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廣州鋼鐵新城“毒地”修復未完 部分樓盤臨近收樓

  • 發佈時間:2016-05-07 06:4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廣鋼新城“毒地”修復未完 部分樓盤臨近收樓

  近日,位於廣州市的重點開發區域廣鋼新城再陷“毒地”風波,這個規劃20萬居住人口的新城,是繼珠江新城之後的又一個廣州新地標。為此,廣鋼新城在過去兩年時間總共推地13宗,累計成交金額達338億元。包括來自中海、保利在內的多家房企聚集於此,當中也包括首次進入廣州的 金融街 及深振業。

  然而,前身為重工業區的廣州鋼鐵廠變身後卻帶來了諸多後遺症。有質疑稱,廣鋼新城土地尚未修復完成,土地中仍殘留有大量重金屬有害物質,而開發商已經開始建樓,部分樓盤甚至臨近收樓。

  這一情況是否屬實?《中國經營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繫了環保局、國土局及包括中海、保利、金融街、華發、深振業、中國金茂、北大資源在內的7家房企進行了核實。

  51萬平方米土壤需要修復

  據了解,早在2011年廣州市政府就明確規定,廣鋼集團與寶鋼集團重組後廣鋼生産基地將關停並搬出市區,空出的1.68萬平方公里土地,將開發其他用途。

  2014年2月廣鋼新城首次推出五宗地,成交總價155億元,然而廣鋼新城的推地大戲遠未結束,2014年9月,廣鋼再推六宗地,成交總價122億元。這一節奏持續到2015年11月,廣鋼新城第三批出讓兩宗地,成交總價61億元。這三次推地吸引來了保利、中海、華發、金融街、深振業、北大資源、中國金茂幾家房企。

  時隔兩年,廣鋼新城早已破土動工,部分樓盤已經開賣。近日,一則“由於土壤中含有大量重金屬污染物質”的消息受到廣泛關注,樓還沒建好卻被曝出“毒土”風波。

  在廣州市環保局官方網站,記者找到一份關於《廣鋼新城土壤污染問題》的公開回復,當中顯示,2013年12月,廣鋼委託廣東省生態環境和土壤研究所編制《廣鋼集團白鶴洞地塊(北區)土壤狀況調查及修復方案》。結果顯示,廣鋼地塊有51.75萬立方米受污染土壤需修復,其中北區量最大,污染土壤量近2/3。

  當中特別提到,廣鋼新城“AF040137、AF040138地塊項目”環評報告調查內容為:廣鋼北區污染土壤區域有電爐分廠、煉鐵分廠、連軋分廠、金業鋼廠、廢渣填埋場,總污染面積6.8萬平方米,污染深度1.65米~5米,總污染土方量為333385立方米。

  該環評報告同時顯示,北區土壤中超標的重金屬有鉛硒鋅砷汞銅鎳鉻8種。鉛、硒、鋅超標較高,分別是28.6%、21.1%,10.5%,鉛最大超標倍數179.2倍。而監測16種多環芳烴中超標的有11種,苯並(a)芘最大超標58.4倍。土壤需要修復。

  環保局回應部分通過環評

  這些重度污染的土壤會否影響現開發樓盤?環評報告是項目環境問題的基礎資料,能否取得環評報告,是衡量上述十余宗土地是否具備開發資格的基礎資訊。

  而記者查證廣州市環境保護局政府資訊公開網站,相關審批結果中共有11幅地塊顯示取得了環保局批復文號,但廣鋼新城AF040140、AF040137、AF040138地塊項目、AF040404地塊環保局批復文號未顯示。

  由於該批復單位為廣州市荔灣區環境保護局,記者第一時間致電荔灣區環境保護局進行採訪,一位洪姓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已經批復的地塊都已公示,不是所有的地塊都受到污染,由於是逐個項目批復,也存在部分未通過環評的地塊。”

  按該負責人所指,也就意味著,廣鋼新城地塊並非整體受到污染,對於部分本身未受到污染或已修復達標的地塊環保局已給予環評批復,屬正常開工建設。而對於部分污染嚴重的地塊則需繼續修復,直到檢測合格,環保部門才給項目環評審批,否則不能動工。

  企業是否存在違規操作?

