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第二水源”解水荒 再生水年利用量超地表水

  • 發佈時間:2015-06-12 07:29:05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賀勇  責任編輯:朱苑楨

  記者從北京市水務局獲悉:2014年,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為8.6億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達到62%,在全國遙遙領先。

  水資源短缺成為制約發展瓶頸

  北京走上再生水開發之路,源自“水荒”之痛。近些年來,北京以年均不足21億立方米的水資源,維持著36億立方米的用水需求,每年水資源缺口已達15億立方米,由此帶來地下水嚴重超採等環境問題。“水資源短缺成為制約北京經濟社會發展最緊迫的資源性約束條件。”北京市水務局局長金樹東説。

  在這種局面下,北京將眼光盯在了污水上。水務局副局長潘安君介紹,到2014年,北京市再生水使用量已經突破8.6億立方米,約佔全市用水總量37.5億立方米的22.9%,所佔份額超過地表水20.5%的比例,已成為全市穩定的“第二水源”。

  位於北五環外的清河再生水廠是目前國內處理規模最大的高品質再生水廠,每天再生水處理能力達55萬立方米。

  走進清河再生水廠的處理車間,副廠長鮑海鵬指著一瓶清水説:“這個就是經過深度處理得到的高品質再生水,能夠達到地表四類水標準,可用於河湖生態補水和市政雜用。”和自來水水樣相比,從感官上幾乎無異。

  北京排水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目前全國的城鎮污水處理執行的排放標準來看,約有一半的污水處理廠執行的是污染物排放一級B標準,只有25%的污水處理廠執行的是更高的一級A標準,但也有少部分污水處理廠執行更低的二級標準。

  目前,北京已經在國內率先形成了基於地表四類水標準的再生水標準體系,這個標準遠遠高於國內絕大部分污水處理廠的執行標準,以化學需氧量為例,四類地表水標準要求不超過30mg/L,而一級A和一級B的排放標準分別是不超過50mg/L、60mg/L。

  新水保生活,再生水保生産生態

  “新水保生活,再生水保生産生態,這已成為北京供水的基本格局。”北京市水務局水資源處處長戴育華介紹。

  作為工業用水大戶,目前北京市區熱電廠均採用再生水作為冷卻水。在位於草橋的西南熱電中心,一座灰色建築的“頭頂”呼呼地冒著白氣。“這座通風冷卻塔用的冷卻介質就是再生水。”京橋熱電公司總工程師馬萬軍告訴記者。

  “根據粗略計算,生産1度電需要1.25公斤的水,北京水資源這麼緊缺,再生水是最好的選擇。”馬萬軍説。西南熱電中心一年使用再生水的量在400萬至500萬立方米之間,全部來自盧溝橋再生水廠。

  此外,作為河湖景觀環境補充用水,再生水的廣泛使用大大節約了水資源。北京市水務局排水處副處長熊建新介紹,目前生態補水已成為再生水的最大用戶,全市七成以上河湖補水來自再生水,每年使用量達到4.8億立方米。

  再生水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也越來越普遍。北京市排水集團生産調度中心副主任杜偉告訴記者,水價調整後,簽約使用再生水的洗車行增加了80%。在成壽寺路的一家洗車店,工人孫興説:“去年5月1日實施水價調整,像洗車、高爾夫等特種行業每噸水價漲至160元,再生水的價格優勢實在太明顯了!”

  為了推廣和鼓勵使用再生水,多年來北京維持再生水價格1元/立方米不變,同時對再生水的用戶免繳水資源費和污水處理費。潘安君介紹,據測算,按照目前採用的工藝,每立方米再生水的實際處理成本為2.8元。僅此一項,政府每年需投入補貼十幾億元。

  進一步推廣有待於公眾的理解和支援

  “儘管南水已經進京,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北京水資源短缺的現實。”金樹東表示。到今年底,北京再生水利用量將達到9.5億立方米,與南水北調進京水量大體相當,成為中心城區水源可靠、供應水量集中的兩大主力水源,對化解“水荒”、保障城市用水將起到積極作用。

  數字顯示,2014年北京污水處理量為13.9億立方米,而再生水利用量為8.6億立方米,二者之間仍有較大差距。杜偉介紹,目前集團生産的再生水基本都能得到利用,甚至可以説是供不應求,主要的問題受制于再生水廠建設滯後於城市發展,處理能力與人口增長不協調、不匹配。

  記者了解到,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廠項目面臨選址難、落地難、拆遷難、融資難等諸多問題,然而,相對而言,居民的反對最讓建設單位感到“頭疼”。定福莊再生水廠、槐房再生水廠等建設項目因得不到周邊居民的支援,工程進度受到很大影響。“槐房再生水廠開工比預定工期晚了8個月,清河管網配套工程晚了10個月!”潘安君無奈地説。

  據了解,居民反對的原因是擔心再生水廠的氣味、噪音等會對居住環境造成污染。潘安君介紹,為減少對周邊居民的影響,政府不惜加大建設投入,提高建設標準,設計上採用地下或全封閉的措施,努力減少設施運作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記者在昌平北七家的未來科技城再生水廠看到,廠區內綠植密布,既不見水池,也聞不到臭味兒。原來,污水處理的23個池體和設備全部置於地下或半地下,池體上面加蓋20釐米厚的混凝土“蓋子”,污水處理的全過程在地下一個個密閉的池內悄然完成。“正在建設的槐房再生水廠的建設標準比這座再生水廠更高。”

  “政府的著眼點在於提升公共利益,而小區業主首先考慮自身利益。”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環境政策部主任蔣洪強研究員認為,解除附近居民的顧慮一方面要增強項目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規範性,積極探索對利益受損方的補償機制,另一方面可在法律框架裏採取必要的強制措施,積極推進經過合法程式和科學論證的重大公益性項目落地,破解城市快速發展中基礎設施建設的困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