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京滬工業失速背後 新興産業發展仍有巨大空間

  • 發佈時間:2015-11-30 08:14:12  來源:新華網  作者:梁敏 宋薇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兩室一廳的房子,每月租金1000元,都挂三周了還是沒租出去。”説這話的時候,小陳很懊惱地挂了打給房産仲介的電話。一年前,小陳在北京西南部房山區燕山投資買了套房,北京房價一年來漲了不少,但燕山附近房價不但沒漲,反而一直在跌。

  燕山地區位於北京西南部,這裡有北京唯一的大型石化企業——燕山石化。最近幾年有關燕山石化搬遷的消息不絕於耳,今年年初由燕山石化投建的河北曹妃甸千萬噸級煉油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核準批復。

  “我當時的決斷是錯誤的,應該買在北京西北邊萬柳、上地一帶。我觀察過了,最近一年北京房價最先企穩反彈的就是那裏。”小陳迫切地分享著他的經驗。他説,房價的漲跌與周邊有沒有支柱産業有直接關係。萬柳、上地一帶屬於中關村軟體園區,這裡駐紮著百度、新浪、IBM、甲骨文、騰訊等大批國內外網際網路巨頭。

  小陳以買房的經驗教訓感受著北京傳統産業與新興産業的交替。

  官方的數字也在記錄著京滬兩地經濟結構的變化:工業生産增速負增長已成常態,9月兩地工業生産增速跌幅均超過4%,10月雖都回升至1%以上,但仍大大低於同期全國5.6%的平均水準。與此同時,高技術産業、戰略新興産業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失速的製造業

  “上海製造”曾有一段光輝的歷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上海牌手錶、永久牌自行車、蝴蝶牌縫紉機代表著上海製造的最高水準,成為當時男女青年結婚的“三大件”。之後,“老三件”被不斷推陳出新的彩電、冰箱、洗衣機、電話、空調、音響、電腦、汽車等“新三件”所取代。但無論怎麼變化,人們總能見到“上海製造”,如金星電視、上菱冰箱、申花洗衣機。

  今天,這些耳熟能詳的品牌已成為歷史。如今的上海,工業製造領域只剩下了上汽、寶鋼、上海石化三張王牌。

  同樣的歷史也發生在北京,牡丹牌電視機、雪花牌冰箱等許多工業品牌早已不見蹤影。

  消失的工業品牌背後,是正在失速的工業經濟。

  上證報記者梳理統計局數據發現,近兩年來京滬兩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一直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個別月份還出現負增長。

  今年以來,負增長的情況更成為常態,北京工業生産增速在7、8、9三個月同比均為負,最大跌幅將近6%;上海則是從6月開始延續了四個月的負增長,10月單月增速轉正,但累計增速仍為負。

  京滬工業失速的原因何在?分析人士稱,一方面是,傳統産業加速去産能,另一方面則是新技術産業雖有高速發展但支撐力仍不夠。

  “淘汰”和“轉移”是京滬兩地對傳統産業的關鍵詞。近年來,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一直在加快淘汰落後産能,並轉移部分製造業。

  今年北京發佈了《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5年版)》,堅決退出一般性製造業,就地淘汰一批建材、化工等污染較大的行業。而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非科技創新型企業將遷到京外,一些製造業的生産加工環節也要搬遷。

  今年9月份,上海市經信委披露,上海將加大對迪士尼項目配套服務區域産業結構的調整工作,對該區域153家機械加工、金屬製品、印刷、橡膠與塑膠製品、建材、紡織、化工等行業的高污染、高耗能企業進行調整,要求2016年底前完成全部關停。

  “儘管北京工業生産增速出現負增長,但對北京整體經濟發展並不會造成很大影響,因為北京工業佔GDP比重只有百分之十幾,經濟增長主要靠服務業。”北京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唐勇對上證報記者説。

  早在2006年,北京市服務業佔GDP比重就達到了七成以上,2014年這一比重更是將近78%。上海服務業佔比略低於北京,但也超過60%,而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則超過70%。

  不過,從工業細分數據來看,高技術産業、戰略新興産業成為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前三季度北京戰略性新興産業增長2.6%,對規模以上工業的貢獻率超過100%。

  值得注意的是,唐勇強調,“當戰略新興産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100%,而工業整體增速仍在負增長,也就表明傳統産業衰退後,新興産業還沒完全支撐起工業經濟的發展。”

  崛起的新動力

  京滬新興産業發展仍有巨大空間,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一點從京滬兩地“十三五”規劃藍圖中可見端倪。

  京滬兩地均將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動力瞄定在科技創新。早在今年兩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明確要打造科創中心,日前出臺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兩市也突出強調了科技創新。

  北京“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的目標就是形成“高精尖”經濟結構,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針對産業發展,北京提出,支援節能環保、生物技術、資訊技術、智慧製造、高端裝備新能源等新興産業發展,支援傳統産業優化升級。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北京重大項目都要經過“高精尖”標準篩選,尤其是産業項目要符合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發展要求。

  上海“十三五”時期産業發展思路更是突出科技創新。上海經信委負責人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就透露了上海製造業的發展路線圖:到2020年,製造業全産業鏈聯動發展格局基本形成,高端製造與生産性服務業能級明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産業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明顯增強,製造業對資源環境的友好程度不斷增強,“四新”經濟實踐區取得重要成果,力爭使上海成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市場佔有率、高全要素生産率”的全球高端智造中心之一。

  到2025年,製造業整體競爭力明顯增強,形成若干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産業集群,在全球産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力爭使上海製造業綜合競爭力邁入世界製造業先進水準行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