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環保 > 正文

字號:  

五部門:鼓勵各類資本進入再生資源回收等環節

  • 發佈時間:2015-01-26 18:1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和供銷合作總社印發《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中長期規劃(2015-2020年)》,《規劃》提出,鼓勵國內外各類資本進入再生資源回收、分揀和加工環節,健全外國投資者並購安全審查管理。鼓勵龍頭企業以連鎖經營、特許經營等現代組織方式整合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

  《規劃》稱,在相關政策帶動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規模明顯擴大,截至2013年底,全社會再生資源回收企業10多萬家,從業人員超過1800萬。2013年,廢鋼鐵、廢塑膠、廢有色金屬、廢紙、廢輪胎、報廢汽車、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報廢船舶8大品種回收量超過1.6億噸,回收總值接近4800億元;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棄電器電子産品的回收率超過70%。初步測算,與使用原生資源相比,相當於節約1.7億噸標準煤,減少廢水排放113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375萬噸。

  《規劃》分析了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形勢,再生資源回收以社會化個體回收為主,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回收量僅佔回收總量的10%-20%。行業內技術研發普遍投入不足,操作工人缺乏技術培訓,專業知識水準和技能操作水準較低。標準化、規範化的運作流程尚未形成,回收、運輸、儲存、利用各環節協作配套不夠。廢玻璃等回收率較低,一般只有30%左右,個別品種甚至隨生活垃圾丟棄,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規劃》提出,到2020年,在全國建成一批網點佈局合理、管理規範、回收方式多元、重點品種回收率較高的回收體系示範城市,大中城市再生資源主要品種平均回收率達到75%以上,實現85%以上回收人員納入規範化管理、85%以上社區及鄉村實現回收功能的覆蓋、85%以上的再生資源進行規範化的交易和集中處理。培育100家左右再生資源回收骨幹企業,再生資源回收總量達到2.2億噸左右。行業規模化經營水準大幅提升,技術水準顯著提高,規範化運作機制基本形成。

  《規劃》提出針對四類再生資源的特點,建立以三級網路為基礎的生活類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廠商直挂的産業類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與回收企業對接的公共機構類再生資源回收體系;以逆向物流為特點的服務消費類再生資源回收體系。

  《規劃》要求多樣設置回收網點,城市每1000-1500戶居民設置一個回收點,鄉鎮每1500-2000戶居民設置一個回收點。

  《規劃》要求提高分揀加工水準,在有條件的地區,按照土地集約、生態環保的原則,試點建設一批回收分揀集聚區,推動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從鬆散粗放型向集約型、規模型、産業型、效益型方向轉化。

  《規劃》鼓勵各類資本進入回收領域。積極推進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資産重組,促進産業集聚和整合。鼓勵國內外各類資本進入再生資源回收、分揀和加工環節,健全外國投資者並購安全審查管理。鼓勵龍頭企業以連鎖經營、特許經營等現代組織方式整合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

  《規劃》要求,強化回收渠道的治安管理,嚴厲打擊利用再生資源制假售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舊充新等違法犯罪行為,依法查處收購國家禁止收購物品、收贓銷贓等違法犯罪行為。強化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各環節的污染防治工作,支援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加大環保執法力度,依法查處污染環境的企業並向社會公佈。

  《規劃》要求,研究建立銷售商、消費者對於廢棄産品回收處理的責任分擔機制。積極研究廢舊紡織品、餐廚垃圾等品種的回收管理制度。

  《規劃》強調,充分考慮全國各區域再生資源主要品種産生量及增長趨勢、再生産業及相關産業的發展規模、人口密集度、經濟發展水準、城鎮化進程、區域面積、區位交通條件等綜合因素,到2020年,建設區域性回收分揀基地200個,專業分揀中心2000個,與遍佈全國城鄉、網路縱橫的回收站點有效銜接,形成完善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與以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為主的城市礦産基地形成有效對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