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恒天然要約購貝因美到期 要約收購價仍溢價

  • 發佈時間:2015-03-16 07:0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恒天然計劃要約收購貝因美(002570,收盤價17.66元)超2億股的時限,一晃眼就僅剩下今天一天了;而貝因美昨日(3月12日)的股價距離18元的要約收購價,仍然存有一定折價。

  與此同時,3月11日的1.37億股的凈預受要約股數距離2.04504億股的上限同樣存有一定落差。也就是説,即便投資者在今日于18元/股下方(扣除交易成本)買入貝因美並申報,仍有機會全額(視最終凈預受要約數量來定)被恒天然以18元/股的價格收購,抓住一個無風險套利的機會。

  要約收購鐵定成行

  當貝因美公佈高達2億股的要約收購時,引來市場所有關注的目光。不只是因為收購人是恒天然,更重要的是18元/股要約收購價,較當時貝因美股價高出12%,並且直到距離要約收購時限僅剩一天的現在,要約收購價仍處於溢價狀態。

  公開資訊顯示,恒天然集團決定,由下屬全資子公司恒天然(香港)以要約方式收購貝因美不高於2.04504億股,要約價格設定為18元/股,要約收購期限30天,即2015年2月12日至3月13日。如果此次收購達成,所需資金總額高達36.81億元。

  一般來講,要約收購會有一個履行的紅線,貝因美也不例外。據悉,只要在今日收盤時,凈預受要約股數少於1.12億股,該要約收購將不得生效。

  不過,或許是引入戰投心切,貝因美集團方面表示,如果要約收購期限倒數第二個交易日的凈預受要約股數低於1.12億股的話,貝因美集團將補充差額部分以促成要約收購的順利實施。

  另外,貝因美集團還簽訂了一個在收購期限前5個交易日內提供至少8180.16萬股給收購人收購的意向性協議,由此可見,該要約收購成行是鐵板釘釘的事。

  事實上,貝因美集團的顧慮算是多餘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交易所數據顯示,3月11日貝因美的凈預受要約股數達到了1.37億股,雖然僅為收購方目標的66.914%,但其數據也已超過了1.12億股的紅線,雖並不清楚這中間貝因美集團貢獻了多少,不過至少免去了補差額這一環節。至於最終預受要約數量超過收購人所需之時,收購人將按同等比例進行收購。

  距離要約價仍有空間

  細心的投資者可能發現,雖然要約收購時限已到,但截至昨日以貝因美收盤價來看,17.66元/股的現價仍然比18元/股的要約收購價要低;與此同時,3月11日的數據顯示凈預受要約股數已有1.37億股,距離2.045億股的收購目標尚有一段距離,存在6769.87萬股的差距。

  雖然昨日凈預受要約股數的數據今日才能看到,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從3月3日至3月11日這段時間裏,每天預受股數也就在幾百萬股的水準,照這種速度,今日收盤貝因美的凈預受要約股數是否能夠達到頂格,仍然是個未知數。也正是如此,有心要參與要約收購的貝因美投資者,申報數量全額被要約收購的機會也就相應增大。

  記者注意到,按照以往的經驗,不少要約收購的標的,由於與收購價之間存在一個落差,股價很快就會被市場買入並推升到與要約收購價持平甚至更高的位置,但像貝因美超2億股的重量級要約收購案,反而直到昨日收盤,股價仍沒有超過要約收購價,這多少有些“反常”。

  對此,“這或許體現了一種惜售心態”,某市場人士如是説。據其觀察,貝因美集團目前持有貝因美超過40%的流通股,其餘股東裏有不少是不會頻繁買賣的基金,加上貝因美市面上浮動籌碼不多,如果恒天然要完成要約收購,股價自然會出現大幅飆升。另外,貝因美與恒天然攜手之後,未來企業的發展空間或被打開,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説,可能更願意持有貝因美。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貝因美公告中看到,本次收購如果達到目標,收購人未來12個月內將沒有繼續增持貝因美的計劃,而如果沒有達到目標,收購人將不排除在未來12個月內根據實際情況繼續增持貝因美股份。

  當然,在操作上,申報要約收購的投資者也需要遵循一些遊戲規則。據某券商營業部工作人員對記者介紹,當日買入股票的投資者可能在申報的時候會看到可用股數為0,這種情況仍然直接輸入預受數量即可;同時在3月11日、12日、13日這3天裏,貝因美預受股東不得撤回其對要約的接受;至於要約收購的費用,這個也不必費心,要約收購與正常的買賣股票是差不多的。

貝因美(002570)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