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對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十三五”課題組專家余斌

  • 發佈時間:2015-11-05 14:59:2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三五”中國經濟路向何方

  ——對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十三五”課題組專家余斌

  新華網北京11月5日電(記者陳煒偉、王希、于佳欣)近日發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描繪了“十三五”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中國經濟巨輪後勁如何?

  作為為中央決策服務的高端智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針對“十三五”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行了專項課題研究。該中心“十三五”課題組專家、宏觀經濟部部長余斌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闡述了“十三五”發展理念和路徑。

  談理念:創新驅動成為核心發展理念

  記者:“十三五”時期經濟發展新常態是否還會持續?還會出現哪些新變化、新特點?

  余斌:“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會延續新常態的特點,與此同時,還會呈現四方面新變化。

  一是經濟增速在新的增長平臺即中高速增長平臺上保持穩定。二是經濟發展方式將由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益型集約增長,在相對較低的經濟增長速度下,經濟運作的品質效益將會明顯改善。三是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存量調整將邁出重大步伐,在絕大多數領域過剩産能退出以後,供需逐漸達到平衡;同時,新的適應市場需求的、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增量會進一步擴大,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提升。四是新的增長動力逐步形成。

  記者:建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十三五”時期,創新在我國發展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余斌:“十三五”期間,最核心的發展理念之一是創新驅動發展。

  過去我們在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産品生産上形成了低成本、低價格的優勢,靠要素規模投入實現粗放式增長。然而,隨著土地、能源、勞動力、資金等成本大幅上漲,與很多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競爭優勢不再。因此,我們必須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以改變我國在過去國際分工中的不利地位,從産業鏈低端向中高端轉變,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産品的生産上逐步確立我們的優勢。

  創新驅動發展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這就意味著,創新驅動需要若干年的努力才有可能,不是短期見效的政績,需要我們對地方官員的考核體系進行變革,轉變地方政府的思維和經濟工作方式。

  談速度:完全有條件保持6.5%的增速

  記者:建議明確了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兩個“翻一番”的硬指標,這就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來支撐。我國經濟能否保持中高速,如期實現既定目標?

  余斌:如果今年經濟增速達到7%,那麼“十二五”期間我國年均實際經濟增長將達到7.8%。要實現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要確保“十三五”期間年均經濟增速達到6.5%。與此同時,還需要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

  儘管與過去相比,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和空間以及比較優勢發生明顯轉變,但“十三五”期間,我們完全有條件保持6.5%的增速,如期實現兩個“翻一番”目標。

  記者:“十三五”時期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長,又要邁向中高端水準,實現轉型升級,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好速度與轉型之間的關係?

  余斌:實現經濟穩定增長,要在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取得平衡。我們不能再追求不切實際的高增長,但是如果經濟增長短期大幅度滑坡,經濟將很難實現轉型。要讓經濟增長保持在相對穩定狀態下,加快結構調整和促進轉型升級。既要不斷淘汰落後産能,又不能因為轉型升級而影響短期經濟的穩定發展。二者並非互相矛盾,關鍵是找好平衡點,把握好度。

  談動力:從三大結構看動力充沛

  記者:“十三五”時期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動力來自何處?

  余斌:未來的增長動力可從三大結構變化來觀察:

  從需求結構看,2013年中國居民最終消費率為34.1%,美國是68.6%,我們只是美國的一半。未來,隨著居民收入水準提高,社會保障體系完善,消費環境改善,中國消費市場規模會不斷擴大,為所有企業和行業提供新的發展機會和動力。

  從供給結構看,今年上半年我國服務業佔GDP比重為49.5%,美國超過79%,未來,中國無論是生産性還是消費性服務業將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對經濟增長將有巨大貢獻。

  從城鄉結構看,2013年,我國農業勞動力佔整個勞動力比重為33.6%,美國為1.6%。我國的城鎮化任務依然很重,農業規模化、機械化、資訊化和提升農産品國際競爭力潛力無限。隨著城鎮化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可以支撐未來20年中國經濟增長。

  談開放:探索服務業對外開放

  記者: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全球經濟,“十三五”時期我們如何妥善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深化全方位開放,推動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余斌:從對外開放的角度來説,過去我們是以工業製造業的對外開放為主,今天我們是以服務業的對外開放為主。過去,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沿海城市是吸引外資來辦工廠,是工業製造業對外開放的嘗試。現在上海、天津、廣東、福建在探索服務業對外開放。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過去30年我們是吸引外資進入中國為主,未來更多的是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應該是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的並重。

  談風險:融入全球帶來三大挑戰

  記者:“十三五”時期我們將面臨哪些來自國內外的風險和挑戰,如何進行有效應對?

  余斌:中國越來越融入全球經濟,未來的風險和挑戰,可從三個維度來看:

  第一,我們觀察到,過去30年,全球貿易的增長始終是全球GDP增長的一倍以上,但是最近幾年,特別是2012年以後,全球貿易的增長開始低於GDP的增長,這是一個重大的轉折,對於中國的出口一定會帶來影響。

  第二,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不僅僅影響中國經濟增長,也影響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從最近情況看,儘管美聯儲否決了加息,但是美元持續走強的格局短期不會逆轉。當美元持續走強的時候,其他貨幣都是大幅度貶值,如果我們跟隨美元,意味著人民幣對其他貨幣都在大幅升值。如果我們稍微對美元貶值,則會影響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信心,影響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未來,這樣的矛盾和衝突會越來越多。

  第三,整個新興經濟體處在大幅動蕩的過程,也會影響中國經濟外部環境。過去發達國家採取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大量資金流入新興經濟體,現在美國貨幣政策開始調整,大量國際貨幣從新興經濟體回流美國,導致南非、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出現問題,增長環境和條件發生改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