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拼命創收是政府補償不夠?
- 發佈時間:2014-09-28 09:21:55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孔彬彬
“中國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公立醫院。”在9月6日于浙江溫州舉辦的2014第十屆中國醫院院長高層論壇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衛生管理與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語出驚人”。他的理由是,現在的公立醫院收入結構的90%來自於市場的收入,政府投入極少,而真正的公立醫院由政府投入,是公益性的,提供基本醫療甚至免費的救助醫療服務。
記者調查得知,由於財政投入不足,我國公立醫院基本是“自負盈虧”。其中,很大一部分收入主要依靠藥品。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公立醫院藥品加成所得收入,佔醫院收入的四至五成,越是基層醫院,比例越高。新一輪醫改中強調“醫藥分開”,一個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藥品零加成”。醫院不再依靠藥品15%的加成來獲得收入,相當於砍掉了一部分重要的收入來源。但醫院還要維持正常的運轉。這一“砍”之後,醫院的資金缺口誰來補上?取消藥品加成對公立醫院改革是否有推動作用?記者在論壇上採訪了與會的多名業內人士。
理順價格機制
取消藥品加成,核心問題在於如何合理地補償。蔡江南認為,按照醫院的規律來説,醫院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醫療服務來維持運轉,之所以出現“以藥養醫”、“過度醫療”,關鍵在於人為地限制了醫療的價格,而沒有反映其真實的成本。
《人民日報》曾報道,一位外地患者來北京看病,就診當天就要求馬上住院,原因是賓館太貴,“北京最便宜的賓館也要一兩百元,醫院的床位費才7元,能省多少錢啊!”這從一個側面説明,我國的醫療服務定價不合理。
北京市曾對8家公立醫院的醫療項目進行成本核算,結果顯示,均呈現較嚴重的虧損狀態。在虧損項目中,有近半數屬於政策性虧損,即醫院無法通過加強管理、提高效率而扭虧為盈。
“我們醫療的人力成本算得太便宜了,醫生的勞動價值體現不出來。這些年來,我們國家經濟高速發展,各個行業的收入也明顯增加,醫生作為社會勞動的一部分,收入也應該有所增加。過去一包棉簽幾分錢,現在漲了六七塊錢。所有的成本都在增加,人力也是一樣。”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感慨。他認為,取消藥品加成後,一定要理順價格體系,按照市場規律給醫療服務定價。“提高我們的服務費,測算一下,這個人上班值多少錢,我就給他多少錢,床位費該收多少錢,就應該合理進行收費。”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陳肖鳴也認為,當前情況下,最可行的就是提高醫療服務價格。“因為政府補償更難。”
有些人認為,提高醫療服務的價格,病人的負擔增加了,看病還是貴。目前中國醫患關係緊張,提高價格會“引起民憤”。對此,蔡江南認為,雖然醫療服務價格提升了,但藥品方面的過度用藥減少了,節約下來的錢是可以補醫療服務的漲價部分的。“應該把價格提上來,這應該是合理的。”
除了改革定價機制,醫院自身也可以有所作為。“作為醫院本身,應該通過抓品質、抓服務,通過降低成本來彌補這個損失。”山東省立醫院集團院長秦成勇説。
政府補償不到位
2012年,北京友誼醫院率先試點“醫藥分開”,取消藥品加成,患者看病不再需要繳納掛號費和診療費,而是按照醫生職級付醫事服務費。這可以説是提高醫療服務價格的一個嘗試。然而,在這種提價政策尚未普及的情況下,更多的院長期待來自政府的補償。
“醫療機構管理者比較擔心的,是該拿走的拿走了,該補進來的沒有補進來。”北京友誼醫院在醫事服務費改革方面的探索運作了兩年,理事長劉建對此感觸頗深:“如果沒有這項費用的補充,那麼取消藥品加成造成的損失,極有可能會影響醫院的正常運作。”
“醫院有這麼幾個收入,政府投入、藥品、醫療服務。取消了藥品加成,想要維持醫院的運轉,必須有另外兩個來補充。如果政府投入不足,那麼必須在醫療服務上做文章。”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認為,最好是政府補償到位。如果政府目前的財政沒有辦法補償到位,提高勞動效率也是未嘗不可的。
長期以來,我國的公立醫院就普遍存在虧損。取消藥品加成以後,醫院的收入就更少。如果政府補償不到位,難保醫院不會在盈利項目上“做文章”。例如,化驗費、檢查費、特需病床等屬於盈利項目,醫院就會通過多化驗、多檢查、多搞特需服務來獲得更多盈利。
