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科技 > 正文

字號:  

揭秘搶票神器背後的保險搭售 意外險存貓膩

  • 發佈時間:2016-01-27 10:46: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崔啟斌 許晨輝  責任編輯:吳起龍

  隨著搶票大戰漸趨白熱化,“搶票神器”再次吸引了公眾的眼球,其搭售的意外險也進入了大家的視線中。記者調查發現,在今年的第三方購票平臺上,保險以一種可選擇的方式隱蔽在購買環節中,有的險企線上銷售“鐵路意外險”因平臺不同而價格迥異。

  意外險搭售猶存

  近年來,許多第三方購票平臺因為可以“離線自動搶票”而在民間大熱,但其強制搭售意外險的做法卻引發爭議。

  近日,記者下載數十款搶票軟體發現, 大多數軟體均可以“先付款後搶票”,而讓人難以發覺的是,系統還自動下單了一份保險。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與往年的強制買保險不同,保險已變成可選項目,但軟體卻默認為自動購買,且設置得十分隱蔽,購票者很難發現。

  以高鐵管家為例,記者設定好站點範圍之後,高鐵管家會對搶票成功率進行分析,並建議購買套餐。待付款之時,系統卻自動下單一份20元的保險。點開套餐選擇,記者發現這份套餐其實是一款交通意外保險,分為20元最高保額80萬元、10元最高保額40萬元的交通意外險以及不購買套餐有機會獲贈保險三種選擇。不過,不購買套餐卻也被註明,出票較慢,有時排隊,排隊順序由套餐金額決定。依據條款,該保險是由人保壽險、中國人壽承保。保障範圍為當次列車有效,被保險人以乘客身份乘坐從事合法客運的列車期間。

  需要注意的是,該類産品退改簽並不容易。據了解,若用戶不小心買了保險卻又想退保,在平臺上只能選擇連車票一起退掉;若用戶改簽,則要單獨在高鐵管家客服中心報備,如果沒有及時通知,保險還是原車次生效,一旦出險,後果則要自行承擔。

  搶票險玩出新花樣

  小平臺有資訊洩露的風險,大平臺則有霸王條款。“今年的保險套餐費用越來越高,在意外險的基礎上,平臺還打出搶票失敗還能獲得理賠金的口號。”想在網上訂票的王女士猶豫不定道,這些真的值得嗎?

  經調查,攜程同樣也提供“先付款後搶票”服務,記者在攜程圈定乘車區間後,系統自動下單一份30元套餐,所繳保費比大多數平臺都要高,不過最高保額也達到了120萬元。與以往不同的是,在套餐選擇一項中,還有一款售價25元的“搶票險+交通意外險”,最高保額80萬元,搶不到能領賠償。

  依據説明,“搶票險+交通意外險”是由新華人壽交通工具意外傷害保險、眾安鐵意險等5家保險公司以及泰康搶票險組合而成。據了解,搶票險原保險費5元,若乘客在購買該套餐時搶不到票,則由泰康賠付8元。一位業內人士分析,消費者在購買該套餐時,一想到搶不到票還能獲賠補貼,對平臺的信任度能夠加分。

  但其理賠方式卻同樣麻煩,泰康線上的一位産品經理曾對媒體表示,“如果在約定的時間內購票者沒有搶到票,我們將直接啟動理賠,把理賠流程縮到最短”。

  但事實上,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用戶出險後會短信通知投保人,投保人需到泰康線上的官網輸入保單號和銀行賬號,才能領取賠付。

  意外險存貓膩

  “從性價比上來看,購票平臺的意外保險是單獨購買價的5倍以上,這裡面肯定有貓膩。”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交通意外保險費率都很低,而且只有一天不到的時間,成本其實是很低的。”

  對此,記者在中民保險網搜索“鐵路意外險”發現,來自太平洋保險的一款“鐵路乘客意外傷害保障計劃三”顯示,該産品售價8元,保障範圍不僅有40萬元的鐵路意外身故、傷殘,2萬元的鐵路意外醫療,還有2000元的行李物品損失保障。最重要的是,該産品保障期限為三天。另外,記者在淘寶保險搜索“鐵路意外險”發現,泰康人壽的一款“鐵定保高鐵意外險”,一分錢能夠保50萬元,保障時間長達一年。

  上述人士指出:“第三方平臺搭售的意外險保險期間有的連1天都不到,保費應該在5塊以下。”為什麼價格會相差這麼多,上述人士補充道,“多收的保費應該90%都給了代銷公司,更何況火車高鐵出險概率很低。”

  據介紹,火車票本身已經包含了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該險由所在交通運輸單位投保,保額一般不低於30萬元。雖然承運人責任險與交通意外險並不存在重復保險,但交通意外險出險概率很低。一些代購平臺按票面價出售車票本身沒有盈利,而往往通過高價保險費來獲利。同時,購票網站對保險事項的約定不清,一旦出險,很可能造成日後的理賠糾紛。

  搭售保險涉嫌違規

  一位律師認為,搶票軟體捆綁搭售保險的行為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屬於強行搭售,是一種侵權行為。搶票軟體沒有與客戶協商,而是直接默認購買,違反了自願原則。搶票軟體以“隱形”的方式將保險搭售給消費者,是明顯的欺詐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經營者銷售商品,不得違背購買者的意願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條款。同時,“要退保險就得退火車票”的條款設置也是不合理的。對此,消費者有權進行投訴,要求搶票軟體公司退還相關費用。業內人士指出,瀏覽器廠商借搶票功能行銷,是為了在同質化競爭市場擴大份額,但需要提醒用戶的是代購的成功幾率取決於多方面因素,所有網站都不能保證100%成功。

  事實上,保險強制捆綁銷售這類情況已經是業內通行慣例。早在2013年保監會就專門下發了叫停捆綁銷售保險的通知,特別強調的是群眾反映突出的飛機票、火車票、汽車票等銷售環節強制搭售短期意外保險問題。且國家發改委曾發佈消息,上海迅途票務代理有限公司因“強制加收旅客10-20元不等的保險費”的違法行為被罰款150萬元。鐵路部門提醒,旅客購票最好到鐵路官網12306網站購買,通過其他網站購票造成的經濟損失,鐵路部門是不做賠償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