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廖新波:公立醫院為何要“招商引資”?

  • 發佈時間:2015-01-06 12:51:14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孔彬彬

  社會資本願意與公立醫院合作,是否説明我們國家公立醫院的公益性不強呢?不然,公立醫院為什麼會“招商引資”呢?

  當前,社會辦醫甚囂塵上,各種資本躍躍欲試。“鼓勵社會辦醫”,無疑是一種為社會不同階層的人提供不同層次的服務的積極做法。然而,目前流行著一種説法就是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而這種説法也正影響著我們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且不説混合所有制經濟在經濟領域如何,其在公共領域也有成功的國際案例。但是,我國的公立醫院是否可以“移植”,實現混合所有制呢?難道公立醫院可以與社會資本合作?

  社會資本用企業管理的理念託管公立醫院也許是中國人的創新。有人問,在醫院資産屬性和非營利性質均不變的情況下,社會資本與三甲公立醫院成立合資公司,共同託管所屬區縣包括本院在內的多家(5-10家)二級以上醫院,這種模式在政策上可行嗎?我可以説,從屬性上和公共財政使用原則上看,這與公共管理理論相悖。公立醫院的本質是在公共財政支援下,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基本醫療服務,不以營利為目的,不可分紅。社會資本可以做得到這些嗎?特別要注意的是,這可與社會財團舉辦的非營利性醫院不同,因為他們是不與公共財政沾邊的。

  那麼,社會資本為什麼要託管公立醫院呢?且不用“天下熙熙,為利而來,天下攘攘,為利而往”來做判斷,他們有什麼能力託管?為什麼一定要與三甲醫院分羹呢?有説,社會資本有企業管理經驗,但缺乏醫院管理經驗和醫療人才,所以需要與公立醫院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以達到“共贏”。贏什麼?誰贏?如何贏?這些都是“共贏者”無法説清楚,或者不願意直説的!原因是挂了一塊“公立醫院”的牌子,不好説,也説不好。但是,如果社會資本獨立在市場跑呢?這,絕對好説,也説得有理!因為,利潤最大化是市場運作的本質!

  其實,“共贏”是偽命題!這種合作當然是共贏,是通過“利潤最大化”的企業經營宗旨實現企業的目標,因而企業樂於尋求有利可圖和有利可分的三甲醫院“強強合作”。説到底,分利才是合作的實質!如果企業也以公益性為目標,那它就不再是企業。如果它也願意到基層、到缺醫少藥的地方去尋求合作,我就不懷疑它的“本質”。事實上,社會資本願意與公立醫院“同甘共苦”,難道是因為要保障公立醫院為國人提供公益性很強的服務嗎?我想,一旦無利可圖,社會資本必定一走了之。但是,作為政府辦的公立醫院,即使虧本了,政府也得繼續辦,這既是責任,也是衛生經濟學,因為從市場購買服務會更貴,而且會有更多的人看不起病。

  目前,社會資本看到三甲醫院“富得流油”,所以才青睞與之合作,這是社會資本的屬性,本不可非議!但是,我們有沒有思考:為什麼三甲醫院在政府沒有投入的情況下還會“富得流油”呢?要不院長們經營得很好,甚至超過很多企業家,要不利潤豐厚,如同沃土,隨便撒一個種子都能生根發芽,醫院都能坐享其成。因此,“用企業的管理經驗來管醫院”的提法,其畫外音是什麼呢?無非就有兩個目的:一是用企業的營利手段實現盡可能多贏;二是投入資本如同房地産開發,提高“容積率”創造住院率。不管哪一種想法,最終受難的無非是患者!看看現如今公立醫院的規模擴張,我們不禁要問:公立醫院的所謂“公益性”還是那個“公益性”嗎?

  用企業的經營理唸經營企業一點都沒有錯,但是用來經營醫院就不太合適了!企業有兩種最基本的經營理念,即薄利多銷和盡可能多贏。在醫院提倡“薄利多銷”對不對呢?我們運用經濟學上的需求曲線來解釋,大家就一清二楚了。醫療服務的剛性需求很大,不是“薄利多銷”就可以解決需求關係的。沒有病你不會去吃藥,有病也不一定要吃藥,無錢看不起病,有錢也不一定救你命!醫療服務不可儲存,不可預售。也就是説,為了防止子宮癌而預先把子宮切了,為了防止心血管病而預先放好支架,為了防止通脹而預備大量的藥品,這些在醫療上行得通嗎?所以,醫療上的“薄利多銷”很大程度上就是過度醫療。我們非常清楚,中國醫院盲目擴張是為了爭奪市場,而真正需要住院的患者又有多少呢?真正需要到協和看病的不到30%,真正需要住院的不足70%。換言之,假如我們把浪費的這一部分資金用於提高醫生的知識價值,嚴格控制過度醫療和過度住院,社會資本還會與公立醫院“強強聯合”嗎?

  最後要反省的是:社會資本願意與公立醫院合作,是否説明我們國家公立醫院的公益性不強呢?不然,公立醫院為什麼會“招商引資”呢?

  廖新波(廣東省衛計委巡視員 網名:醫生哥波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