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醫藥 > 藥界領袖 > 正文

字號:  

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吳明江:醫改難 難在改什麼

  • 發佈時間:2014-10-14 09:34:06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吳明江  責任編輯:孔彬彬

  醫改一直是全民熱議的話題。其實,醫改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不僅僅是在中國,其他國家也是一樣的。我們的問題,是發展中國家的問題,要比發達國家更為複雜,因此更要深入研究、正確認識。

  醫改關鍵是改變以藥補醫

  有調查表明,目前居民對就醫的體驗基本是滿意的,但對就醫總費用、藥品費用和檢查費用不太滿意。因此,有人認為醫改的關鍵,是“醫”“藥”分家。

  我覺得對這個話要分析。很多物價都在漲,人工費用也在漲,傳導到藥品生産的時候,藥品出廠價格是否也要漲呢?事實上,包括醫療儀器設備、試劑都要漲。再比如説,我們應用新技術、新藥品、新設備以後,診療手段明顯改善了,費用也肯定要上漲。再比如,老年人口在增加,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也明顯增多,這些病要長期吃藥,費用很高。因此,對這些因素要有一個客觀評價。

  有一些因素是需要改善的,比如説,現在醫療機構的費用相當一部分是靠賣藥來補償,靠檢查來補償,這裡就有一個合理用藥和合理檢查的問題。不合理的因素要儘快調整,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醫”“藥”分家的提法,我個人覺得並不很確切。藥是醫生手裏的一個武器。病人看了半天病,醫生要開處方用藥,雙方都希望把病治好。“醫”和“藥”是不可能完全分家的。問題是,由於患者和醫生之間在醫療服務技術領域裏面,他們的資訊是完全不對稱的,醫生這張處方用什麼藥,開大處方你也要藥,開闔理的處方你也是要藥。這支筆,體現的就是醫療消費的狀態。而目前的情況是,藥品的收入可以作為醫院補償的很重要的一部分,這是一項經濟政策。

  以藥補醫,我們從60多年前就開始實施了。它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沒有多少麻煩,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這個政策産生了不好的利益誘導,必須改變。所以,解決看病貴的問題不是“醫”“藥”分家的問題,而是經濟政策的調整問題。醫改,很重要的,就是要改變目前以藥補醫的政策。

  將來調整以藥補醫的政策後,藥品用得多和少、貴和賤,醫院的收入和醫生的收入沒有任何掛鉤,醫生就沒有其他的想法去開貴藥了。也可以更好地激勵他們提高醫療水準、醫療品質。

  醫院的錢從哪來

  為什麼要實行以藥補醫的政策?説白了,就是醫院有苦衷,沒有足夠的資金。現在要進一步研究的是,醫院的經費怎樣解決為好。

  公立醫院,尤其是政府舉辦的公立醫院,應該有它的籌資政策和明確的渠道,來改變當前的以藥補醫問題。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老百姓生活水準提升以後,對健康服務的概念非常強烈,有點不舒服,就希望得到很好的照顧。這種需求和我們現在能夠提供的供給之間,是一個非常尖銳的矛盾。就是我們的供給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這裡面核心的問題就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政府要加強社會事業的建設,發展醫藥衛生事業。發展才是硬道理,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同時,在發展中還需要進行改革,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規則。發展和改革,兩者要兼顧。

  公立醫院要體現它的公益性,政府辦的醫院更要體現公益性,就要增加政府的投入;與此同時,要發展醫療保險,保險要給予支撐。保險業可以在醫療機構的正常服務過程當中進行嚴格審核,支付保險金來減輕患者的負擔。實際上,這也是醫院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利用社會資本辦醫院,也可以解決一部分醫院的錢從哪來的問題。這幾年,我們注意到很多民營醫院在發展起來,是好事。我覺得民營醫院的發展,可以更多地來適應群眾醫療服務多樣化的需求。現在有相當多的體檢機構都是民營的,可以給老百姓更多的選擇空間,滿足多元化的服務需求,這是個積極的因素。與此同時,社會資本辦的民營醫院,它的管理和服務理念,都對公立醫院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鑒的,或者提供了很多需要我們在公立醫療機構管理當中改進的方面。當然,民營醫療也有它自己的困難,比如人才缺乏等問題也要在深化改革中解決。

  社區醫院怎麼發揮作用

  醫改問題,還可以通過調整醫療資源結構來解決。看病貴,大家反映很多,實際上現在看病難,並不難在一般的社區服務當中、鄉衛生院當中,難就難在大醫院。也就是説,大醫院看病難,基層醫療機構服務量還有相當的發展空間。本來有很多小毛病可以在社區衛生機構解決,為什麼大家都跑到大醫院去呢?説明我們在醫療服務體系的結構上可以進一步完善。

