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産首超二産,怎麼看?

  • 發佈時間:2015-08-27 06:29:51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劉剛 陳文文

  是時候換一種眼光打量浙江經濟了。

  種種跡象顯示,在製造業加速轉型升級的同時,步入工業化中後期的浙江經濟,服務業正以一種全新的角色出現在發展舞臺上。繼去年第三産業佔GDP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産業後,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0%,高於第二産業4個百分點。浙江經濟的産業構成,從“二三一”轉向“三二一”。

  拉長觀察時間軸,這無疑是一種令人振奮的結構之變。它説明,在浙江製造加速打造升級版的同時,“浙江服務”正以更強有力的姿態為浙江經濟輸入發展新動力。

  如何看待浙江經濟的這一結構之變?“浙江製造”和“浙江服務”將如何共生互促?浙江經濟又將因此刷新出怎樣的發展之變?近日,本報與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聯合舉辦研討會,邀請相關學者和企業負責人,就以上問題展開一場“頭腦風暴”。

  新結構

  是大勢不是“逆襲”

  “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首次達到50%。”

  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趨勢性變化?抑或,不過是製造業增速放緩背景下,服務業的一次短時性“逆襲”?

  對這個具有本體意義的問題,與會專家、企業負責人並無多少爭論。正如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金雪軍所總結的,“趨勢已定”。

  事實上,這也是現代經濟發展的一個基本規律。已經步入工業化後期的歐美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都表明:工業化水準不斷提升的過程,就是現代服務業地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今日美國而言,其服務業佔GDP比重高達82%,就連以製造業獨步全球的德國、日本,服務業在經濟總量中的佔比也很高。

  所謂規律者,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也。對浙江的發展,從“二三一”到“三二一”,同樣是一個具有常識意義的基本規律。

  “拿鄰近浙江的一些國家和地區發展來説,1986年台灣地區三産比重首次登頂後,就一直往上走。南韓也是這樣。浙江在每人平均GDP實現從7500美元向1萬美元的跨越後,服務業比重上行也是一個基本趨勢。”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徐劍鋒如是判斷。而且,他指出,拉長觀察的時間區間,2008年後,服務業在浙江經濟中的佔比就一直是上行態勢。

  對這一態勢,浙江省商務研究院院長張漢東也印象深刻。“近年來,在浙江外貿中,服務貿易的增速一般都快於貨物貿易,佔比不斷提高。貿易結構是産業結構的折射,印證了産業結構的變化。”據他介紹,今年上半年浙江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是207億美元,增速達到兩位數,大大好于同期貨物貿易的表現。他判斷,服務貿易在“十三五”期間很大可能會持續超過省內GDP增長,而這同樣和服務業的快速成長密不可分。

  雖然趨勢已定,但與會專家也指出一種可能,在未來幾年的發展中,隨著轉型升級的推進,製造業走出下行態勢後,在一定時間內,製造業比重重新超過服務業的可能也依然存在。但就趨勢而言,要重新回到“二三一”的時代,已經不太可能。

  服務業崛起已成定局,來自國家層面的政策環境也利好不斷。省經濟資訊中心研究院李建中告訴大家,在對近兩三年的國家支援服務業政策進行梳理盤點後發現,國家層面的服務業支援政策每年都有10項左右,涉及範圍之廣前所未有,既有釋放資訊消費,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的,也有發展醫療健康養老等産業保障服務民生的,還有諸如上海自貿區等深化改革開放的,這些政策傳遞出的信號和信心都非常令人鼓舞,帶來的發展效應將逐漸顯現出來。

  二與三

  是融合不是替代

  服務業比重超過製造業,是否意味著製造業沒那麼重要了?

  對這個頗具刺激性的問題,從與會專家的發言來看,答案也許恰恰相反。

  “可以這麼説,現代服務業尤其是生産性服務業,本身就是製造業發展到更高階段的産物。現在浙江很多服務業的發展,離不開前一階段工業化的推動。就趨勢而言,未來相當一部分先進製造企業會慢慢發展成綜合型服務商,這就是所謂的製造企業服務化。”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副總經濟師朱李鳴如是認為。

  與朱李鳴的觀點一致,對未來浙江服務業的發展路徑,與會許多專家都強調了“融合”的概念。他們指出,步入工業化中後期後,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不僅是“雙輪驅動”,更是融合驅動。換言之,一方面,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必須要有相匹配的生産性服務業的支撐;另一方面先進製造業在發展進程中,本身就會衍生出強大的製造服務業。這方面,諸如GE、IBM等跨國巨頭就是例證,浙江製造業一些龍頭企業已經在走這條路,比如西子聯合控股集團旗下電梯産業,除了製造越做越強外,售後服務維修的蛋糕做得也很大。

  而對今後一段時期的浙江經濟而言,發展生産性服務業為浙江製造轉型升級服務的命題,更加具有迫切性和針對性。

  “按照經濟發展趨勢,最重要的是製造業和服務業兩輪驅動,核心是找到兩者的融合點,即生産性服務業。生産性服務業對製造業轉型升級有重要的提升推動作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陳疇鏞説。

