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豆芽生産面臨標準之爭 主要源於監管混亂

  • 發佈時間:2014-11-25 09:2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晶

  11月6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豆芽(草稿)》公佈,向社會徵求意見。這份草稿明確規定了6-芐基腺嘌呤、赤黴素、4-氯苯氧乙酸鈉和乙烯的殘留量標準。也就是説,允許在豆芽的種植中使用這些物質。可是,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中又規定,6-芐基腺嘌呤和赤黴素都不屬於食品添加劑,不得在食品中添加。食品工程博士雲無心表示,出現標準打架的情況,主要是監管混亂的結果。

  植物生長調節劑不過量使用無害健康

  6-芐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鈉等在很多媒體關於“毒豆芽”的報道中,往往成為罪魁禍首。雲無心指出,在國標不允許時,使用它們是違法的。但是,不管過去還是將來,不過量使用這些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豆芽,都不會有害健康,也就不會是“毒豆芽”。世界上很多國家甚至沒有制定殘留量標準,日本雖然制定了殘留量標準,限量也比中國這份標準中的設定要寬鬆得多。

  “這是激素,比如説6-芐基腺嘌呤,在植物生産過程中可以加入。”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長期以來,在農業生産過程中,允許按標注加入化學投入物。在豆芽的生産中,如果不加一些化學投入物,很可能就會長出很多根。

  據了解,生發豆芽到清洗包裝的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豆芽生長的培育階段,第二個階段為豆芽采收後清洗到最終的包裝階段。在第一個階段中,黃豆或綠豆生出豆芽的過程是食品加工過程還是蔬菜種植過程,這點還沒能得到明確認定。不過第二個階段必須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1》中關於食品添加劑使用的有關規定。

  專家:“毒豆芽”標準打架,主要源於監管混亂

  雲無心表示,這些無毒無害、能讓豆芽長得更多更好的農用産品,之所以成為“毒食”的原因,主要是監管混亂的結果。

  豆芽是大豆發芽而得——如果按照大豆製品來算,它似乎可以算作“加工食品”,用於加工食品的化學試劑也就該是“食品添加劑”。最初的豆芽就是這麼管理的。但是後來,大概又覺得這麼劃分有點怪異,大豆長芽更符合農業生産的特徵。於是,就把6-芐基腺嘌呤和赤黴素踢出了食品添加劑名單,但農業部門又沒有把它們接過去,於是,再使用它們就是非法的了。但它們在豆芽生産中已經用了很長時間,效果的確很好,許多豆芽生産者也就接著使用,從而成為了製造“毒食”的“黑心窩點”。

  雲無心認為,這一份新的國家標準如果獲得通過,不僅有利於食品業發展,也是對以前錯誤的更正。

  記者從北京市有關部門了解到,明年北京豆芽生産由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統一管理,未取得食品生産許可的豆芽生産企業,不得生産銷售豆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