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鼓勵國企自建自住房 未來土地供應越來越稀缺
- 發佈時間:2015-07-06 06:57:35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朱苑楨
近日,北京市國土局通報北京今年上半年土地供應情況,比去年同期明顯減少。
今年上半年,北京土地市場共成交經營性用地32宗,土地面積約290公頃(其中住宅用地約175公頃,商服用地約115公頃),建築規模約49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約272萬平方米,商服約225萬平方米),成交額約634億元。
其中,保障房用地方面,今年上半年北京累計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落實224公頃,完成計劃指標的50%。
北京市國土局表示,下半年一方面將優先確保民生用地供應,對保障性住房用地應保盡保,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同時進一步鼓勵國有企業利用自有用地建設自住房。另一方面,將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要求,結合城市戰略定位和産業結構調整方面,穩妥做好商服用地的供應。
土地供應“瘦身減量”
首都經貿大學土地資源與房地産管理系主任趙秀池表示,今年北京市保障房的計劃已經確定,將建設保障房達15萬套,保障房主要有公租房、限價房和自住房三類,其中也包含了棚戶區改造及國有企業利用自有用地建設自住房。
那麼,國有企業利用自有用地建設自住房,是否可以騰挪出更多的土地?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牛鳳瑞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家鼓勵國有企業在自有土地上建設保障房,這個政策很早就有。國有企業的職工也是在北京生活的人,從客觀上來説,這對住房壓力是一種緩解,但是國有企業的保障房和政策的保障房是兩個概念,國企的保障房面積會大一些。
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認為,這些土地是劃撥給企業的,産權還是企業。但是,國土局對企業自有用地回收不了,因為産權在企業名下,除非企業同意賣給國土局才有可能,國土局的收儲成本就靠和企業的協議了,只能是國土局協調地塊的産權方,把地塊拿出來蓋一些保障房或者自住房。
對於北京市上半年的土地供應比去年明顯減少,趙秀池表示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控制人口的需要,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需要控制人口規模;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需要。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要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角度來增加土地供應,總體來看,對比河北和天津,北京的土地供應應該是受限的。
地價處於相對穩定狀態
物以稀為貴,土地供應的減少,會不會引來地價的攀升,從而傳導到房價?
郭毅認為,從國土局推出地塊來看,地價仍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但土地投放到市場當中,在競爭的狀態下,究竟能夠拍出什麼價格,也不是國土部門可以預期得到的,地價更多取決於開發商對此地塊價值、供需、價量走勢的判斷等。市場的激烈程度增加了,就會引起成交價格的上漲。地價是房産開發成本的重要一部分,房價或會上調。但地價推動房價到了一定的高位之後,價格能否被市場接受,能否實際銷售出去,還是要經過市場驗證。
但也有業內人士持不同觀點。有人認為,國土部門過於重視保障房供地,而忽視了商品住宅的供地,造成今年上半年商品住宅用地計劃完成量較低,一方面開發商競地的激烈程度增加,成為地價走高的推手,另一方面也為未來1~2年後,商品住宅市場的供應不足埋下了伏筆。土地作為房地産開發的生産資料,地價走高決定著未來的房價也會高企,而未來商品住宅市場的供不應求,也是決定房價上漲的原因之一。
趙秀池説,地價是房價的一個重要成本因素,地價上漲肯定會引起該地塊上所建物業價格的上漲,對周邊的房價也會有一定影響。但周邊房價的變動還主要取決於自身的成本因素、市場供求狀況等因素。未來北京市的土地供應將會越來越稀缺,除了棚戶區改造外,中心城區的供地將會越來越少,土地供應會更多向郊區、新城區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