  長期研究生産性服務業的他告訴記者,無論是服務於製造業前端的諮詢、研發、設計、採購,還是服務於中端的財務、物流、計量、檢測,以及服務於後端的行銷、整合、安裝、調試等,生産性服務都是製造業提升附加值、降低投資和運營成本的一個重要途徑。而正是由於在“産前”、“産中”、“産後”服務業領域的發展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浙江製造業再上一個臺階。

  問題就是機會。浙江現代生産性服務業的不足,換個角度看,也是成就現代服務業龍頭的機會。

  對此,浙江物産集團副總經理沈光明體會深刻。他介紹説,連續多年躋身世界五百強的物産集團,就是一家生産性服務業企業。而且,近年來,物産集團從製造業轉型升級需求著眼,通過業態創新,已經實現了從貿易商到服務商的轉變,利潤從原來的靠買賣差價轉變為靠服務增值。這種轉變,不僅助力了眾多浙江製造業企業,對物産集團來説,收穫也非常飽滿:去年物産營收達到了2140多億元。而且,就是這樣的規模,距離天花板還尚有距離,“我們認為生産性服務業還有很多空間,還有潛力可挖。”他説。

  “評判浙江服務業的發展,不僅要看規模和體量,還要看品質和密度。”朱李鳴認為,未來浙江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要把製造業作為一個服務重心,為此要重點發展設計研發、電子商務、現代物流以及軟體等,同時發展健康養老、旅遊等消費性服務業。

  像物産集團這樣的現代服務業龍頭企業怎樣才能多一些?陳疇鏞認為,目前生産性服務業的門檻總體還是較高,未來首先要創新生産性服務業的發展機制,降低準入門檻,大量引進民間資本。其次,要以激發活力為導向出臺一些促進政策,用好國家政策,創新投融資機制,人才、土地等資源配置向生産性服務業企業適當傾斜。而浙江工業大學教授施方表示,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培育龍頭企業和龍頭行業,具體發展中要注重好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的協同、生産性服務業和消費型服務業的協同等。

  新風口

  是機遇不是麻煩

  點點手機,“一鍵召喚”來保潔員、維修員、廚師、推拿師傅、美甲師、洗衣工、代駕司機等到府服務。放在十年前,這樣的生活場景還更多停留于想像,而現在,隨著移動支付場景的不斷拓寬,這些傳統服務業猶如“鳳凰涅槃”,一下子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在網際網路+、大數據的新時代背景下,服務業在重構中被賦予新的發展想像和空間。在“頭腦風暴”中,這成為與會專家探討的另一個熱點。

  “從生産性服務業來看,網路化是一個日趨顯著的發展特徵。製造業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實現發展需求滿足,包括O2O等,都是圍繞消費個性化的需求,通過網路設計和網路製造來實現。” 陳疇鏞説。在他看來,這種新動向不僅為服務業打開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間,還更直接有效地推動了製造業轉型升級。

  徐劍鋒也對網際網路+服務業給予厚望。他表示,在浙江服務業發展中,杭州佔有最大權重,而杭州服務業發展中最大的特點就是網際網路+,而且隨著網際網路+、工業4.0的融合發展,未來還將釋放出更大的發展能量。

  網際網路+、大數據改變了什麼?“如果大家關注的僅僅是電子商務B2C,那就低估了它的影響力,它涉及到各行各業,這就是網際網路+,利用網際網路改造傳統産業。跨境電商就是網際網路+外貿,我覺得未來電子商務會有非常大的潛力。”張漢東説。

  與張漢東一樣,與會專家指出,在網際網路+、大數據的發展背景下,曾經無從定位的消費者,現在變得具象和可追溯,産業空間由此突破邊界限制,比如製造業,小批量、多批次等定制化生産的認知障礙一掃而空。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服務業迎來了大重構大發展的時代,利用網際網路的技術手段,一切傳統服務業都可以變得時尚新興,新的服務業門類將不斷被開發開拓。

  現實的發展也是如此。這幾年,物産集團提出並著力打造流通4.0版。對這種戰略選擇,沈光明表示,簡單説,流通4.0就是對工業4.0的呼應,其特徵可以概括為:製造業和服務業“雙輪啟動”;金融和物流的“雙橋效應”;平臺化運作;線上線下結合;跨界融合;共生共榮的産業生態系統。顯然,網際網路+的特徵,豐富而鮮明。

  創新業態為物産帶來了什麼?去年8月,物産集團開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義烏通,今年截至目前已經出口11億美元,這種爆髮式增長模式,是傳統外貿企業所不敢想像的。

  “技術打破産業邊界,從融合的角度看,未來也許只有服務業,沒有一二三産業之分,人人都是服務員,行行都是服務業。我們正在經歷這場巨大的變革。”沈光明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