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福建出臺樓市新規 房企項目可申請“商改住

  • 發佈時間:2015-06-17 08:47:2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婷  責任編輯:朱苑楨

  被業內認為在國內樓市中表現較為不錯的福建,最近又出新政了。

  據《福州日報》等報道,近日,福建省國土資源廳、住建廳轉發了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下發的《關於優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應結構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通知》,福建省允許開發商進行項目住房套型結構調整或房地産項目轉型。《每日經濟新聞(微網志)》記者注意到,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今日(6月16日)在其微信公眾號上評價稱,“被福建省政府的‘接地氣’和‘執行力’驚呆了。”

  供地計劃調控分為五類

  《福州日報》的報道顯示,據《通知》內容,福建省內各市、縣(區)要根據本地房地産市場實際情況,允許房地産企業適應市場變化,按以下不同情況,作出住房套型結構調整或房地産項目轉型。未來供地計劃將分五類來調控,分別為“顯著增加”、“增加”、“持平”、“適當減少”、“減少直至暫停”,由此來確定房地産市場供應規模。

  五類供地計劃具體如何執行呢?上述報道稱,是根據該市、縣近3年商品住房月平均銷售量來計算的。截至2015年6月底,商品住房現實庫存去化期限超過24個月的市、縣,應明顯減少商品住房用地供應數量;商品住房現實庫存去化期限超過36個月的市、縣,應明顯減少直至暫停出讓商品住房用地;商業辦公用房庫存供過於求的市、縣,要調整供地結構、優化佈局,直至暫停供應商業辦公用房用地。

  今年3月27日,國土資源部聯合住建部下發了上述《通知》,要求各地“有供、有限”,控制供地節奏,“對在建商品住房項目,在不改變用地性質和容積率等必要規劃條件下,允許不適應市場需求的住房戶型作出調整。

  丁祖昱在其微信公眾號表示,不管是調規劃,還是調供地,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規劃一旦制定,要改起來就難了;土地供應也是如此,又是地方政府最大的財源,説減就減難度很大。

  丁祖昱表示,就目前來看,這還只是省級政府對市縣發出的的操作性意見,具體落實還需一段時間,具體效果還有待觀察,但福建省政府的做法值得其他省份參考,特別是東北、西部等房地産供求失衡的地區。

  房企可申請“商改住”

  福建此次發佈的新政被業內視為力度最大的部分是:允許住房套型結構調整或房地産項目轉型。《福州日報》上述報道顯示,根據《通知》,各市、縣(區)要根據本地房地産市場實際情況,允許房地産企業適應市場變化,按以下不同情況,作出住房套型結構調整或房地産項目轉型。

  對於未取得預售許可證的商品住房項目及項目中單棟樓房,在不改變用地性質和容積率的前提下,允許房地産開發企業調整住房套型結構,以適應市場需求。

  同時,對於未取得預售許可證的整體或部分房地産項目,所在市、縣現實庫存去化期限超過24個月的(按住房和非住房現實庫存分別計算去化期限),在符合相關規劃要求的情況下,允許房地産企業進行項目整體或部分轉型;房地産企業可以申請土地用途、規劃條件變更,用於其他産業項目或用於符合市場需求項目用途的開發建設,重新依法依規辦理相關規劃、用地手續,重新確定相應的土地價款。

  克而瑞廈門機構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4月底,廈門SOHO在售存量為55.87萬平方米,未售存量約69.31萬平方米,合計約125萬平方米,去化週期至少4年以上(按30萬平方米/年計)。

  上述政策無疑給SOHO項目去庫存提供了一條重要途徑,對房企而言也意味著新機會。

  克而瑞福建區域總經理、房價點評網首席分析師張子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商辦用地可改住宅”的政策,對未來樓市而言是一重大利好,一方面是因為當前商辦市場持續處於低迷狀態,政策的出臺,有利於緩解這類型産品後市的開發風險;另外,廈門近年來商住用地供應量偏緊,樓面價不斷高企攀升,如果能有一部分商辦用地變更為住宅用地,既可以緩解土地的供應壓力,對於一些“土地斷糧”的房企來説也能尋找新的開發機會,同時或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樓面價攀升的速度,有利於樓市更加健康穩定的發展。

  不過,對於上述政策的執行落地,業內也表示程式較為複雜。廈門均和房地産土地評估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崎認為,商辦和住宅在配電、消防等方面的建設都不一樣,這些要更換的話並不容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