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全國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完成 用地指標或局部微調

  • 發佈時間:2015-12-19 07: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在“十三五”規劃落定後,事關地方政府經濟發展空間和生産要素配置的用地指標,正在悄然之間出現臨局部微調的可能,這種可能性,將在不久的將來有望變成現實。

  《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下稱《規劃》)的調整工作,已經由國土資源部完成。在“總量穩定、局部微調”的原則下,《規劃》的調整稿已經由國土資源部部長辦公會審議通過,下一步將報請國務院批准後實施。

  在此之前,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下稱“二調”)中被發現,均存在距2020年尚有6年的情況下,已經逼近或已經用盡耕地保有量紅線或新增建設用地總量指標。

  進入“程式”

  “土地利用規劃的修編工作,現在算是進入審議程式了。”12月16日上午,一位不願具名的地方國土資源廳內部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規劃》調整的方案編制工作已經完成,目前進入“審定、審議”程式,“目前國土資源部層面已經沒有什麼意見了。”他説。

  日前,國土資源部召開第24次部長辦公會,國土資源部黨組書記、部長姜大明主持召開會議。部長辦公會通報顯示,第24次部長辦公會的主要議程,即是聽取《規劃》調整方案的彙報,並對《規劃》進行審議。

  在該次會議上,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司有關負責人就《規劃》的調整方案進行了彙報。姜大明和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共同就《規劃》的調整方案進行審議,依據相關程式,國土資源部第24次部長辦公會審議通過了《規劃》的調整方案。

  《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是中國現行土地管理體系中的綱領性文件,也是全國建設用地進行指標管理、用地審批的根本依據所在。依據這一規劃劃定的到2020年全國耕地不少於18億畝的“紅線”,國土資源部倒算出每年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並酌情分配至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再依據地方土地利用規劃、經濟發展需要等,由省級政府向市縣一級政府按照年度分配建設用地轉用指標,各級國土部門據此進行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審批。

  現行《規劃》于2005年制定完成並由國務院審議通過實施,至今已有將近10年時間。從2004年開始,根據國務院的工作安排,國土資源部開始著手對現行《規劃》進行調整,國土資源部內部人士透露,至2015年11月前後,《規劃》的調整方案已經基本完成。

  局部微調

  根據相關工作程式,經由國土資源部部長辦公會審議通過的《規劃》,將於近期上報國務院進行審議。待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後,《規劃》將正式在全國範圍內開始實施,作為土地管理體制運作的新綱領。

  “《規劃》剛開始調整的時候,有一種説法是18億畝耕地紅線將有所調整,但現在看,這個説法是誇大了的。”前述地方國土資源廳內部人士稱,對於《規劃》的調整,國土資源部一直表現得十分審慎。

  記者了解到,在調整方案的過程中,國土資源部確定了“總體穩定、局部微調;應保盡保、數質並重;節約集約、優化結構;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加強協調、充分銜接”的基本原則,以確保中國實有耕地數量穩定、品質不下降,土地利用水準明顯提高,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中國土地開發綜合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孫前彬向本報記者表示,他個人認為,在耕地保有量總量目標不變的情況下,對新增建設用地的結構、分佈、時間區間等進行調整,是有可能的,也是比較科學的。

  記者了解到,《規劃》調整方案實際于2015年11月前後就已經基本完成,但直至12月才最終由部長辦公會審議,即是由於等待對“十三五”規劃的審議。因此,《規劃》的調整實際上是遵循國民經濟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要求和需要。

  “具體微調的情況,部裏面還沒有正式做通報,我們也不便多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會更有利於新型城鎮化模式下,地方社會、經濟工作的開展,這不是一個簡單增加用地指標,還是減少用地指標的問題,這其中也涉及到一些管理制度創新。”前述地方國土資源廳人士稱。

  用地緊張

  一方面是國土資源部對待《規劃》調整方案的審慎態度,另一方面則是地方建設用地緊張的局面。根據此前“全國土地‘二調’”的數據匯總情況,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均不同程度地出現到2020年的用地指標緊張問題。

  全國土地二調結果顯示,以2020年為限,上海已經沒有農地佔用的空間;北京市和天津市在農地佔用空間的指標上,也僅有1.24萬公頃和2000余公頃。

  2014年6月,姜大明主持召開部長辦公會,討論了調整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的相關問題。要求依據二調結果數據,適時調整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和建設用地規劃規模等,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可操作性。

  據當時與會人士回憶,姜大明提出,一是要科學論證耕地保有量,要依據二調成果,調整增加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合理安排生態退耕;二是有序推進“三線”劃定,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和生態保護紅線,合理確定城市開發邊界;三是及時更新規劃數據庫,做到圖、數和實地相一致。

  “當時的情況是,‘十三五’規劃正在編制當中,一些基本目標、指標、路徑、原則還都沒有最終確定,因此,國土資源部採用了這一口徑,在調整的工作中,國土資源部還特別強調,要防止借《規劃》調整,擴大用地規模,部裏面還特別跟我們強調,是調整,不是‘修編’。”前述地方國土資源廳有關人士告訴記者。

  他還告訴記者,接下來,土地的用途管制和管理,以及耕地保護工作還將進一步加強,尤其是在“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生態發展、注重環境承載力等方面的總體精神之後,對耕地保護制度仍將日趨嚴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