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率先試點服務業擴大開放 包括網際網路等六領域

  • 發佈時間:2015-05-22 00:32:0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金瀟

  《經濟參考報》記者21日從中國政府網獲悉,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的批復》(以下簡稱《批復》),同意在北京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北京市成為全國首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

  按照北京市試點總體方案要求,將在三年試點期內率先推動科學技術服務、網際網路和資訊服務、文化教育服務、金融服務、商務和旅遊服務、健康醫療服務等六大重點領域擴大開放,並制定擴大開放清單,形成在全國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專家指出,服務業的擴大開放要與經濟體制改革相結合,關鍵是要形成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推動管理水準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探 索 向民資外資全方位開放

  《批復》要求試點要“緊緊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構建與國際規則相銜接的服務業擴大開放基本框架”,“使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成為國家全方位主動開放的重要實踐,為探索開放型經濟新體製作出貢獻。”

  《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下稱《方案》)提出,將率先推動科學技術服務、網際網路和資訊服務、文化教育服務、金融服務、商務和旅遊服務、健康醫療服務等六大重點領域擴大開放,同時深化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帶動服務業整體轉型升級。

  《方案》還提出了具體目標:經過三年試點,通過放寬市場準入、改革監管模式、優化市場環境,努力形成與國際接軌的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新格局,積累在全國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使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成為國家全方位主動開放的重要實踐。

  值得關注的是,《方案》中涉及的開放舉措,既包括對外資擴大開放,也包括對內資的擴大開放,既包括引進外資,也包括國內服務業企業“走出去”。可以説是全方位的擴大開放。

  例如,降低技術服務領域外資準入門檻,取消外資工程設計企業首次申請資質時對投資者的工程設計業績要求,取消外商投資飛機維修項目中方控股的限制;允許外商投資者獨資設立演出經紀機構;放開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放開養老領域外資準入限制。

  而支援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和外資進入金融服務領域;支援在京金融機構參與信貸資産證券化試點,支援在京商業銀行發行創新型資本工具補充資本;推進商務服務領域對社會資本開放;支援社會資本以出資新建、參與改制、託管、公辦民營等多種形式進入醫療服務業。

  此外,支援科技服務“走出去”,鼓勵智慧財産權服務機構開展境外服務,引導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在境外申請專利,鼓勵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推動科技服務加快融入全球化進程;鼓勵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企業以項目合作方式進入國際市場,試點國外巡演的商業化運作;推動金融市場向國際延伸。

  “全方位擴大開放,是為了搭建公平競爭的平臺,謀求服務業更高水準的發展。”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我國服務業發展一直是經濟的短板,這次批復北京作為首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符合經濟新常態的特點,也符合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

  突 破 以擴大開放打通服務業瓶頸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宋泓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提出服務業擴大開放的任務,這次可以説是對中央部署的落實,同時,也是考慮到整個經濟發展的現狀水準。從2012年開始,我國服務業在國民生産總值中的比重已經超過了製造業,經濟重心向服務業領域轉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但是總體而言,目前我國服務業發展的水準和品質還相差太遠。

  “過去多年發展製造業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有限度的開放可以促進國內改革,提升國內經濟水準。因此面對服務業依然不發達的現狀,對外開放是一條有效地路徑。”宋泓説。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已經發生了新的變化,服務業正在成為經濟的主體。但是服務業的發展還面臨著包括國際競爭力較弱、創新能力低等問題。每人平均生活水準提高的過程中面臨進一步改善福利的需求,而服務業的發展還難以滿足公眾的需求。服務業的發展急需尋找新的突破口,而開放就是服務業促發展促創新的重要手段。

  桑百川指出,我國正在參與服務貿易協定談判,面對新的制度環境,也需要通過自身主動開放來求得發展和結構轉型。

  對外經貿大學現代服務業研究中心主任陳進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到明年就已滿十五週年,服務業的擴大開放將會提出更高要求。因此,現在積極主動地試點開放,與國際規則相適應,會是十分有益的嘗試。在陳進看來,雖然目前我國四大自貿試驗區也涉及服務業開放的先行先試,但畢竟只是在一個試驗區內,範圍有限。去年至今,國家層面已經密集出臺十幾個涉及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文件,現在用首都這個省級城市來試點,無疑帶動性和示範性都會更強。

  目前,北京市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已經接近80%,是全國最高的水準,北京市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經濟結構已經形成。

  “現代服務業發展符合北京功能定位,製造業要轉移出去,重點發展服務業。而且北京市也有空間和基礎,有大量的人才資源,可以服務高科技産業。這也是敲定北京市未來發展的方向。”白明説。

  路 徑 體制不創新開放無效果

  值得關注的是,《方案》中除了擴大開放的具體舉措,還涉及相關配套的多項改革任務。例如:深化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按照市場導向和企業自主決策原則,確立企業和個人對外投資主體地位,簡化企業境外投資核準程式,實行以備案制為主的管理模式;改革市場監管模式。建立平等規範、公開透明的市場準入標準,健全事中、事後監管體系;深化外匯管理改革,加快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等。

  《批復》也提出要求:“注重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市場準入機制和監管模式改革,推動配套支撐體系建設,激發市場活力,建立健全服務業促進體系,帶動服務業整體轉型升級。”

  對此,陳進表示,舊體制已經不能適應服務業的發展,如果體制不能創新,開放也起不到效果,因此機制需要有新的突破。此外,他還建議要及早制定協調政策。

  桑百川也表示,服務業的擴大開放要與經濟體制改革相結合,關鍵是要形成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推動管理水準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此外,簡化行政審批,讓市場更多地發揮作用,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這都是北京市在試點服務業擴大開放,創造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經驗的過程中要做的重點內容。

  他認為,北京市可以通過先行先試,産生市場領先效應,然後在逐步向全國推廣,其他地方再學習引進先進管理經驗。

  宋泓認為,服務業開放還是要漸進式開放,不能為了開放而開放,最終目的還是促進國內經濟發展。開放的程度和進程要與國內服務業競爭水準、改進速度相配套。通過開放提升整個服務業的競爭力。

  宋泓還表示,目前來看,服務業擴大開放主要還是涉及吸收外資,相對來説,我國服務業企業發展相對落後,成規模地走出去還需要進一步的積累,但是也有一些比如銀行業企業,已經具備“走出去”的實力,可以先行探索,積累經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