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沈鼓IPO疑點重重:涉虛增收入 信託疑曲線持股

  • 發佈時間:2015-06-23 09:55:30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IPO審核提速之下,苦苦期盼敲開資本市場大門的瀋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沈鼓集團”)卻遲滯不前。自去年底更新招股説明書之後,沈鼓集團就一直未有消息傳出。

  近年來,沈鼓集團的業績連續下滑,2013年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由2011年的2.98億元大幅下滑至1.18億元,而2014年上半年該數字更是僅有0.3億元。

  時代週報記者進一步分析其財務數據發現,沈鼓集團最近三年來有數十億的營業收入不知去向。“企業每年流入的現金,加上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的增加額之和,應該與企業的營業收入大致相等。而沈鼓集團的這兩項數據卻相差甚遠。”原中瑞岳華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肖新宇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沈鼓集團2012年的收入現金與應收款項之和,相比含稅營收減少了18.39億元;2013年也有17.09億元的缺口,2014年兩者同樣有著6.15億元的差額。

  另外,在證監會不允許公司IPO前信託計劃持股的情況下,中航信託疑似在沈鼓集團IPO前夕曲線入股。招股書顯示,中航信託在2011年4月受讓建銀金辰持有的沈鼓集團的股權收益。若中航信託算作實際股東,則實際股東必定超過200人的上限,這是否會對其上市進程造成障礙仍未可知。

  涉嫌虛增收入

  通常情況下,企業的營業收入在報表中會通過兩種形式體現:一是以現金形式獲得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二是體現在日後陸續收回的“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當中。因此,企業每年收穫的現金加上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的增加額之和,應與企業的營業收入大致相等,而沈鼓集團則不然。

  以2012年為例,沈鼓集團當年的營業收入為69.88億元,不含17%的銷項稅。由於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等都為含稅款項,為了便於計算,沈鼓集團的營收加上17%的銷項稅後,含稅營業收入為81.76億元。

  需要明確的是,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項目中除了當期營業實現的現金收入之外,還包括預收款項的增加部分及應收款項的減少部分。

  沈鼓集團2012年的現金流量表顯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51.69億元,去除預收款項中較2011年增加的3.09億元之後,營業收到的現金為48.60億元。

  同時,沈鼓集團2012年的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相比2011年分別增加了約8.07億元和1億元。由於企業資産負債表中的應收賬款已經計提壞賬,因此可以算出,2012年沈鼓集團計提5.70億元壞賬之前的應收款項總和為14.77億元。

  那麼問題來了,沈鼓集團2012年收到的現金及應收款項之和僅為63.37億元,與81.76億元的含稅營業收入相差了18.39億元。

  2013年,沈鼓集團69.66億元的營收對應的含稅營收為81.51億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47.67億元,而預收款項較2012年增加了1.76億元。由此可算得,沈鼓集團當年營業現金收入為45.91億元。

  同年,沈鼓集團的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較2012年分別增加了9.13億元和2.33億元,加上2013年應收賬款壞賬計提金額7.05億元,應收款項的金額約為18.51億元。加上45.91億元的營業現金收入,兩者之和為64.42億元,與81.51億元的含稅營業收入相比再次減少了17.09億元。

  通過同樣的方法測算,2014年上半年的應收款項增額及營收現金流入之和,與同期是含稅營業收入也存在著6.15億元的差額。

  沈鼓集團的採購數據也疑點重重。

  招股書顯示,沈鼓集團2011-2014年6月對前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金額分別為11.67億元、9.82億元、14.93億元和5.02億元,佔採購總額之比分別為26.75%、22.11%、23.65%和20.78%。可以算出,2012-2014年6月的採購總額分別為43.61億元、44.42億元、64.14億元和24.16億元,總計131.71億元。

  而沈鼓集團在這期間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總額僅為71.31億元;應付賬款及應付票據的增加額僅為21.59億元和0.06億元;三者之和僅為92.96億元,相比131.71億元的總採購款,同樣有38.75億元不翼而飛。

  信託曲線持股?

