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1月6日訊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介入治療科主任顏志平教授帶領團隊成員馬婧嵚、楊敏捷醫生,成功完成了中山醫院首例釔-90樹脂微球選擇性內放射介入手術。
談到與釔-90的緣分,顏志平教授不禁回憶起90年代他的畢業課題——釔-90微球治療,經過團隊兩年多的精心籌備,這一畢業課題在臨床實踐中得到應用,實現了從理論研究到臨床應用的轉變。
2024年7月中旬,51歲的陳先生來到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尋求幫助。在肝腫瘤外科就診後發現,陳先生肝臟上長了一個11公分的腫瘤,並且已經侵犯了周圍的肝門脈分支。儘管患者符合接受外科手術的條件,但術後復發的風險極大。鋻於患者對徹底根治疾病的強烈願望,醫生考慮可以使用新獲批的“釔-90選擇性內放射治療”技術降期治療後,再進行手術切除。於是立即聯繫了介入治療科主任顏志平教授進行多學科會診。
專家團隊討論後認為,可以考慮行釔-90樹脂微球選擇性內放射治療。患者的肝臟腫瘤雖然侵犯了血管,但僅局限在肝左葉,釔-90微球能夠充分覆蓋腫瘤區域,並在殺傷腫瘤的同時,有機會控制門脈癌栓。此外,在接受過釔-90治療後,患者對側的肝葉可能會代償性增大,從而提高外科手術的可切除率,降低術後復發風險。
顏志平教授介紹説,從他的學生時代到如今,釔-90微球的製備工藝在不斷改進,材料也歷經更新迭代。儘管釔-90樹脂微球選擇性內放射治療具備精準、高效、微創等特點,但是這種治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釔-90樹脂微球注射液作為一種放射性藥品,雖然其輻射範圍較小——在組織中最大穿透力為11毫米,平均為2.5毫米,但如果在注入肝臟腫瘤後分流到肺或者其他器官,也可能會對其他器官造成放射性損傷。因此,在正式接受釔-90樹脂微球選擇性內放射治療前,患者需要進行模擬手術,即Mapping“繪製血管地圖”,以充分了解核素進入體內的情況。只有在Mapping通過後,患者才可以正式實施介入治療。
經過週密的術前準備,陳先生的Mapping順利通過,並於2024年7月30日正式接受釔-90樹脂微球選擇性內放射治療。醫生通過患者的橈動脈,將“小核彈”——含有放射性釔-90的樹脂微球,注入為腫瘤供血的血管中,精準、高效地打擊腫瘤細胞。手術結束後,陳先生即可行動自如,住院觀察3天后就康復出院了。
在後面連續3個月的隨訪復查中,發現患者的靶病灶明顯壞死及縮小,腫瘤指標包括甲胎蛋白和異常凝血酶原均明顯下降。
顏志平教授指出,適用這項技術的患者群體需具備易一些條件:首先,患者主要血管狀況需保持良好,以便易於放射性樹脂微球的“投放”;其次,腫瘤血管要豐富,癌肝比(腫瘤跟正常肝攝取核素能力的比值)理想的情況下效果更好;再者,腫瘤應相對集中在局部區域;最後,患者身體狀況需處於較好狀態,以便更好地承受治療過程。
據了解,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作為全國肝癌領域重點單位,積極引進釔-90樹脂微球選擇性內放射介入治療創新技術,旨在進一步提升肝癌患者的治療效果與生存品質。當前,肝癌治療領域正迎來多元化發展時期,而中山醫院成功實施的首例釔-90樹脂微球選擇性內放射介入治療手術,不僅標誌著該技術在臨床應用上的重大突破,更為廣大肝癌患者開啟了個性化、精準治療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