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醫藥 > 醫藥觀察 > 正文

字號:  

專訪歐正武教授:醫患之間的”隔閡墻“怎麼拆

  • 發佈時間:2014-10-14 09:33:05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屈金軼  責任編輯:孔彬彬

  近年來,醫患關係緊張、衝突頻發已成為廣受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特別是今年8月以來,北京、福建省等地接連發生了數次醫患之間的激烈衝突,尤其顯得扎眼。“醫鬧”暴力傷醫事件為何時有出現?傷醫事件到底讓誰更受傷?醫患矛盾緣何而起?應如何構建健康和諧的醫患關係?圍繞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國家級中醫兒科名醫、湖南中醫藥大學附一院歐正武教授。

  傷醫事件會影響醫學科技進步

  記者:請問,醫患關係是種什麼樣的關係?醫療糾紛乃至傷醫事件會給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歐正武:醫患關係其實就是服務者與服務對象之間的關係,這一點與社會中其他人際關係如公務員與公民、商家與顧客、老師與學生等並沒有兩樣。醫師的服務對像是患者,但患者是有病痛甚至有生命危險才來求醫的,醫患關係因這個時間節點而顯得特殊。近些年,醫療糾紛、醫患衝突導致傷醫殺醫事件頻發,讓人深感痛惜和憂慮。據統計,2011年以來,全國醫療糾紛發生率每年上升20%,有的地方竟高達40%。傷醫事件引起了世界著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的重視。該雜誌發文稱“中國醫生已成為令人驚悚的暴力的受害者”,“在中國當醫生是一種危險職業”。

  暴力傷醫事件干擾了正常醫療秩序,破壞了醫務人員執業環境。如果醫護人員人人自危,還有什麼好心情為其他患者看病?還有什麼精力去鑽研業務?暴力事件傷害的不僅僅是醫院和醫生,最終危及的是更多患者及整個社會的利益。可以想像,為了避免傷害,醫院開講防身術、逃生術,醫生戴頭盔佩警棍出診,而患者則帶錄音筆看病,整個社會還有什麼和諧可言?從長遠來看,暴力傷醫事件影響了醫療隊伍的穩定性,醫師隊伍中出現了“溜號”的;風險大的臨床研究生的報考人數近兩年有下降趨勢。長此以往,必定會傷害整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此外,醫護人員為避免“惹禍上身”,不敢創新醫療技術,寧可選擇保守療法,這也不利於醫學科技的進步。

  醫患信任度每況愈下值得警惕

  記者:為何如今醫療技術越來越發達,社會對醫療行業的評價卻越來越差,醫患衝突亦越來越頻繁呢?

  歐正武:首先,醫患糾紛和衝突的大背景是社會轉型期社會各階層之間互信度缺失或不夠充分。所以我不贊成來了“非典”或“埃博拉”等疫情時,就把醫護人員捧成“白衣天使”;出了“害群之馬”就通通貶為“白衣狼”。我喜歡“白衣戰士”這個稱號。我們並不完美,但誠如魯迅所説,有缺點的戰士畢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還是蒼蠅。醫療衛生隊伍要成為關鍵時候靠得住、拉得出、能盡職的隊伍。

  第二,醫療體制還有待完善。前些年我國的醫療體制出現市場化取向,使部分公立醫院偏離公益性而過分強調利益導向,有的還將醫護人員的工資收入與其為醫院創收掛鉤,導致醫患關係被刷上“商品交易”的底色。這難免讓患者焦慮:醫生會不會開大處方、開大檢查以賺取更多利潤,進而拉大醫患之間的距離。

  第三,患者、家屬及部分民眾對醫學的局限性缺乏了解。醫學是不確定的科學和藝術。過去常説“電影是遺憾的藝術”,而對危重症的救治有時也是遺憾的醫術。這中間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許多疾病的治療常規每幾年就修改一次,原因就是有了新的認識需要補充和修正。沒有哪一家醫院可以讓每一例病人都痊癒出院。當出現人財兩空的情況時,如果不能及時正確疏導,患者家屬就有可能情緒失控。社會轉型期是矛盾多發期,醫院就會成為病家的宣泄點。因此,醫患信任度每況愈下的現狀,值得警惕。

  醫師的人文修養有益於醫患溝通

  記者:歐教授,許多患者及其親屬在網上對你好評有加,稱“您的醫術和醫德堪為醫生楷模”。如此好評,除了源於你的精湛醫術與良好醫德外,是否與你善於為患者著想、樂於與患者溝通有關呢?

