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再生水要成“第二水源”

  • 發佈時間:2015-05-26 05:33:0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促進再生水利用。以缺水及水污染嚴重地區城市為重點,完善再生水利用設施,工業生産、城市綠化、道路清掃、車輛沖洗、建築施工以及生態景觀等用水,要優先使用再生水。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污水處理和利用。具備使用再生水條件但未充分利用的鋼鐵、火電、化工、制漿造紙、印染等項目,不得批准其新增取水許可。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京津冀區域達到30%以上。

  ——《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北京奧運會過去7年了,國家體育場雨洪水迴圈系統還在流暢運作著,每年回收雨洪水約8萬噸,為衛生間、停車場沖洗、室外道路和綠化澆灑源源不斷地供水。承擔項目的中國藍星集團北京藍星清洗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棟説,鳥巢水迴圈是我們熟悉的水資源回收再利用場景,再生水正在向工業用水及高品質水延伸。

  “水十條”提出了再生水利用率目標,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0%以上,此舉意味著我國再生水利用率要求再次提高。再生水如何用、怎樣用,有何先進經驗、未來發展方向又在哪……《經濟日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對我國工業迴圈用水、再生水處理等情況進行了調研。

  讓寶貴的水迴圈起來

  來自北京市排水集團的資訊顯示,2014年北京利用再生水8.6億立方米,相當於430個昆明湖,再生水已成為北京市穩定的“第二水源”。根據《北京市“十二五”時期水資源保護及利用規劃》要求,到2015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75%。

  “現在想用我們再生水的企業還得排隊呢!”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污水再生處理廠韓力説。目前,經開再生水項目一期日産水1.2萬噸,為京東方、中芯國際等多家企業供水。二期日産水2.3-2.4萬噸,主要用水“大戶”是京東方和康寧。

  5月20日,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污水處理廠二期項目地,記者看到淡黃色的污水在經過濾布濾池後顯得清澈了很多。藍色“水立方”廠房乾淨得幾乎看不到一滴水,也聞不到污水的氣味。在這裡,每天源源不斷地製造著數萬噸的再生水,把工業生活廢水經過數道工藝,製造成脫鹽水級的高品質再生水,直供京東方等電子企業使用,成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工業之腎”。

  污水進入“水立方”後,首先進入微濾系統過濾,之後經中間水箱、增加泵進入到關鍵的反滲透系統,産水進入清水池和供水泵房,最後送入配水管網。值得一提的是,反滲透技術會産生尾水,為了將水“吃幹榨盡”,經開區這套再生水系統採用兩段過濾,即一段産生的“尾水”再次進入二段過濾,水利用率可達80%。

  在“水立方”裏,12組微濾設備和12組反滲透設備正在運作,污水經過上千根過濾膜,最後到達貯水池中。再生水廠值班員工王術寬正緊盯電腦中不斷更新的數據,確保迴圈水每一個環節的安全,實時水質檢測數據在操控平臺上清晰地顯示出來:總出水PH值7.21,總出水余氯值0.07,總出水電導率67.3,出水溫度21.7攝氏度……這些品質指標甚至超過了自來水,堪比純凈水。

  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提供再生水工程支援的正是藍星清洗。“這裡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穩定運作中的雙膜法市政工業園區污水回用工程。”北京藍星清洗副總經理郭嘉介紹説,早期進駐的企業,所有的水資源都依靠自來水;而對於後期進駐的企業,開發區已經把再生水資源的使用作為一項基本內容向他們提出要求,所以工業廢水集中處理顯得十分必要。

  據了解,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行政杠桿保證區域水迴圈體系的建立,包括防洪、供水、用水、污水處理、中水回用、水環境治理、價格政策、各種水資源聯合調度。另一方面通過政府調控、市場運作機制,合理配置再生水和自來水的價格,制定相應的再生水價格管理辦法,促進水權市場的建立,既可保證用戶利益又能使經營機構有發展的活力。

  “現在用我們的再生水每噸不到6元,市政工業自來水價格都超過8元了,再加上我們的再生水品質比自來水還好,大家搶著用很正常。我們目前還計劃在年底開啟三期、四期項目,滿足更多企業用水需求。”韓力説。

  工業廢水變“新水”

  在太原鋼鐵的污水處理車間,紅褐色的軋鋼廢水經過層層“魔法”,變成了清水,來參觀的人都忍不住想嘗嘗。“經過我們‘膜法’處理,太鋼日常生産過程中産生的冶煉廢水、軋鋼廢水、部分生活污水、還有經處理後的煤氣、焦化廢水等都能變成飲用水標準的新水,真的可以品嘗一下,味道純凈。”負責該項目的北京藍星清洗副總經理朱東華自豪地説。

  山西是內陸缺水省份,鋼鐵行業又是高耗水産業,如何節約資源、讓水最大限度地迴圈起來困擾著太鋼。

  “鋼鐵廢水中懸浮物、膠體、有機污染物、含鹽量均較高。根據進水水質,我們採用了預處理+多介質過濾+兩級反滲透+混床處理工藝。通過項目的實施,提高了太鋼煉鋼用水的重復利用率,變廢為寶,每天可節約用水50000噸,這相當於太鋼用水量的一半。太鋼工業水迴圈的嘗試,不僅改善了太原水資源污染的局面,也為我國工業水迴圈樹立了一個示範工程。”朱東華説。

