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四因素催火中國並購 2016跨境交易持續熱

  • 發佈時間:2016-01-31 07:0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庭

  2015年,中國並購市場經歷了火爆的一年,整體來看,與往年相比,並購市場交易量價與往年相比大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企業參與海外並購熱情不減,2015年,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交易數量較2014年同比大幅增長。

  在摩根大通北亞兼併收購部聯席主管連漣看來,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邏輯下,中國企業將越來越多的參與國際並購市場,跨境並購將持續火熱。

  火熱勢頭將延續

  對於並購市場而言,剛剛過去的2015年可謂“波瀾壯闊”,2015年全球並購交易總額為5.05萬億美元,比去年增加近40%,創出歷史新高,跨境並購創出2007年來的最高水準,其中約17%的全球並購交易為跨境並購交易。

  金融數據公司Dealogic數據統計顯示,2015年,中國並購交易總額約為7120億美元,同比增幅超過40%。

  在連漣看來,2015年中國並購市場的火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全球經濟放緩,企業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世界各國的融資成本都比較低,而且資本市場估值也比較有利於企業發起一些收購交易;其二,國企改革和國有資産優化的推進,最典型的中國鐵塔公司的資産注入交易,該交易規模高達300多億,其三,行業整合加速,有些是國家主導的重組還有一些行業自發重組,比如國內TMT行業發生的多單並購重組交易,像攜程和去哪兒的交易等;其四,一些海外上市企業的私有化也是今年交易規模大量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我們自己參與奇虎、優酷馬鈴薯、陌陌、愛康國賓等。總體來説,當前處於經濟轉型期,企業也會根據自身轉型的需求來決定自身的企業發展策略,而並購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尋求海外並購的機會,其中不乏各行業的領先企業。1月15日,青島海爾宣佈已與美國通用電氣簽署了《股權與資産購買協議》,擬通過現金方式向通用電氣購買其家電業務相關資産,交易金額為54億美元。

  無獨有偶,近日,中聯重科公告確認,在過去數月中,已就潛在收購意向與紐交所上市的全球工程機械巨頭特雷克斯(Terex Corporation)方面進行了商談,並向對方董事會提交了收購特雷克斯全部已發行股份的無約束力報價。

  連漣分析道,“在中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對於企業而言,並購是一種較為快捷地實現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方式。無論企業希望實現多元化發展,還是希望加強及延伸其原有業務形成協同效應,並購都是不錯的選擇。而且我們看到通過外生的形式尋找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已漸成趨勢:在企業發展初期,企業更多依賴於自身增長,現在很多中國企業已經很成熟,而且在很多行業中獲得了領先地位,其下一步的增長勢必是要通過外生的形式,也就是收購和整合。”連漣説。

  摩根大通預計,2016年全球並購市場可能會存在一種“多米諾現象”,很多企業因為其他企業在2015年成功參與並購交易而選擇參與這個市場。從行業而言,除了2015年比較活躍的行業,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大宗商品相關的行業可能會迎來新一輪的整合;金融行業的並購也會有一些比較亮眼的表現。

  據了解,摩根大通在中國跨境並購交易中表現優異,參與的並購交易規模多達89億美元。連漣分析,在2016年,跨境並購的火熱或許仍將持續。“從項目儲備來看,一年比一年更多。國內企業正在尋找經濟轉型的契機,現在在國內市場普遍的現象是好的資産估值還是比較貴,而國際市場上相對而言則存在一些性價比比較高的資産;另外當前比較低的融資成本以及寬鬆的流動性環境也有助於推動並購市場的活躍。”

  走出去的注意事項

  事實上,熱衷參與全球並購市場的不僅僅是中國“玩家”。2015年全球並購交易總額為5.05萬億美元,比去年增加近40%,創出歷史新高,跨境並購創出2007年來的最高水準,17%的全球並購交易涉及跨境交易。“去年歐洲、非洲、中東整體並購市場交易額為1.55萬億美元左右,亞太市場規模則達到1.5萬億美元,也就是説歷史上第一次亞洲市場並購總量開始與EMEA(歐洲、中東、非洲)媲美。”連漣説,“且從當前的情況來看,2016年亞洲發起的跨境並購交易仍然會非常活躍。”

  這一方面是因為,亞洲企業有很多走出去的需求,中國企業、日本、澳洲企業在全球收購都非常活躍;另一方面,亞洲的一些優質的資産也吸引了外部的投資,其中包括中國國企引資,以及澳大利亞許多基建項目的私有化等,這都帶來了相當可觀的交易規模。

  不僅僅中國有“土豪”。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並購玩家日益增多的情況下,如何尋找好的項目或許需要更多的“智慧”。連漣建議參與跨境並購的中國企業需要尋找到自己的中國角度,“如果有一個角度嫁接中國市場,通過並購將一些核心競爭力、技術、品牌帶回到國內,和中國市場實現對接,會為企業提供較好的回報。中國企業缺少的是核心競爭力,而最大的優勢是市場,需要考量的是如何把這兩個嫁接起來創造價值。”

  從參與並購的主體類型來看,中國“買家”的類型日趨多元化,在2015年,以國企為主的局面進一步被打破,民營企業逐漸成為並購交易中的領跑者。而在投資標的方面,也呈現出更加廣泛和多元的趨勢。

  目前很多中國企業在完成並購之後對於標的公司的經營都相對比較謹慎,連漣解釋到,“這也非常容易理解,這樣做可以降低風險,因為在深度參與本地經營之前,需要先了解並購標的的優勢和弊端,然後根據情況進行整合,而不是在沒有徹底認清情況前就輕易改變經營戰略和管理團隊。”

  對於標的選取,連漣建議企業在尋找海外並購機會時,應當側重於自身經營更為穩健的公司:“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經營不善的企業風險比較大,要扭轉其經營狀況風險和挑戰都比較大,需要面對不熟悉的市場、監管者、客戶,在這種情況下,初試牛刀的公司,應當找一些經營已經比較不錯的企業,估值可能會貴一些,但是考慮到風險可能更適宜新手買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