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黑稀土”屢打不絕 去年産量超4萬噸

  • 發佈時間:2015-08-10 01:00:1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獲悉,就在稀土企業大規模整合,國家連續4年打擊違法違規開採、生産稀土行為,並出臺收儲政策加強監管調控之際,“黑稀土”仍屢禁不止,觸目驚心的稀土黑産業鏈正衝擊著本已脆弱不堪的稀土行業。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努力剷除“黑稀土”這一行業毒瘤。

  “今年7月,剛查處了廣西梧州市藤縣天平鎮境內的一個盜採稀土的點,從今年4月起,有些人就以給桉樹施肥的名義,在那裏盜採稀土。”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陳佔恒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這僅僅是冰山一角。陳佔恒告訴記者,北方的稀土礦集中,南方的離子型稀土礦容易開採,礦區分散且大多在山裏,令盜採稀土的現象非常隱蔽,屢禁不絕。掩蓋的手法十分多樣:修路、挖渠灌溉、各種工程性搶救資源等等,即便被發現了,往往是執法人員一走,很快又死灰複燃。最近幾年,南方礦每年的指令性計劃為1.79萬噸,但是市場的供應量至少在4萬噸以上,超得太多。

  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和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陳佔恒等專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中國稀土行業協會統計顯示,去年全國共生産釹鐵硼永磁材料14.5萬噸,扣除回收利用的産品,新生産的在12萬噸左右,據此估算,去年全國的“黑稀土”金屬産量約4萬噸,折合成稀土氧化物後則在4萬噸以上。相比之下,去年我國下達的稀土冶煉分離産品(以氧化物計)指令性計劃僅為9.93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超指令性計劃生産、私挖盜採等違法違規生産稀土的活動,一些以回收利用稀土廢料名義建設的企業,實際也在從事違法違規冶煉分離稀土的行為。

  利潤無疑是黑色産業鏈屢禁不止的原動力。一位企業負責人説,目前在南方的稀土礦區,盜採1噸稀土礦的直接成本只有3萬元左右,加上各種打點費用也就6萬元到8萬元左右,而企業合法生産的成本每噸在15萬元以上,因此“黑稀土”的利潤很高。

  記者了解到,産能過剩對“黑稀土”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位企業負責人説,過去幾年,雖然調控力度不斷加大,全國上游稀土産品的産能卻不降反升,預計已經達到40萬噸左右,是去年合法産品産量的3倍以上。企業過大,為違法違規開採、生産加工、銷售稀土的“黑色産業鏈”提供了生存空間,既嚴重干擾市場秩序,又加劇稀土資源破壞、流失。

  不容忽視的是,除大量破壞環境浪費資源外,黑稀土産業鏈已經開始危及骨幹稀土企業的生存。據了解,2011年7月至今,我國稀土産品的價格持續下跌,多數産品的跌幅已超過70%以上,部分跌幅甚至超過80%。由於跌幅太大,目前不少骨幹稀土企業已經處於虧損狀態。“稀土價格一直下跌,一大原因就是市場上‘黑稀土’的量太大。”張安文和部分企業負責人説。

  對此,8月8日在第七屆“中國包頭稀土産業論壇”上,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努力剷除稀土違法違規行為這一毒瘤。他説,當前稀土行業發展已進入攻堅克難、邁上新臺階的關鍵時期。工信部將同有關部門、地方政府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加強檢查督辦,並利用稀土專用發票資訊、公眾舉報線索等,及時查處違法違規案件,“對查而不處、拖延推諉的地方政府部門,將實施掛牌督辦,並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張安文等人建議,需要進一步加強源頭管理,特別是今後在推進産業整合、加大稀土“黑色産業鏈”打擊力度的同時,還必須通過擴大資源戰略儲備區面積和完善礦區監控系統、地方黨政幹部問責等措施,從源頭上下功夫,斬斷“黑稀土”産業鏈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