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超過300名高校獨董密集離職 絕大多數擔任領導幹部

  • 發佈時間:2016-02-19 07:45:0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金瀟

  超300名高校獨董密集離職

  2015年四季度以來,教育部掀起高校獨董問題監管風暴,潤和軟體華信國際豫金剛石等多家上市公司的高校獨董春節前後集中辭職。

  記者統計發現,3個多月已有超過300名高校獨董離職。離職的高校獨董中絕大多數為領導幹部,但其中也有並不擔任行政職務的普通高校教師。

  一大批兼職獨董的高校幹部教師集中離職,以及上百名高校教師仍在上市公司董事會中擔任獨董的現狀,反映出中國上市公司嚴重的“高校依賴”症。此輪高校獨董監管風暴,正是指向這一病症的幾個深層問題。

  ——高校腐敗。高校黨政領導幹部通過擔任獨立董事,安排上市公司負責人孩子就學,以此形成權錢交易,是高校獨董備受詬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招生過程中因受賄千萬元被查處的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原處長蔡榮生就曾擔任7家公司的獨立董事,這些企業經營內容涉及網路技術、交通、數位科技、商業銀行、基金管理等多個領域。

  ——有償仲介風險。有業內人士分析,高校幹部教師除具備專業的理論研究素質外,很多都在政府部門或行業協會擔任諮詢委員、兼職顧問等職務。很多上市公司正是看中了這些資源和社會關係,因此網羅眾多高校教師擔任獨董。不過,這也同時增加了資源換利益的違規潛在風險。

  記者發現,高校獨董的社會身份通常非常之多。如在A股某大型上市公司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的某高校博士生導師,同時還兼任多個學會、政府專家委員會的社會職務。在某大型金融上市公司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的某高校教師,同時還在中國衛生法學會、中國法學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醫師協會等組織擔任常務理事或專家。

  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認為,來自高校、科研機構的獨立董事表面上是獨立的,但實際上更多的是起到為上市公司締造關係網路的作用。

  ——“花瓶董事”。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不少高校獨董拿著十幾萬的年薪,出席董事會就是投贊成票,沒有行使為中小股東監督董事會的權利。廣東奔犇律師事務所主任劉國華説,從其代理的多起上市公司虛假陳述案件中可以看出,包括高校獨董在內的獨立董事群體,基本上沒有發表過有價值的意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