  北京、上海很多電視臺也在説,社區衛生服務方便了很多群眾的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尤其是一些慢性病的系統管理,都有很好的效果。重要的是什麼呢?把社區衛生服務和我們的二級醫院、三級醫院形成一個很有系統的功能定位和整個醫療服務當中的協同配合。也就是我們常説的,大病上醫院,小病在社區,雙向轉診,合理分流。

  現在的問題是,醫療機構和醫療機構之間,各自做各自的。其結果,這些小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二級醫院,哪能打得過你、比得過你三級醫院呢。也就是説,現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功能明確,實際上佈局已經很清楚了,關鍵是如何形成有機的協同工作體系,這就是我們現在在改革當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已經做了很多嘗試,包括大醫院去協同工作的,給技術支撐的,也有把社區劃給大醫院,這些都有,各種探索的形態都有,實際上目標就一個,就是能形成一個有效的工作體系,來緩解目前就診當中這些抱怨。我覺得有很多地方已經創造了很多很好的經驗。我們在政協組織的調研當中也看到了,像武漢有些地方在這方面,大家都很滿意,大醫院也滿意,社區醫療也很滿意,當地老百姓也很滿意,實際上有一些成功的經驗,問題是如何形成穩定的利潤和共同相關的機制。

  領導同志反覆在講,推進改革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我認為它確實面臨很多,既有傳統觀念的障礙,也有利益格局的障礙,建立一個新的東西是很不容易的。

  現在,社區醫院是社區的,是街道在管;一般醫院是醫院的,衛生局在管,大的醫院可能連區衛生局都管不了,是市裏的或者其他單位在管。由於行政隸屬關係不一樣,經濟的投入渠道也不一樣,各自都是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如果不建立有效的協作機制,社區醫院就很難發揮作用。如果形成了一個有效率的協作體系,發揮好社區醫院的作用,就能緩解目前看病難的問題。

  與此同時,還有一個實際問題,就是要加強全科醫生的培養,加強住院醫師的規範化培訓,使我們從業的這些醫生,能夠使他們的總體服務能力和水準都提上一個臺階。

  “紅包”問題怎麼解決

  社會上熱議的紅包問題,也要分析。有一些因素造成紅包現象長期存在,比如説優質資源短缺,我就要想辦法託人走門子,找到一個好醫生。從患者來講,總是希望這樣。給一點紅包乾嗎呢?買一個踏實,買一個放心。有些人並不想給,但是你給,他也給,別人也給,我不給,總不大放心吧,那我也給吧,買一個踏實。所以,情況並不完全一樣。這裡,反映出一個什麼問題呢?反映出來老百姓對醫療衛生服務有剛性需求,同時資訊又不對稱,心裏不那麼特別踏實。

  我覺得,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幾方面的事情是要做的。很重要的就是要下決心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改變以藥補醫,提升醫療服務價格,提升醫療服務價格實際上是體現醫生的勞務價值。反過來講,你做了這個有水準的事情,你也得到相應的收益。

  這裡,有一個醫療界很關心的問題:怎麼關心我們的醫生、護士?醫務人員的服務和得到的是不是成正比的?你想,我理一個發是多少錢,我挂一個門診是多少錢。護理人員為什麼隊伍短缺,就是護理費太低。你現在請個阿姨、保姆、家政,多少錢?長期以來,我們對物化的價格算得很清楚,而技術勞務、人力資源成本這方面的價值考慮得太少。

  怎麼能夠讓醫務人員真正按本事吃飯,體現他的勞務價值,我覺得這個很重要,應該提上日程了。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醫生還會收紅包嗎?他會考慮性價比,醫生會考慮我不能收了這點小錢來斷送我的職業生涯吧。

  我在醫院工作過,也在行政部門工作過,現在醫學會做副會長的工作,我很深刻地感覺到,我們絕大多數的醫務人員是非常優秀的。説得直白一點,他們良心是真的很純的。對這樣一些問題,對紅包的問題,實際上醫務人員也不是説心安理得都在拿。

  在提升技術勞務價格,體現知識勞務價值,給醫務人員合理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益的同時,要加強醫療服務行業的自律和懲戒。為什麼呢?命值多少錢、健康值多少錢,它不是完全能夠估量的。醫療服務行業要盡可能地優化自己的隊伍,減少金錢的誘惑。

  還要儘快建立醫療的責任風險保險制度。既然醫療服務有它的局限性,有它的風險性,是不是也應該建立醫療機構醫療責任保險呢?一旦發生意外的情況,發生麻煩的時候,患者能夠得到相應的補償。

  前面我們談了這麼多的現象,實際上都是我們目前面臨的困難。有許多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有許多是改革當中發生的問題,有些是發展當中提出的新問題,而且許多問題是交織在一起的。沒有別的路可走,只有改革,只有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推進改革需要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實事求是地把握這些問題,一步一個腳印,扎紮實實往前走,問題一定能夠解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