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機器換人席捲珠三角 國內機器人需培育核心技術

  • 發佈時間:2015-08-07 08:40:37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機器換人”席捲珠三角

  一台馬桶噴釉機器人在“學會”了工人的技藝後,工作效率抵得上8名工人

  生産線上,幾名工人在做最後的包裝,他們打包好的産品,由一隻約3米高的機器手臂穩穩抓取並整齊地放置好。車間的通道上,放著音樂的AGV小車(自動導引運輸車)上馱著産品有序地行駛著,如果有人擋住前路,小車會自動停下併發出警報。

  這是記者在廣東佛山順德美的工廠看到的景象。人與機器各司其職,場面有序和諧。這種景象,近年來在珠三角的工廠中愈加常見,一台機器人的工作效率往往是工人的數倍。

  隨著人口紅利拐點漸顯,“機器換人”不僅成了珠三角解決招工難的“新常態”,更意味著一個充滿前景的新産業正逐漸興起。

  真金白銀扶持“機器換人”

  “幾年前,向廣東的廠家提‘機器換人’肯定會被趕出來,現在,任何一個關於機器人的話題都會吸引很多企業參與,機器人産業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這是東莞松山湖機器人産業基地的發起人、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的原話。

  放眼全球,以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製造為標誌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孕育興起,美國、德國等工業強國紛紛提出“再工業化”、“工業4.0”等戰略,核心就是以智慧製造為主導的製造業生産新模式。

  今年5月,業界翹首以待的《中國製造2025》規劃正式發佈,這一綱領性文件主動適應製造業發展潮流,推動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其核心就是“智造”。

  廣東省近日發佈了《廣東省智慧製造發展規劃(2015~2025)》(下稱《規劃》),提出要全面提升智慧製造創新能力,推進製造過程智慧化升級改造。《規劃》中明確將大力發展機器人産業,並實施“機器人應用”計劃。

  東莞作為中國製造的典型城市,每年的市政府一號文件總是備受矚目,而“機器人”已經連續兩年出現在了文件的顯要位置,這顯然釋放出了某些重要信號。

  除了導向性的政策,還有真金白銀的扶持。2013年起,東莞市政府決定每年拿出2億元鼓勵企業“機器換人”。

  李澤湘發起的東莞松山湖機器人産業基地去年11月正式揭牌,總投資約27億元,目前已經引進和培育了50多家機器人企業,初步形成了以機器人系統整合商、核心零部件企業和智慧裝備企業為主的機器人産業集群。

  東莞市政府官網的資料顯示,為招攬人才,該基地今年將赴瑞士、美國、加拿大等國高校進行巡迴演講推介,鼓勵和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到松山湖創新創業。

  作為珠三角的另一個製造業大市,佛山的家電、陶瓷、五金、模具等産業均在中國製造中佔有重要分量。“機器人的生産和應用對佛山來講意義重大。”上月底,在由廣東省委宣傳部、科技廳和網信辦聯合主辦的“粵創粵新”廣東創新驅動發展主題大型網路采風活動現場,佛山市市長魯毅説,佛山大概需要兩萬台(套)機器人,目前僅有3000套,這意味著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傳統産業對智慧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截至2014年,家電業龍頭之一、總部位於佛山順德的美的集團就已在自動化方面累計投資了20億元,並且今後還將陸續加大投入。

  順德區區長黃喜忠説,在順德,不僅大企業在智慧化製造方面投入資金,許多中小企業也購置了較便宜的機器人用於生産。

  為支援本地工業機器人的推廣和應用,無論是對工業機器人企業,還是對採購使用本地工業機器人産品的傳統製造業,佛山都給予真金白銀的獎勵。比如,在佛山本地註冊的機器人企業達到規定要求的,將一次性獲得500萬元的獎勵;佛山本地傳統製造企業凡是採購使用本地工業機器人産品的,也將獲得每台1萬元、總額最高不超過20萬元的獎勵。

  60台機器手幹了650個人的活

  春節之後,魯毅曾專門到佛山市人力資源局調研返工率,僅為87%的返工率讓他感受到了人口紅利拐點的來臨。

  “這些年招工越來越難。”美的集團某空調生産車間主任告訴本報記者,為吸引工人,美的在車間裏配備了WiFi,每個宿舍都裝上空調,還設置了健身房,但還是很難招到人。

  “在這種情況下,機器人的應用就擺上了更加重要的議事日程。”魯毅説。

  “機器換人”不僅是招工難的“良藥”,還解決了生産效率的問題。

  記者日前看到了這樣一幕:在“師傅”工人操作一遍後,“徒弟”搖臂型機器人記住了整個操作流程,開始絲毫不差地模倣“師傅”的動作,給面前的馬桶噴釉。

  這款有記憶能力的噴釉機器人由佛山新鵬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生産。目前,箭牌衛浴、東鵬衛浴、新明珠衛浴等衛浴龍頭企業都引進了這款機器人。

  據新鵬機器人相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介紹,一台噴釉機器人的工作量抵得上8名工人,且釉料的浪費量和出現廢品的概率均遠遠低於人工噴釉。

  美的集團向本報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目前,美的集團已經累計使用800台機器人,效率提升15%以上。美的還計劃到2017年年底前,新增機器人1700台,後期每年以30%左右的增幅投入機器人。

  根據他們的計劃,今明年美的集團將實現2~3條全自動生産線,到2017年,初步實現“無人工廠”。

  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開辦了東莞首家“無人工廠”,打磨車間裏,60台機器手正日夜無休地打磨一個個手機中框結構件。它們被分成10條生産線,每條線只有3名工人負責看線和檢查。就在幾個月前,完成這些工序還需要650名工人。

