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0月29日訊 老年人“耳背”可能導致自閉?40歲以後聽力逐年下降?戴助聽器的老人抑鬱風險更小?
今日,天貓健康聯合北京聽力協會、索諾瓦集團發佈《中國老年人群聽力損失與助聽器應用調研》(“調研”)。調研對中國老年聽力健康問題、誘因與干預措施、耳聾導致老年自閉現象等進行了詳盡分析。
聽損老人規模1.2億 阿爾茲海默病患病率高出數倍
耳背會導致自閉症,可能並非危言聳聽。
在國內,人們往往錯誤認為“聽不清”是年紀大了的正常現象。其實,聽力下降的過程往往是隱性、漸進的。從最初的反應慢、打岔發呆,到重度的聽損,聽損老人陷入交流的“孤島”後,開始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極易形成自閉、抑鬱,甚至阿茲海默病。
對此,北京聽力協會專家委員、北京協和醫學基礎學院北京協丹聽力學科技中心首席專家張建一表示,耳聾導致的老年自閉現象確實存在,是老年人因“聽不見”導致聽覺言語交流障礙,引發孤獨感、焦慮、抑鬱等精神心理問題和社會隔離現象。
調研顯示,中國目前老年聽損群體規模達1.2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聽力損失的風險將顯著增加。40歲以後,聽力會以平均每年1.5分貝的速度下降,而65歲以上老年人約1/3存在中度以上聽力損失。
言語交流能力下降、情感與社交能力下降、阿爾茲海默病、避險能力下降等,這些都是老年人聽力損失帶來的危害。24%的老年聽力損失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或精神問題。伴有輕、中、重度聽力損失的老年人,阿爾茲海默病患病率分別是聽力正常老年人的2倍、3倍和5倍。
聽損問題干預程度低 助聽器佩戴率不及5%
與聽力損失帶來的危害相比,中國老年人群聽力損失存在的“不可逆、干預晚、重視低、資源少”等問題更加棘手。
聽力干預遵循“三早”原則: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
調研指出,目前老年人聽力干預的主流方案有藥物、助聽器、人工耳蝸等,對於中度及以上老年性聽力損失患者,驗配助聽器是非常有效的干預手段。
有研究表明,聽力干預可以在3年內減緩48%的思維與記憶功能衰退,而佩戴助聽器的用戶患有重度抑鬱症的幾率,比聽損嚴重而未戴助聽器的人小12%。
遺憾的是,老年人群對聽力損失的預防、干預並未重視,過去五年,僅有14%的人在進行過聽力測試,我國助聽器佩戴率不到5%,遠低於發達國家。
線上驗配成為可能 近7成為子女代為購買
《中國老年人聽力損失與助聽器應用調研》顯示,已購買助聽器的用戶中,平均每天佩戴時長為6.7小時,主要使用場景為手機通話、家庭聚會、子女溝通。
得益於驗配技術的高度發展,線上驗配為解決老年群體聽力受損問題提供了新路徑。據調研數據,2024年線上助聽器市場規模佔比預計從2021年的16%增長至21%,每人平均購買金額呈逐年上升趨勢。近7成線上購買用戶集中在30~50年齡段,多是子女為聽力損失的父母購買。
調研顯示,大多數選擇線上驗配的用戶,認為線上選擇更多,驗配更便捷,不用擔心老年人的抗拒心理。而在選擇助聽器時,會更看中隱形、舒適、智慧等産品特性。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