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以房換房”看著美實現難 成功者幾乎為零

  • 發佈時間:2015-06-30 08:32:34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耿諾  責任編輯:王斌

  “換房住!本人房子在順義新城,一居,60平方米,7層,因在北三環上班,想換個距上班地點稍近點兒的房子。一居即可,面積樓層不限。”類似這樣的換房需求帖子,在貼吧上一搜“換房”這個關鍵詞,還會發現很多。

  買的大房子遠在郊區,而自己卻在市區內工作,早起晚歸幾乎成了市區郊區通勤族的固定模式。而這樣的通勤大軍,也讓城市裏的“潮汐”愈發明顯,每天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時間居全國之首。

  如何破題?近日,市社科院發佈的一份報告建議,通過政策優惠鼓勵居民之間住房對換和多方置換,從而消除長途奔波上班的現象,減少能源消耗、大氣污染、交通擁擠。報告中同時建議,政府可以考慮“減免職工住房調換或多方調換的稅費”。

  這可行嗎?在業內人士看來,儘管居民“以房換房”的需求一直存在,但面對權威資訊共用平臺的缺失、涉及産權交易以及稅費減免實際操作中可能帶來的更大漏洞,當下能夠滿足需求成功換房的幾率幾乎為零。

  點對點換房成功者幾乎為零

  “兩家互換房子?我入行都10年了,還沒遇到過一對兒呢。”昨天下午,在鏈家地産成交量幾乎最高的西二環區域,一位商圈經理仔細回憶了半天,沒想起一個成功案例。

  大約10年前,本報記者曾經在天橋、白紙坊附近見到過不少打著“對換房屋”招牌的二手房仲介門臉。可是時隔10年之後,當記者再次去撒網搜尋,已經見不到一家。多家仲介機構總部或者北京公司負責人也表示,近些年都沒有開展過類似業務。

  點對點換房的業務從市面上消失了,但老百姓的需求還存在。

  市民靳先生就是需求者之一。他的房子在南三壞中路附近,房屋面積65.5平方米。由於上班在知春路附近,他一直想換到知春嘉園、錦秋國際裏的房子。

  為了能實現點對點換房,近幾個月來,他在網上發了不少帖子,也托親朋好友幫打聽,甚至還和幾個有同樣換房念頭的人聯繫過。可惜,地點合適的房源實際價格相差太大,價格合適的房源品質又不太好,靳先生最終數次放棄了能實現點對點換房的機會。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想換房的市民並不在少數,其中也有一部分,希望能實現點對點換房,一步到位,不用再去找買主和賣主。而換房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方便、上學方便以及就醫和養老方便等方面。

  但提出需求和滿足需求,似乎在兩個完全不同的層面上。記者昨日從鏈家地産、中原地産等機構了解到,能夠實現點對點換房的用戶,在實際成交裏幾乎為零。

  數年前,我愛我家曾經做過監測換租“連環單”的嘗試。監測的幾個月內,平均每月內發生了40多起案例,相當於換租“連環單”佔到整體租賃數量的0.6%左右。“這個數據表明,雖然客戶確實存在需求,但培育完善的市場還需要不少時日。”偉業我愛我家副總裁胡景暉説。

  以租養租曲線“換房”

  雖然社科院報告中並未指出“換房”所交換的是産權還是使用權,但由於其建議中已經涉及相關稅費,因此相關新聞一發佈,很多業內人士開始討論起産權交換的可行性來。

  但另外一方面,通過租房、出租房屋來實現“換房”的,卻大有人在。

  大興區居民石先生已經在西城區一所重點中學旁邊租了11年房子。“當年孩子上小學我們就過來了,等他考上大學,我們再回大興。現在都説不好哪邊才是自己真正的家。”石先生想起,那年西城區一套兩居室租金才1000多元,如今已經翻了8倍。而自己在大興買的房子也出租了快10年。

  像石先生這樣以租養租的“連環單”,在仲介門店十分常見。據租賃仲介中的“大戶”我愛我家統計,1年中本市大約有15萬到16萬套房屋通過這家機構出租,幾乎和二手房全市交易量相當。

  “由於很多人選擇在不同機構租房、出租房,後臺數據無法精準統計,但可以通過日常成交量預估,利用這種渠道換房居住的人,會比直接交換産權的購房人多。”一位業內人士説。

  但在很多老北京人的記憶中,“房換房”是個非常普遍的事兒。“以前我婆婆腿腳不好,我們直接和廠裏打了個報告,就和1樓的同事對換了房子。兩家人都挺樂意,當時房租也沒漲。”至今仍住在西三環內一處建成有30餘年老公房裏的沈阿姨説。

  到房管所申請換房、到廠子房管科申請換房,這在過去還沒有“産權”概念、大家都從工資裏扣房租的年代,是個非常普遍的事兒。有些並非雙職工的家庭,甚至可以跨企業、跨區實現房源對調。

  “當時的公房都不涉及産權,屬於租住,交換起來會容易得多。”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説,但進入商品房時代之後,“産權”的交易和變更,稅費的門檻,使得這種“交換”變成了更為複雜的問題。

  “降稅費”建議難操作

  記者注意到,市社科院發佈的報告中,以房換房的建議來自《多中心建設與北京節能研究》一文。其中提及的服務均等化、“多中心”想法,和目前本市規劃方向中的“多中心”、建設新城、實現職住平衡等多個概念方向類似。但其中被討論最多的,是關於“出臺財政優惠政策,減免職工住房互換或多方調換的稅費”這一句。

  這一條建議,被很多換房人群所期待著。但這條建議,有可能進入實際操作環節嗎?業內人士分析,使用權在置換層面,減免稅費的希望非常渺茫。

  “這主要是需要非常紮實的數據基礎,如果沒有數據和技術、監測手段的支撐,減免稅費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漏洞。”尤尼泰北京稅務師事務所合夥人趙飛説。

  從制度上來講,本市曾經推出過1年內買賣房屋減少稅費的優惠政策。但是在實際業務中用得很少。

  趙飛説,對於社科院提出的建議,所謂的“優惠”是建立在特殊的條件上。兩套房屋的價值應該等值或近似,才能享受相應的稅費優惠。如果二者的價值相差太大,從公平交易角度講,雙方的協議不可能達成一致。

  “如果報送為等價房屋,怎麼確定是趨同的房價呢?”趙飛説,如果沒有嚴密的制度規定,這樣的優惠,就會造成巨大漏洞。

  至今為止,在二手房交易環節中,實際成交價和最低過戶指導價仍舊存在巨大的差距。目前,二手房過戶仍舊可以通過“裝修款”等理由減免稅費。而在很多家仲介機構提供的合同中,“傢具家電費用”等項目,也是讓二手房交易雙方既能維持二手房價、又能避開一部分稅費的明確手段。

  “優惠政策一定要在制度和法規都很嚴密的情況下執行,一旦出臺不能頻繁修訂或者修改。稅費優惠是好事兒,但目前看,仍舊有待於配套政策的完善。”趙飛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