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煙民39.6%有戒煙意願 戒煙門診就診率低
- 發佈時間:2016-01-27 11:44:32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吳起龍
1月26日,《中國控煙觀察報告2015》(以下簡稱報告)發佈。報告指出,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自2006年在中國正式生效後的十年中,我國公共場所禁煙有較大進展,吸煙這一有害的生活習慣日益被公眾所了解。但是,中國仍是因吸煙導致疾病、殘疾與死亡數量最大的國家。為什麼?
戒煙服務面臨困境
這份報告已是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連續第七年發佈的控煙觀察報告,與往年不同的是,報告梳理了近十年來中國控煙的艱難歷程和進展。
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宜群介紹,相較十年前,公眾對“二手煙危害”的認知有顯著提高,知曉二手煙導致成人肺癌、心臟病以及兒童肺部疾病的比例分別為64.6%、41.7%和65.2%。然而,目前吸煙者中僅有39.6%有戒煙意願,其中成功戒煙者又少之又少,約為14.4%。成功戒煙的吸煙者五年來只增加了1330萬人,在中國3.16億吸煙者的背景下,這一數字尚不如新增吸煙者的數量。
事實上,戒煙服務正面臨困境,其中最典型的表現,莫過於戒煙門診的就診率長期處於極低現狀。2014年,國家通過財政補助支援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戒煙門診建設,每省3家。但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的評估顯示,這些戒煙門診年均戒煙人數僅73例,只有6家達到了每年200例戒煙的項目要求。
“戒煙門診難以為繼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很多公眾還沒有認識到吸煙是一種成癮性非常強的疾病,控煙宣傳必須強化醫學戒煙的地位,將患者導流到醫院戒煙門診或戒煙熱線。”吳宜群還強調,既然是疾病,就應當把戒煙治療納入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範疇,使其得到有效藥物治療,但目前僅有浙江等少數省份這樣做了,這種狀況亟待改變。
報告還建議,各地衛生部門應要求醫療機構在提供服務過程中,建立首診詢問吸煙史制度並將其納入病歷的考核標準,為吸煙病人提供戒煙指導和服務。此外,國家應當向煙草業徵收定向使用稅收,用於治療煙草依賴;吸煙者應當繳納高一些的醫療保險金。吳宜群解釋説,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吸煙者戒煙意願;另一方面體現了醫療費用使用的公平性。
警示圖形上煙包未見曙光
實踐證明,警示圖形印上煙包是最直接的控煙方式,也是世衛組織認定最為有效的吸煙危害告知措施,尤其是對未成年人。
而在我國,煙害教育低效、公眾對吸煙導致疾病的知曉率長期低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煙草業拒不採用煙包圖形警示。煙包採用圖形警示,雖經多方呼籲,至今未見曙光。
報告指出,截至2015年5月,全球已有85個國家或司法管轄區採用了圖形警示。其中,有60個國家圖形警示面積超過50%,最大的已達煙盒正反面的90%以上。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我國,煙草包裝幾乎都披著“美麗的外衣”,甚至不少煙草品牌借助歷史、文化或者時尚來推介自己,誤導吸煙者。
吸煙在中國是高居第二的“減壽”因素
正因為公眾對煙草危害的認知不足,吸煙在中國成為高居第二的“減壽”因素。報告指出,我國的煙草流行監測系統初步建立,為控煙決策提供了基礎數據。
吳宜群表示,吸煙在我國是高居第二的“減壽”因素。根據英國牛津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開展的兩項大型研究得出的結論——在過去15年間,中國男性40歲到79歲年齡段歸因于煙草死亡比例增加了一倍。報告指出,這些研究結論都發表在2015年的《柳葉刀》雜誌上,應該引起中國政府、控煙履約協調領導小組成員部門的高度重視。
此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的《2015中國成人煙草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成人吸煙率為27.7%,其中男性為52.1%,吸煙水準居高不下。而2014年《中國青少年煙草調查》顯示,有940萬名初中學生嘗試使用過煙草製品,其中三分之一已經成為現在的煙草使用者。對此,報告呼籲,必須加快國家層面的控煙立法、提高煙草稅促使煙草製品漲價以減少消費者等更加有力的控煙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