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醫藥 > 前線評論 > 正文

字號:  

評論:究竟誰在給醫院的“號販子”撐腰

  • 發佈時間:2016-01-27 10:04:5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劉晶瑤  責任編輯:吳起龍

  近日,一段“女子北京看病怒斥黃牛”的視頻在網上熱傳:一女子在廣安門醫院大廳怒斥黃牛將300元的掛號炒到4500元,稱醫院與黃牛裏應外合,害得她從外地趕來排了一天隊都沒挂到號。此事發生在上週二,並且該女子已經得到了醫生的診治。26日,廣安門醫院通過官方微網志回應,經醫院初步調查,此次事件無保安參與倒號的行為及證據。

  其實,屢禁不絕的“號販子”不僅嚴重侵害了患者的權益,更擾亂了醫院正常的問診秩序,讓院方和醫生都不堪其擾,從某種程度上説,醫院也是受害者。可為何視頻裏女患者怒斥醫院與黃牛裏應外合,這種“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指責,在民間頗有市場。多數人也認為,號販子群體之所以長期存在且屢禁不止,根本原因,正是號販子與醫院內部人員勾結。到底誰在給醫院的“號販子”撐腰?真的是每家醫院裏都有“內鬼”嗎?

  作為普通民眾的情緒發泄,自然可以痛斥“號販子”上面有人,過過嘴癮。可如果真要言之鑿鑿地指責醫院,就必須拿出擲地有聲的證據。

  不妨以“號販子”拿號的路徑作為切入點,看看其牟取暴利的缺口在哪兒?當下,“號販子”拿號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其一,網上囤號。因為多數醫院的網路掛號平臺並未與公安部門的身份證系統聯網,實名製成了“偽實名”。一些“黃牛”利用已有身份證件甚至編造虛假身份資訊,先將線上號源“秒殺”囤積,找到買家後取消原有預約,再立刻用患者真實姓名補佔。其二,倒賣佔位。不少“號販子”在醫院專職蹲點,常年佔據排隊掛號的“隊首”位置,甚至暴力干擾患者正常掛號。其三,獲取醫院內部號源。就此而言,前兩者並不需要有醫院的關係。而多數號源正是通過前兩種途徑,倒賣出去的。

  既然“號販子”牟取暴利的過程,並不必然需要醫院的參與。那打擊不力,總可以歸咎於醫院吧?有過通宵排隊掛號經歷的患者都知道,隊首站著的都是“號販子”的小板凳,排隊的“患者”也看上去凶神惡煞、氣勢洶洶。寄希望於並無執法權的醫院保安或者掛號室的工作人員,恢復正常的掛號秩序,顯然並不現實。就連公安機關拿“號販子”都無能為力,因為法律規定的缺位,造成了“號販子”鑽了“無法可管”的漏洞。當前我國刑法僅對倒賣車票、船票的票販子有明確入罪規定,但對於倒賣醫療號源的號販子沒有針對性規定。北京月壇派出所民警曾向媒體吐露執法中的無奈:根據現行法律,抓住了這些號販子只能治安拘留五天;罰款金額太低,基本都在一百元以內;罰了就不能拘,拘了就不能罰,因此總不能對號販子形成致命打擊。

  由此來看,真正給“號販子”撐腰的,一則是掛號流程上存在的技術性漏洞,二則是懲處方式上的法律漏洞。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全國優質醫療資源分配嚴重不均,分級診療制度尚未普及,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醫院成了“全國看病中心”,無論病情輕重,患者都迷信到“大醫院”就診,過度醫療也造成了大醫院“一號難求”的現狀,變異成滋生“號販子”的土壤。

  個別醫院內部確實存在人情診療的現象,但因此把“號販子”的猖獗全部歸因于醫院並不客觀。要想徹底打掉“號販子”的飯碗,還需要從上述三個方面逐一入手,各個擊破。堵住技術漏洞,讓實名制就醫“名副其實”;及時修法,讓倒賣醫院號源者入刑,增強法律威懾力;推廣分級診療制度,均衡優質醫療資源,讓更多的患者無須千里奔赴“北上廣深”才能就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