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後裔》大熱背後:中資參與 接中國地氣
- 發佈時間:2016-03-21 08:40:26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少雷
揭秘《太陽的後裔》大熱關鍵詞:中資參與 接中國地氣
《太陽的後裔》最近有多火爆?有幾個數字可以説明:截至3月17日該劇更新了8集,愛奇藝網站顯示的點擊量是9.5億次,而在南韓的收視率已經超出之前大熱的《來自星星的你》。
那麼,《太陽的後裔》為啥能這麼火爆?
這是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布限外令之後,首部整體拍完送審後在中韓兩國同步播出的電視劇。而這部電視劇從開拍到關機,全程都有中方資本的參與,此外愛奇藝在中國市場的行銷和推廣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這些都是讓這部南韓電視劇在中國市場更接地氣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這種模式的成功,可能為中韓影視文化産業的合作帶來一種更新的思路。
華策、愛奇藝提前佈局
《太陽的後裔》製作公司是南韓公司Next Entertainment World(以下簡稱“NEW”),而NEW的第二大股東是中國的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
早在2014年,華策影視旗下的孫公司華策香港投資有限公司以3.14億元人民幣獲得NEW13.03%的股權,成為NEW第二大股東。隨後NEW于2014年12月在南韓KOSDAQ掛牌上市。2015年10月,華策影視又與NEW合資成立了華策合新文化傳播(天津)有限公司,合資公司註冊資本4000萬元人民幣,華策影視出資2000萬元,持有其50%的股權。
今年3月14日,香港國際影視展的“香港之夜”上,華策影視總裁趙依芳發表演講時稱,《太陽的後裔》的火爆是華策國際化內容佈局的必然結果。華策影視最近的股價也同樣火爆,進入3月以來,華策影視的股價從不足18元一路上漲至超過25元,3周內漲幅已經超過了40%,遠超大盤與同期的其他國內影視股。
愛奇藝最近也賺得盆滿缽滿。華策與愛奇藝早在2014年8月便成立了合資公司,這也是愛奇藝拿到此劇獨播權的一個因素。愛奇藝以單集2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0萬元)、總計2400萬元人民幣的版權價格引進該劇,愛奇藝的VIP會員可以第一時間與南韓同步看到更新。
另據公開報道,愛奇藝版權製作管理中心總經理張語芯曾表示,愛奇藝也參與到了《太陽的後裔》前期的策劃之中:“愛奇藝一直與南韓各播出平臺和製作公司保持緊密合作。早在製作前期,愛奇藝就根據韓方提交的項目大綱上的主創陣容,憑著敏銳的市場直覺迅速確認了合作。製片方也充分考慮了中國市場的接受程度,演員陣容中宋慧喬、宋仲基都是當紅明星,這些都是該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國影視市場增速驚人
一部南韓的電視劇,為什麼開啟了中韓提前策劃合作?這得從中國近年來火速升溫的影視市場説起。
整個南韓的人口是5000萬左右,體現在影視産業上,觀影人次超過千萬次的電影就算佼佼者了,而中國剛剛創下票房紀錄的《美人魚》觀影人次則超過了9000萬。與此同時,中國近兩年來線上視頻的市場規模增速非常快。2015年中國線上視頻廣告的市場規模為231.9億元,同比上年增長52.7%。
2015年更是中國付費視頻用戶爆發的一年。前幾年,中國的視頻付費用戶一直以80%左右的速度增長,而2015年中國線上視頻用戶付費市場規模為51.3億元,同比增長為270.3%;付費用戶規模達到2884.1萬人,同比增幅高達264.1%。視頻付費模式經過多年發展和積累,在2015年迎來轉捩點。
影視行業分析師陳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電視劇在電視臺的播放量總體呈逐漸萎縮的趨勢,而線上視頻則越來越火,再加上南韓影視市場目前已經有點到頂,因此南韓電視劇在製作初期就瞄準了中國這個更大的市場。
中國的影視行業發展也仍然保持著高速的增長。2015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為44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8%。與之形成反差的是,近兩年南韓本土電影市場已達到飽和狀態,甚至還呈現下滑趨勢,2014年上半年,南韓電影市場就比上一年同期流失了約200萬名觀眾,而近兩年其電影觀影總人數基本沒有太多變化。
樂正傳媒研發與諮詢總監彭侃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南韓的影視娛樂市場總的來説比較小,因此其影視節目需要輸出到亞洲市場,而影視娛樂産業正在飛速發展的中國對於南韓來説是很重要的一個陣地,因此華策與南韓公司這種提前策劃合作的模式也就順理成章了。
中韓合作越來越多
幾年之前,可能只有在南韓國內發展不佳的演員才會考慮中國的影視娛樂市場。但是2014年之後,中國影視文化市場成了南韓頂級演員也不願缺席的目標。
2014年7月,《中韓電影合作協議》正式簽署,中韓合拍片將在中國市場享受國産片待遇。同年11月,兩國政府積極促進建立共2000億韓元的國際合作基金,以推動兩國文化合作。
就在當年,韓彩英、崔始源、樸海鎮等眾多演員紛紛選擇到中國拍攝電視劇。隨後,中韓之間在電影、電視劇、娛樂節目上的合作也越來越多。
陳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韓在影視娛樂行業發展上存在的差距,對於南韓來説是一個條件性的優勢,“中國市場大,但是影視娛樂行業人才還沒跟上,整個行業可能還需要幾年才能趕上南韓的水準;而南韓的市場比中國小,對於中韓雙方來説這算是互補”。
彭侃也認為,相較于國內的影視産業來説,南韓擁有更加成熟的工業體系,編劇等各方面都擁有一定的優勢,電視劇、電影都很類型化,操作起來輕車熟路,成功率也比較高。一部受歡迎的作品,往往能帶動藝人的火爆以及相關産業鏈的同時發展。
不過,在易觀國際分析師黃國鋒看來,中韓合作的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性。“中韓觀眾的文化、口味都有相應的差別,在南韓能火的作品在中國不一定火,即使火了,在中國市場的分成也未必會有很多。中韓之間在工業體系、原創能力上都存在差距,需要中國同行再發力追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