  長盈精密公司總經理助理羅衛強説,一台機器手可以替代6至8名工人,現在打磨車間還有60名工人,未來將減少到20人。

  機器人還被大量運用於條件艱苦的生産環境中。佛山有大量的焊接機器人,除了能夠解決傳統焊接飛濺較多、煙塵大、環境差的問題,這種機器人的單機效率為人工的3倍,品質一次合格率也從80%提升到99.8%。

  使用機器人也替企業節省了成本。佛山南海區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下稱“廣工大研究院”)對某工廠焊接工序的自動化改造效益效果做了具體分析。如果以純人工方式生産,10名工人的人工費、培訓費,加上原料浪費和廢品消耗等費用,一年的成本約為955萬元。

  如果用兩套機器人設備實現自動化生産,每年的成本約為172.4萬元,每年能節省780萬元成本。此外,兩套設備可輕鬆完成年産30萬件的焊接任務,因此設備的投入在1~2年內可收回成本。

  相比瑞士ABB、德國庫卡等國際知名機器人企業,國産機器人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

  泰格威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焊接機器人上的一個配件,進口産品售價6000元,而該公司生産的同款産品僅需300元。該公司的産品主要應用於焊接,美的廚具、中山華帝等都是該公司的客戶。

  價格優勢幫助國産機器人拓展了市場。上述美的車間中自動行駛的AGV小車,均來自佛山本地企業。

  儘管便宜,在購買一些較複雜的機器人時,企業還是謹慎地選擇了進口貨。上述美的車間主任透露,簡單的機器人他們會購買國産貨,但是比較複雜的機器人(五軸、六軸機器人)市場,基本上還是被國際知名品牌壟斷著。

  以上述美的車間中搬運産品的六軸機械手為例,通過對進口貨和國産貨進行比較,美的發現兩者在穩定性和精確性上存在差距。因此儘管這款國産機器人的價格比進口機器人便宜幾萬元,他們還是選擇了進口貨。

  “當然,隨著國産貨品質不斷提高,我們會非常樂意嘗試國産機器人。”該車間主任告訴本報記者。

  廣工大研究院院長楊海東也對本報記者表示,國內機器人生産的技術其實都沒有問題,“産品都能做得出來,就是穩定性和精確性有差距。”

  發力産業化仍缺核心技術

  “估計明後年是機器人應用的高峰期。”楊海東如此預測。珠三角各市,無論政府官員還是資本,都已敏銳地盯上了這個新産業。

  東莞市市長袁寶成在上述“粵創粵新”大型網路采風活動中表示,除了“機器換人”可以解決勞動力成本提高和東莞目前面臨的結構性缺工問題,東莞還希望能借此培育出一個機器人産業。

  東莞目前從事機器人生産的企業已有200多家,一旦這個産業成長起來,不僅可以供應東莞的工廠,還能實現機器人産品的輸出。

  佛山機器人已經走出國門。廣工大研究院的成員企業去年與日本兩家企業簽了兩個大單,並且會陸續與庫卡、ABB等國際知名機器人企業開展合作。為搭建機器人供需平臺,廣工大研究院還舉辦了多場工業機器人應用創新對接會。據説還將辦機器人學院,培養這方面的人才。

  8月4日,美的宣佈與日本安川電機合作成立兩家機器人合資公司,生産服務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

  目前在整個珠三角機器人行業版圖中,工業機器人是絕對主角。

  據深圳機器人協會統計,深圳工業機器人企業佔大頭,有190多家,産值也較高;服務型機器人只有45家。東莞、佛山兩地的情況也是如此。這種情況一是由於工業機器人在以製造業為主的珠三角有很大的市場,二是因為服務型機器人,比如用於醫療康復、消費服務和教育的機器人等需要的技術更為複雜。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珠三角僅深圳、東莞、佛山三地的機器人及相關行業的企業就有近500家,産值總額近千億元。

  儘管看上去機器人産業已經一派繁榮,實則存在不少問題,最本質的是國內機器人缺乏核心技術。

  目前,瑞士ABB、日本發那科公司、日本安川電機、德國庫卡機器人並稱為機器人領域的“四大家族”。中國機器人産業聯盟數據顯示,這些巨頭佔據中國機器人産業70%以上的市場份額,幾乎壟斷機器人製造、焊接等高端領域。

  國內的機器人企業所擁有的核心技術並不多,大多引進國外先進零件後重新系統整合。比如佛山利迅達機器人系統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該公司核心産品中有三成費用支出花費在進口力臂上。

  許多業內專家都認為,逐步培育核心技術是國內機器人産業崛起的必經階段。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副會長羅百輝認為,我國工業機器人産業比國外晚了二三十年,要在短時間內超越甚至完全替代國外品牌的産品優勢不大可能。因此,包括東莞在內的珠三角要完善機器人産業鏈條上下游,還需要拿出更多的耐心。

  “到目前為止,中國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全部在國外。那麼,東莞現在可以先從買外國的機器人開始,模仿製造,消化吸收再創新。電視機、冰箱都走過了這樣一條道路。”袁寶成説。

機器人(300024) 詳細

機器人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藍英裝備 10.95 10.05%
2 光啟技術 27.78 10.02%
3 紫光股份 80.14 10.01%
4 賽為智慧 18.52 9.98%
5 上海機電 22.65 6.59%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華昌達 10.89 -6.76%
2 韻達股份 47.84 -4.32%
3 雅化集團 12.83 -4.25%
4 海源機械 16.64 -3.70%
5 美的集團 52.84 -3.10%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