  未通過環評的地塊已開工建設?記者通過公開資料查詢到,上述AF040140、AF040137、AF040138地塊項目、AF040404地塊項目分別為保利及中海地産所有。對此,記者電話採訪了保利及中海相關負責人,雙方均向記者表示,“已全部取得環評批復,不存在遺漏情況。”

  在中海地産給記者的回復資料中,廣鋼新城AF040137、AF040138地塊項目、AF040404地塊項目的確均已取得了環評報告批復。

  為了更進一步核實情況,在調查的過程當中,記者也多方聯繫了在廣鋼新城拿地的7家房企。

  據保利地産副總經理余英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保利獲得的這塊地已經通過環評,這塊地原本屬於停車場,不存在污染的情況。

  中海地産相關人士則向記者表示,“土地是公開市場獲得,相關手續齊全”。該人士表示可以向記者提供上述土地的環評報告編號。截稿前,記者依然未能看到這些地塊的完整資訊。

  “北大資源這塊地之前是文化宮舊址,在選點測評時並未要求做土地凈化,但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向下深挖了7米將土地移運,所以這塊地是達標的,也有檢驗合格的文件。” 北大資源廣州品牌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珠海華發集團證券代表向記者表示,“開發商在拿地的時候信賴政府已經將這個土地進行處理,華發在開工時也是走完了標準程式。”

  深振業董秘彭慶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經過核實,深振業所拿的地塊確已獲得環評通過。”彭慶偉亦表示,這塊地是通過招拍挂取得,至於是否受到污染一開始並不知情。如果出現尚未處理的污染,會配合政府處理。

  “經過確認,中國金茂所取得的地塊已通過環評,並取得《土壤檢測合格報告》。”中國金茂廣州品牌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然而,記者多次致電金融街品牌負責人,對方電話一直未接聽電話,金融街廣鋼項目一位負責人在得知是記者後則直接將電話挂斷。

  污染治理尚未全部結束

  在廣東省招標投標監管網記者找到一則《廣鋼白鶴洞地塊污染土壤修復項目招標公告》,招標內容當中顯示,廣鋼白鶴洞地塊南區污染土壤(1730m3多環芳烴污染土壤、182476m3重金屬和多環芳烴複合污染土壤)原位清挖、修復、處置;北區污染土壤已經全部清挖完畢,暫存于廣鋼白鶴洞地塊的充氣膜大棚內,清挖、堆置在大棚333385m3污染土壤全部為重金屬和多環芳烴複合污染土壤,需對該333385m3複合污染土壤進行修復、處置。

  可見,廣鋼新城的確存在土地污染問題,那麼,這些受污染的土壤如何修復?廣鋼集團方面表示:“根據調查結果,廣州市環保局組織全國知名專家對廣鋼白鶴洞地塊土壤修復方式進行了反覆論證,最終決定採取‘原地異位’的修復方式。”就是將污染土壤從污染地域按相關要求清運到指定堆放場地後集中進行修復。

  為防止出現二次污染,廣鋼集團在白鶴洞地塊南區建設了亞洲最大跨度存放污染土壤的膜結構大棚,2014年11月已將白鶴洞地塊(北區)的所有污染土壤按照方案要求清挖、運輸、暫存至該膜結構大棚。

  記者了解到,所謂的原地異位修復,主要是熱處理修復和土壤淋洗修復相結合的複合方式,適當輔以填埋。而修復這些被污染的土壤,廣鋼集團需要支付4.399億元。據了解,廣鋼地塊修復預計到2017年7月才能修復完成。

  這些正在修復的土地會否對現有項目産生影響,一旦業主收樓入住,還有一年多才能完工的土壤修復工程會否給住戶帶來不便?為何不等到廣鋼新城全部土地都修復完畢後再出讓?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致電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不便回應。

  本報會繼續關注該事件的後續影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