  歐正武:“楷模”肯定是溢美之詞,愧不敢當,權當是鼓勵吧。從醫近50年來,我一直在追求“常見病不逾矩,危重症不誤時,疑難病不迷向,主攻病有高招”。比起我的老師和同行來,我自知做得很不夠。但有兩點我問心無愧,第一是我把心交給病人,對病人是真誠的,平等的;第二我總是試圖把當時最好的醫療資源用在病人身上。為此,我養成了不斷學習和探索的習慣。

  一個好的臨床醫師應該擁有一顆仁愛之心,真誠地關懷病人;應該終身學習,不斷總結,與時俱進。醫師不管是去治愈,去幫助,還是去安慰,都離不開人文修養。因此我同意這樣的看法:對於臨床醫師而言,最難的永遠不是技術,而是具備良好的人文修養。

  和諧的醫患關係要靠良好的溝通來實現。醫師要相信病人和家屬絕大多數既是敏感的,也是理智的。當醫生的神情和肢體語言傳達出“我是在為你好”的善意時,有效的良性溝通就開始了。溝通技巧也很重要。我在作病情解釋時為自己定了個六個字的原則:真實、適度、保密。真實就是不講假話;適度就是不能把話講得太滿,因為臨床徵象常常變幻莫測,講得太滿就會被動;保密就是為病人保守隱私和醫療秘密。醫師的語言要簡潔,多了反而沒有力量。

  醫溝通患是門大學問。醫生只有真誠表達愛心,才能贏得患者的信任,醫患之間才能拆除“隔離墻”,構建“連心橋”,雙方都為社會傳遞更多的正能量。

  記者:你在加強醫師的人文修養方面有什麼體會和建議?

  歐正武:我主張讀點《論語》,讀點閒書。《論語》記錄的是孔子的言行。孔子很善良,“子食于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孔子倡導自愛和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中醫兒科裏的“中病即止”,“無過無不及”,直接來自孔子倡導的“中庸之道”;孔子做學問,“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這些都是醫生重要的人文學養分。此外,我也讀一些人道主義的名著,被稱為人道主義百科全書的雨果的《悲慘世界》,其小説和電影我都看過好幾遍。

  化解醫患矛盾要靠深化醫改

  記者:醫護人員被打、被殺的事件近年來時有發生,令人痛惜。請問歐教授,該如何保障好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呢?

  歐正武:作為一名老醫師,我願告訴大家,醫師這個職業是個苦活、累活、危險活。醫師有一個“毛病”,扎堆時常常説的就是看病的經驗和體會,微信朋友圈裏交流的也是醫療資訊。加班加點更是家常便飯。醫師和病人所追求的都是好的療效,雙方實際上處在一個“利益共同體”中。但療效有一半在病家手裏。你的健康意識、擇醫水準、合作程度和就醫道德也直接影響療效。罵醫師只是道德修養問題,傷醫殺醫就絕對是犯法行為了。如果心有不滿就在地上、墻上寫大字報甚至大打出手,這不是一個文明公民應該做的。要破解醫患困局首先要在這一點上達成共識。

  解決醫患糾紛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前最要緊的是深化醫療改革,同時依法處理傷害醫生的暴力事件。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一年多來,黨和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把醫患糾紛規範到法治軌道,這是個很大的進步。目前,我國處理醫患糾紛的途徑有醫患自行協商、衛生行政機關調解、民事訴訟等三種途徑。如果雙方失去互信,我看可以引入第四種途徑—“第三方機構調解”,聽説廣東正在推廣“醫調委”的做法,並力爭到2015年覆蓋到縣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不妨邊觀察,邊學習。

  至於因醫療資源、技術和保障跟不上患者的需求而導致的醫患矛盾,也要在醫改中通過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剷除“以藥養醫”的體制積弊,拿出勇氣來動一動利益集團的“奶酪”,來一番綜合治理。我覺得中國也是一個尊醫、愛醫的國度,我對醫患關係的改善持樂觀態度。《長沙晚報》長期以來在倡導理性就醫,宣傳正面的醫患形象,改善醫患關係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我借此機會表示深深的感謝。

  人物簿

  歐正武;主任醫師,教授,湖南中醫藥大學兒科學術帶頭人,長期擔任湖南中醫藥大學兒科教研室及臨床兒科主任,從事兒科臨床近50年,主要研究與肺、脾、腎三臟相關的疾病。全國第三批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指導教師,曾任國家新藥評審專家,國家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兒科分會副理事長,國家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命題審題專家。現任湖南中醫兒科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省中西醫結合腎病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並主持歐正武名醫工作室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