北大縱橫管理諮詢集團諮詢師王宏志認為,執行藥品零加成很簡單,但沒有配套的補償政策是不行的。“政策應該解決醫院的收入問題,讓醫院有動力,至少經濟上有動力把價格降下來,而不是藥價高低跟他無關,怎麼樣用量少,而不是用量多。”
“補償機制如果不到位,醫院更加無力發展。”溫州醫科大學校長瞿佳表示:“醫院的院長確實很痛苦,要養這麼多的醫護人員,要有這麼多的開支,還有很多新的技術和設施都要投入,這個錢從哪來?補償的那部分怎麼樣到位?從我們的醫院來看,很多的補償機制是不到位的,醫院不能長此以往。”
取消藥品加成為什麼難?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巡視員廖新波坦言,最大的阻力還是政府。“醫院的憂慮是情有可原的,是實實在在的。實際上是在推行零加成時,政府説話不算數。比如,取消15%的加成,八成由醫保提供,一成是由政府提供,一成是醫院消化。但是,這一成,很多地方政府都沒有做。”
今年4月1日起,浙江全省所有公立醫院全面實行“藥品零差率”。浙江省通過適當調整過低的醫療服務收費價格、增加財政補償以及加強醫院自身管理等措施予以調節。“現在政府這一塊還沒有補。”陳肖鳴院長説,“浙江省財政廳給我們一些指標,今年運作指標完成得好的話,由於藥品零差率的損失,他們可能會補一部分。”同時,他也坦言,不同的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不同,有些政府是補不出來的。
顯然,院長們認為,政府補償很有必要,但也很困難。“比如有些縣比較窮,經濟不好,補償的事還要看政府有沒有決心,有沒有財政。”秦成勇説。
切斷相關利益鏈條
取消藥品加成兩年多以來,在北京友誼醫院,藥品進入醫院,再通過醫生賣給患者,醫院從中不掙一分錢。“公立醫院雖然是政府舉辦,但有60%-80%的資金是要靠醫院自己去掙,客觀上就造成了醫院和病人之間利益上是有衝突的。什麼時候不再需要用藥來養著,什麼時候才能消滅病人和醫生之間爭利益的現象。”劉建説。
同時,劉建認為,這件事情還要繼續深入。藥品和醫生之間的利益關係切斷了,還有其他環節。“一個藥品從生産出來以後到在市場上流通是經歷了很多的環節,從定價、招標到銷售,每一個利益環節,每一個運作環節上的利益關係都要逐漸切斷,到那個時候看病貴這個問題才能解決。”
蔡江南也對此表示認同:“取消15%的藥品加成,只是取消了以藥養醫的其中一部分。以藥養醫背後有一條利益鏈,裏面有藥品的經銷商、有醫生、醫院,還包括有關的政府部門、藥品招標部門,其中的一些人拿了好處,腐敗也好、受賄也好,取消藥品加成,那些利益就會損失。”
陳肖鳴認為,在補償取消藥品加成的缺口時,需要注意,這種補償的目標值是否正確?“這些補償是按原來的格局,就是原來醫院用了多少藥、多少錢。我們醫改要做什麼,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不是原有的格局。改革是革命,必須觸動利益格局的變化。如果利益格局沒有變化,我們應該叫改良。”
此外,他還提出,不要讓“以藥養醫”變成了“以醫養藥”。“現在藥品是零差率了,藥房就從利潤單位變成了成本,有的地方醫院院長就想把藥房賣了,不要了,因為沒有利潤了。取消以藥養醫,藥房的人員、設備、場地、損耗怎麼辦,我們説不以藥養醫,那也不能以醫養藥啊。”
當前國家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領域,近日,商務部倡導的醫藥分開,也有望使藥房普遍開花,病人可以在醫院開處方,到藥房買藥。這種情況下,醫院又該如何管理藥房呢?陳肖鳴認為,這都需要政策來關注和思考。
2014年春節前後,各地的“藥房託管”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王宏志認為,這與醫院藥品加成制度設計不合理有關。“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藥品的零加成政策導致價格機制失靈,面對普遍的藥價虛高,醫院被迫通過變通的方法壓低藥價。藥品零加成政策符合醫學規律,但違背了經濟規律。分析‘藥房託管’的利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完善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解決産生這一現象的根源。”
而秦成勇認為,取消藥品加成後,醫院出於經營方面的考慮,為了生存發展,通過過度醫療來獲取利益。
蔡江南也提出相似的看法。“最近我們開始看到一個趨勢,取消15%的藥加成,醫療檢查佔比的費用在增加。堤外損失堤內補。醫院、醫生、藥品、服務,這幾項是捆在一起的。如果不解決醫藥資源合理分佈的問題,僅僅取消藥品加成,是解決不了核心問題的。”
“醫改應該有一個全面的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把各項政策納入到整個系統,落到實處。藥品零差率是我們跨出的第一步,僅僅只是一個開端,裏面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陳肖鳴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