  目前,我國工業污水再利用技術有傳統物理法、樹脂交換法、膜過濾法、生物深度處理法等。其中,反滲透膜工藝用於工業再生水處理效果突出,適用於像京東方、太鋼這樣對水質要求較高的企業。膜法工藝可保證的水回收率在75%以上,在含鹽量高的污水處理方面優勢明顯,因此在鋼鐵、石化、醫藥、電子等行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我國城市水業近20年來得到了迅速發展,據住建部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設市城市、縣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3717座,污水處理能力1.57億立方米/日。環保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695.4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209.8億噸。

  污水處理廠建起來了,廢水也在源源不斷産生,處理後的水質情況卻不太理想。“由於執行的排放標準過低,大量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一級A或一級B標準的污水均為劣V類水,仍然是污水,於是就出現了水‘越治越臟’的現象。如能將工業污廢水進行深度處理,開闢為新的穩定水源,既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又可緩解供水緊張的狀況。”中國膜工業協會秘書長王繼文表示。

  工業迴圈水質堪比自來水,比景觀水等中水水質要好很多,這也是下一步再生水發展的方向。“人們傳統概念中的再生水其實更多指的是中水,即澆花、衝廁所、補充航道湖泊用水。但是我們需要向更加高品質水邁進,比如説將更多的高品質再生水引入工業迴圈中。”王繼文説。

  據了解,國際先進水準水迴圈利用次數可以達到9次,我國目前只有1.3次,潛力巨大。因此業內普遍認為,把工業生活污水變成新的水源,是解決我國水臟和水少的資源戰略問題。

  流入尋常百姓家

  浙江慈溪地處東海之濱、杭州灣南岸,但慈溪缺水卻讓當地老百姓都感到吃驚。慈溪周邊飲用水資源較為貧乏,且市域範圍內已無新的水資源可開發。為緩解這一困境,2004年慈溪政府找到藍星,共同啟動了慈溪杭州灣工業開發區污染水凈化市政供水項目。

  “慈溪污染水凈化市政供水項目是國內首套雙膜法污染水凈化處理市政供水工程,水源引自污染性灘塗水,即慈溪市內的坑洼水、航道污水等,日處理規模為5萬噸,每天可節水4萬噸。”北京藍星清洗總工程師吉春紅介紹説。

  為了喝得放心,經常有市民前去一探究竟,“這些灘塗水又是如何變成自來水的呢”?項目採用沉澱池+濾池+超濾+反滲透處理工藝,4道工序處理原水。“這一層層過濾,比凈水器可高級多了,味道不比超市裏賣的瓶裝水差。”市民感慨。

  再生水不僅是企業的福利,也正在流入尋常百姓家。近年來,隨著國家節能減排工作的深入推進,污水回用在企業已得到廣泛普及,城鎮污水回用在近兩年也不斷得到推廣且發展迅速。與海水淡化、跨流域調水相比,再生水具有明顯的優勢。

  “從資源的要求來看,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命脈,同土地、能源等要素一起構成人類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水資源的短缺進一步促使水資源迴圈再生利用的發展。從環保角度説,污水回用能有效降低環境污染,污水回用率將成為以後評價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從經濟角度看,水價不斷上漲,污水回用系統運作成本低於城市供水成本,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王繼文説。

  張棟表示,在工藝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和水權交易等經濟杠桿的作用下,再生水有可能在大部分地區經濟性優於一次供水,再生水市場或加速啟動。同時,從普通中水利用到工業迴圈水、工藝水運用,甚至再到替代飲用水——“NEW WATER”,無疑將是再生水的發展方向。

  北京藍星清洗常務副總經理鄭東晟以新加坡為例進行了説明。“新加坡屬於典型缺水地區,再生水利用率能達到80%,再生水部分供應給工業、商業、服務業,同時有一部分注入蓄水池,與天然水混合後送往自來水廠,經進一步處理後達到飲用水標準,作為飲用水供應。”

  “事實上,我國再生水膜法技術已經在世界上相對領先,做到新加坡這樣把全國80%的廢水都再利用起來,技術上已經沒有問題。接下來所需要做的是政府通過引導消除企業以及民眾對使用再生水的顧慮。”張棟説。

  目前,政府相關部門頒布了一系列鼓勵政策來推動再生水事業的健康發展,提出對再生水等實行免征增值稅政策,鼓勵並積極發展污水處理回用等非常規水資源開發利用,逐步提高城市污水處理回用比例等。此外,“水十條”力度空前,特別是對高品質再生水補充飲用水水源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鳥巢迴圈水項目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市政用水,從太原鋼鐵工業用水項目到慈溪居民飲用水的創新,藍星清洗的一本本“節水經”也是我國再生水發展的縮影。在“水十條”大背景下,再生水的流向無疑會更加精準、高效,讓水資源“動”起來是我們共同的期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