質優價要求”的某些歐洲國家,其商業醫療資源雖然價格昂貴,但至少在高難度手術等方面絕對對得起“優質優價”四個字。

  一些人爭議回國“退燒”是可以理解的,但真正該“退燒”的,倒是許多國人在“外國醫療”話題上不切實際的“腦補”:想得太美或與事實離題萬里。

  要真想“洋為中用”,不妨借鑒一下那些外國醫療中值得且能夠學習的部分。比如,不論福利或非福利工業化國家,對醫生的尊重都是絕對的,醫患糾紛或醫療事故質疑只能循正常司法或行業投訴渠道解決,“醫鬧”是絕不允許的。何況相對於清閒而高薪的“洋大夫”,因高強度大密度工作而把扎針之類“手藝”練到爐火純青的中國醫護人員,是否應得到更多一些的理解、尊重和保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