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雲”上的醫院 未來醫院是怎樣的?

  • 發佈時間:2014-10-17 09:35:03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孔彬彬

  “顛覆性技術永遠在發生,而且是從邊緣性的地方出現的。”

  這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科技雜誌《連線》創始主編凱文·凱利的一句名言。今年以來,我國醫院圍繞病人新需求的創新恰恰驗證了他的觀點。

  醫院——這一最古老最傳統的機構,正被IT資訊技術、網際網路基因一點點“蠶食、同化、變異”,開始呈現日新月異的驚人變化。

  2014年,被稱為醫療資訊化元年,可穿戴設備、遠端醫療、醫療大數據平臺等新載體紛紛建立,以移動醫療為基礎的雲端醫院、未來醫院、空中醫院等新概念層出不窮。

  資金聞風而動。騰訊1億美元領投掛號網,打造微醫平臺——計劃與微信、QQ打通,讓醫院\醫生接入即可為掛號網、微信、QQ用戶提供便捷的就醫服務;以“輕問診”和“空中醫院”服務獲追捧的掌上春雨醫生APP,拿下5000萬美元融資;挾美國上市之威的馬雲[微網志]放言“支付寶[微網志]將用5-10年時間打造‘未來醫院’”……這些基於移動互聯技術的新應用技術平臺,“拼湊”著未來醫院終端的新圖景。

  令人好奇的是:十年以後,整合移動互聯新技術的“雲”上醫院到底是什麼樣子?

  未來醫院啥樣

  在杭州的一家三甲醫院,住院患者言先生發現,不僅藥方早已換成電子列印,甚至用iPad mini替代了住院部傳統的病歷。

  在很多患者的印象中,醫生查房時,隨行的總有一輛病歷推車,放著每個病人的病歷。醫生要看患者資料,通常要在整本病歷卡殼裏翻找化驗單、檢查單。如今,一個可以裝入白大褂口袋裏的iPad mini成為查房醫生的新標配。

  支付寶打造的“未來醫院”則為我們描繪了看病流程“移動智慧化”的一幕:你無須掛號排隊,無須眼巴巴緊盯叫號屏,無須為找不到醫生而苦惱,掛號、繳費、候診、取報告單等所有環節都可以在手機上輕鬆搞定——利用手機叫號終端,患者可以從手機上查詢實時的叫號情況,據此做出合理的候診時間安排;當需要交納醫療費用時,可以直接使用支付寶繳納就診費用;還可以通過手機終端查詢檢查報告……

  來自支付寶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其“未來醫院”已在10家醫院上線,目前全國主要城市已有近50家三甲醫院與支付寶達成合作意向。阿裏項目負責人——小微金融集團O2O事業部副總經理張建鋼介紹説,支付寶將會利用自身的賬戶體系、支付功能、大數據分析以及雲計算等方面的能力,推進醫療體系資訊化、移動化、平臺化的進程,實現新醫療服務模式。

  上海第一婦嬰保健院是上海首家實現移動醫療的三甲醫院。在該院院長段濤看來,隨著“80後”、“90後”用戶的行為習慣發生變化,國內醫療機構與移動網際網路發生關聯是必然的。在“移動醫療”的平臺架構上,醫院與網際網路企業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但醫院如何將物聯網、可穿戴設備、資訊化管理等專業解決方案引進來,如何在自身平臺上融合消化,實現數字化醫療,仍有待探索。

  事實上,早在多年前,段濤就與國內多家可穿戴設備硬體廠商探討設計適合孕婦的可穿戴設備,以全天候監測孕婦及胎兒的各種生理數據。目前國內已經解決數字傳輸的問題,但缺乏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測定設備。“孕婦市場對可穿戴設備的需求巨大。我找過一些醫療器械的廠商談合作,但截至目前,還未有廠商能開發出符合我們需求的産品。”

  大數據為王

  不知不覺中,在移動互聯時代,看病這個古老的行為,已被現代化技術、設備武裝得“面目全非”,而打造“未來醫院”需要具備哪些要素?

  網際網路進軍醫療界,似乎找到了一直以來重金難買的新“藍海”——健康數據。傳統醫療行業積弊已久,從各種資源錯配、診療混亂、大醫院人滿為患到藥物使用不規範等,除去制度藩籬,還有盤根錯節的利益博弈……在醫療資源極度匱乏,新醫改實施多年來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仍未解決的背景下,移動網際網路等資訊技術將在提升醫療資源效率方面未來發揮巨大作用,傳統醫院也在一步步變身為更聰明更高效的“智慧醫院”。

  擁有大數據,才擁有未來。未來醫院的基礎平臺就是大數據。“要完成未來移動醫院的美麗圖景,最為關鍵的是在雲端為大數據進行更精準的分析和掌控,東軟已經為這樣的創新醫療模式佈局多年。”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説,“我的夢想是開一家雲端醫院,集結全球醫療資源及數據,為中國的老百姓提供‘精準醫療服務’。”

  數據顯示,東軟目前所擁有的個人健康數據已超過2000萬,參與遠端醫療診斷的醫療機構達到500多家,所服務的基層社區醫院將近七八千家。“掌握有意義的數據越多,傳至雲端後進行數據的挖掘整合,對於個體化醫療所需要的治療解決方案的精準度就會越高,價值也就越大。”劉積仁表示。

  據悉,諸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這樣的官方機構也將結合疾控大數據,于百度[微網志]進行合作,建成中國首個流感預測系統。

  百度已于上個月推出“大數據引擎”,為擁有海量數據的傳統企業提供“雲存儲”以及關聯、分析大數據的能力,並將與衛生系統和醫療機構開展合作。據介紹,未來三年,百度將與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在網際網路保健資訊服務、人口健康便民服務、網路資訊安全與健康網路建設、資訊輿論與管理決策的大數據支撐、健康雲等方面展開闔作。這是百度搜索大數據核心價值的挖掘——對數據進行精準分析,與需求智慧匹配,進而發揮數據的最大價值,積極推動醫療和監管機構決策方式的轉變。

  目前我國還缺乏條件進行大樣本的流行病學調查,像胰腺癌、炎症性腸病,還有高血壓合併腎病等,現都是參考歐美、日本等國的數據。可以設想,有朝一日大數據系統建立起來,對國人的疾病調查和治療應該能起到促進作用,這無論是在醫生科研方面,還是在患者治療方面,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進入2014年,網際網路公司已集體盯上了大數據挖掘,成了醫療資訊化改革的背後推手,移動醫療的軟硬體産品不斷推陳出新,醫療硬體團隊做兒童看護的“發燒總監”、做血糖儀的“糖護士”和“康康”等紛紛上市。

  用丁香園CEO李天天的話來説,無論軟體硬體,大數據的支撐才是隱藏在種種變化背後的大佬。“App變軟,是充分利用App方便的數據展示能力和深入的數據分析能力;App變硬,則是充分利用App便捷的數據管理能力和感測器實時的數據採集能力。掌握了數據,醫保才敢支付,醫生才敢決策,患者才敢治療,糖尿病人才敢吃巧克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