  IPO前信託持股歷來都是極具爭議的話題。證監會曾明確表示,公司上市前存在信託計劃持股的,必須進行清理,否則不予放行。

  河北俱實律師事務所投融資律師周永信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信託計劃作為主體做股權投資IPO 存在障礙的原因很複雜。一是信託持股突破了《公司法》對股東人數的限制,違反證券法對公開發行證券的有關規定;二是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要為受益人的相關情況保密,這與資本市場的資訊披露原則有衝突;三是信託登記制度的缺失,信託公司作為企業上市發起人股東無法確認其代持關係。

  沈鼓集團在招股書中明確稱,公司無信託持股。與此同時,招股書中卻又存在中航信託借建銀金辰享有沈鼓集團股權收益的相關表述。

  招股書披露,中航信託于2011年4月22日成立期限為 60 個月的“中航信託·天啟 110 號財産收益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查詢信託産品)”,並使用該信託計劃的募集資金受讓建銀金辰所持沈鼓集團的股份所對應的股權收益權,雙方于 2011年 3 月 31 日簽署了《股權收益權轉讓協議》,轉讓款 5250 萬元于 2011 年 4 月支付完畢。

  肖新宇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建銀金辰把所持的沈鼓集團股權有關的所有收益轉讓給中航信託,中航信託為受益人,“但是,目前監管層對這種形式,還沒有明確的政策規定。不過,一個信託計劃通常由幾百人投資,這或許變相使得沈鼓集團企業上市前的股東人數超過200人。”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截至招股書籤署日,沈鼓集團共有鐵西國資公司、蘇永強等 136 名自然人及光大金控、廣州博盛等14家投資機構等共151家股東。

  時代週報記者就上述問題致電沈鼓集團董秘辦,沈鼓集團以董秘出差為由,未給予回應。

  凈利連年下滑

  不僅涉嫌虛構收入,沈鼓集團在近年還遭遇了業績不振而營業成本卻大幅上升的窘境。

  報告期內,沈鼓集團營收從2011 年的 66.56億元增至 2013 年的 69.66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僅為 2.30%。同期,沈鼓集團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分別為2.98億元、2.34億元和 1.18億元,同比大幅下滑。

  進入2014年,沈鼓集團依然未能扼住下滑的勢頭。2014年上半年,沈鼓集團營收為 32.5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僅有0.3億元。

  凈利急劇下降的同時,沈鼓集團的成本費用卻在快速增長。

  2011-2013年,沈鼓集團的成本費用從10.10億元增至14.58億元。其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分別增長了28.15%、50.68%和49.74%,增長可謂迅猛。

  招股書顯示,沈鼓集團的業務涵蓋通用機械製造業的風機、壓縮機和泵三個子行業。2013年,在沈鼓集團主營業務收入中,透平式壓縮機佔比71%,服務及配件佔比11%,往複式壓縮機佔比9%,其他透平機械佔比5%,泵類佔比4%。

  總體來看,沈鼓集團産品毛利率較低。

  2011-2014年1-6月,沈鼓集團的毛利率分別為23.21%、25.87%、27.33%和27.68%,儘管總體逐年提高,但毛利率水準依然較低。以透平式壓縮機為例,沈鼓集團與陜鼓動力(601369.SH)雖同處於該領域,但是陜鼓動力的毛利率要比沈鼓集團高得多。

  2011-2013年,陜鼓動力的毛利率分別為33.64%、35.49%和30.51%;而相比之下,沈鼓集團的該項數字僅為23.44%、24.87%和25.67%。

  對此,陜鼓動力董秘辦工作人員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沈鼓集團與陜鼓動力的主要産品雖均為透平式壓縮機,但應用領域不一樣;而從産品技術應用來看,沈鼓集團與陜鼓動力産品構造、技術應用也不同,這是産品毛利率不同的主要原因。

  據對方向時代週報記者介紹,沈鼓集團生産的壓縮機主要應用於石油、石化、煤化工等領域,而陜鼓動力則主要應用於冶金等領域。

  或許是難以面對連年下滑的業績及漏洞百齣的財務數據,自去年底披露招股書後,至今年6月,沈鼓集團仍遲遲未有更新招股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