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發改委細化碳排放交易時間表 將覆蓋萬家企業

  • 發佈時間:2016-02-24 09:06:0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趙晶 王璐  責任編輯:王斌

  23日,記者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網站獲悉,我國將儘快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及配套實施細則,建立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制度。

  與此同時,還將在全面總結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經驗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建立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及交易制度,開展碳排放配額預分配工作,加強市場監管,確保2017年啟動運作全國碳市場。

  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大會召開前,中國明確提出計劃于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屆時將覆蓋1萬家企業,覆蓋31個省市區的6個工業部門(電力、鋼鐵、水泥、化工、有色、石化),並將覆蓋每年約40-45億噸的碳排放,佔全國碳排放量的近50%,中國的碳市場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場。

  北京理工大學《“十三五”碳排放權交易對工業部門減排成本的影響》估算,2017年引入全國碳排放交易後,在“十三五”後期(2017年-2020年)帶來的碳減排成本節約效應可以達到年均約1500億元,佔同期碳減排機會成本的比重約為35%-40%;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為工業部門帶來的額外減排量可以達到年均2.8-3.2億噸二氧化碳,佔同期工業碳減排量的比重約為6%-8%。

  “目前有關部門正在設計全國統一碳市場機制,制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及配套實施細則,有兩個思路,一種是把某些試點地區的好的經驗完善後作為範本推開,另一種就是全面總結試點經驗,重新制定出一套規則。”此前,有知情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

  根據發改委透露的資訊,除了之前提到的碳交易市場建設之外,下一步我國還將在強化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目標落實、持續引導全球氣候治理規則制定、發揮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作用、全面深化低碳試點示範等六方面進行工作部署。

  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科表示,我國工業部門近年來碳減排壓力略有降低,但主要原因並非工業部門減排潛力上升或減排難度降低,而是由於今年部分高耗能和高排放部門産出增速放緩。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調研採訪時發現,當前試點碳市場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工業企業節能減碳的意願和碳資産管理的意識較為薄弱,有些甚至不太了解。在他們看來,在當前的排放要求下,碳交易的必要性不大,而且也沒多大的經濟效益。不少企業參與碳交易的目的和動機停留在合規、履約的初級層面,對碳資産的經營管理不夠重視,甚至將碳交易視為企業發展的桎梏。

  王科認為,未來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的建立應注重處理好幾個平衡問題,首先是實現減排政策目標與活躍市場交易的平衡,碳交易不應為交易而交易,交易的種類和流動性應該適度,應以低成本有效實現全社會碳減排目標為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與此同時,應實現區域和行業發展水準與減排責任的平衡,在配額分配方面,應綜合考慮區域、行業分佈及其碳減排任務承受能力。其次,全國統一碳市場建立初期,碳排放配額分配應以無償分配和有償分配相結合、無償分配為主的形式開展,隨著碳市場發展成熟程度的提高,應儘快過渡到無償分配和有償分配相結合、有償分配為主的方式。此外,根據經濟形勢和企業産量開展事後配額動態調整,採用基準線法,在産量增加時對增長部分給予一定程度的配額補給,在産量下降時對減産部分進行配額回收。最後,應注意排放配額交易與核證自願減排量交易的平衡。(趙晶 王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