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棚改貨幣化安置助樓市去庫存 多地醞釀政策組合拳

  • 發佈時間:2016-01-07 00:29:53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2016年伊始,多地打響房地産“去庫存”攻堅戰。《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多地將推出包括降稅、補貼、公積金、租售並舉等在內的去庫存所有政策,住房保障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或成為去庫存的有力支撐。

  從目前中央和地方提出的措施看,去庫存的方向一個是要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另一方面,則要挖掘原住民的購房潛力。對此,多地正在醞釀房地産去庫存所有政策。以內蒙古為例,該自治區正在研究制定去庫存的具體政策措施,將在簡政放權、減稅降費、金融扶持、合理確定最低工資標準等方面打出一套政策“組合拳”。

  記者從住建部官網獲悉,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在近日召開的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表示,2016年要推進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的住房體制改革,把去庫存作為房地産工作的重點。其中,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推動住房租賃規模化、專業化發展。並進一步用足用好住房公積金。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系列房地産去庫存舉措中,提高貨幣化安置比例,減少建設量,將成為今年地方“去庫存”的主要手段。

  據了解,自2014年年底以來,從取消限購、取消限貸,到降息、降首付,再到補貼,中央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去庫存成效甚微。業內人士指出,其原因在於新建及待建住房庫存高企,難以達到理想的去化速度。

  陳政高指出,2015年,棚戶區改造開工580萬套,創造了歷史新高,貨幣化安置比例達到28%,對去庫存發揮了重要作用。

  因此,2016年將繼續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努力提高安置比例,明年新安排600萬套棚戶區改造任務。實現公租房貨幣化,通過市場籌集房源,政府給予租金補貼。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雲南、安徽、內蒙古等省份以及濟南等城市都明確指出,力爭2016年貨幣化安置比例提到50%以上。

  目前,河南省新鄭市正在試點購買商品房轉安置房方式“去庫存”。新鄭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産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試點政府購買商品房轉安置房,政策推行以來成效初顯。截至目前,新鄭市已投入7億元購買了1800多套商品房,接下來將再購買5000余套。

  安徽省住建廳也表示,積極推進政府組織棚改居民購買商品房安置方式。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住房保障處處長鐘治峰表示,棚改貨幣化安置具有縮短安置週期、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等優點,特別是在當前房地産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對於消化商品房庫存、穩定房地産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雲南省近日發佈了《關於做好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可採取政府集中購買在建或已建成普通商品住房作為棚戶區改造安置房;也可搭建房源資訊平臺,引導棚戶區居民自主選擇購買;對已有住房且本人自願不需要安置住房的棚戶區居民,直接給予貨幣補償。同時明確,政府購買商品住房進行安置的房源,應以存量普通商品住房為主,購置價格不得高於所在區域同類普通商品住房的平均價格。

  重慶方面則提出力爭2016年城市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比例達到85%。截至2015年10月底,重慶市累計完成城市棚戶區改造681.02萬平方米、5.93萬戶。其中,1至10月,已簽訂補償安置協議2.35萬戶,貨幣化安置1.93萬戶,貨幣化安置率為82.11%,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雖然貨幣化安置能夠有效去庫存,但並非一蹴而就。鐘治峰表示,棚改貨幣化安置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直接貨幣補償,二是政府組織棚改居民購買商品住房安置,三是政府購買商品住房安置。這三種方式各有利弊,其中直接貨幣補償方式見效快,但是政府財政即期支付壓力大,同時不能有效幫助消化存量商品住房;政府購買商品房安置,能較快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但是由於統一購買的商品房在地段、戶型、樓層上存在差異,可能出現棚戶區居民不願意選擇安置的現象,導致部分商品住房空置。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