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商業案例 > 正文

字號:  

貝因美業績惡化越來越難賺錢 恒天然介入無效果

  • 發佈時間:2015-03-05 07:2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金曉岩  責任編輯:謝淩宇

  恒天然介入未能解救賺錢難困局貝因美凈利惡化:國産奶粉沉浮樣本

  嬰幼兒配方乳粉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使得國內生産商面臨重大業績壓力。僅僅從目前的財務數字來看,賣奶粉似乎還不如存錢到銀行。

  根據貝因美(002570)2月28日發佈的業績快報顯示,2014年其營收50億元中,僅實現凈利6000萬元,如此高成本低收入的困局下,貝因美還要頂著業績持續惡化的壓力。去年恒天然的介入並沒有讓貝因美的業績有所好轉,反倒令業績的缺口更大,在當下內憂外患的嬰幼兒食品行業現狀下,貝因美的“敵人”還有很多,未來將行之路也更加艱難。

  業績持續惡化中

  記者在該份業績快報中發現,貝因美2014年實現總營收為50.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567.77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0.89%。

  通過查閱發現,貝因美2013年營收和凈利還分別實現14.54%和41.41%的增長,雖然業績增長有所放緩,但和此次相比,2014年的業績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持續惡化。

  根據快報計算,貝因美2014年度凈利率為2.06%,同比下降了13.29個百分點,從數據上看,是因利潤下滑幅度遠高於營業總收入的縮水幅度所致。但是按照營收50多億凈賺6000萬來看,凈利率僅僅不到1.2%。這也意味著貝因美賺錢處於越來越艱難的狀態。

  對此,貝因美方面表示,公司營收、利潤、凈利潤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營業收入下降及成本費用率上升所致。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包括嬰幼兒配方奶粉在內的嬰幼兒食品市場上,外資企業的大肆擠入和國內企業的激烈競爭,貝因美行銷費用投入過大也是造成業績凈利過少的原因之一。業內人士指出,貝因美去年四季度錄得虧損,利潤同比加速下滑,主要是銷售費用投入依然較大,以及高價成本對毛利率的影響。因為從前三季度看,毛利率同比降4.5%,費用率提高5%。

  恒天然介入無效果

  為了改寫業績下滑的被動局面,貝因美不僅在去年宣佈轉型,剝離全部非食品業務後,又幾次斥鉅資投入兒童奶等嬰童食品業務。而且,為了更具競爭力,國內奶粉生産商與外資乳企的合資演變成一場潮流,在獲得中國商務部批准後,恒天然與貝因美在2014年簽訂的要約收購計劃正式啟動。

  據貝因美日前發佈的公告,恒天然集團擬通過下屬全資子公司恒天然香港,以要約方式收購貝因美不高於2.05億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20%,要約收購期限為30個自然日,期限自2015年2月12日至3月13日。

  如收購成功,恒天然將成為貝因美第二大股東。雙方將通過其各自的全資控股子公司在澳大利亞共同組建一個合資實體,該合資實體將購買澳大利亞嬰幼兒配方奶粉廠達潤,預計總投資為2億澳元,其中貝因美持股51%、恒天然持49%。當時,外界對此合作解讀為將各取所需,兩家聯手對外。

  巧合的是,兩家企業正好都處於自身發展的瓶頸期,管理層都承受著比較大的壓力。只是這兩家企業合作之後能否發揮1+1>2的效應,從受讓方貝因美的業績直接數據反映來看,兩家的協同效應並沒有顯現出來。

  在業內看來,貝因美的渠道優勢,正是恒天然最大的短板。看似利潤率頗高的嬰幼兒奶粉市場,恒天然短期難以打開局面,同時主營業務因為國際奶價大幅下跌又面臨著收入下降。

  “恒天然作為全球知名的原材料供應商,經歷了肉毒桿菌事件之後,其亟須要在市場容量較大的中國市場尋找穩定合作夥伴,當然其能夠為貝因美提供數量和價格穩定的原材料。”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只是貝因美面臨轉型和行業競爭激烈兩大挑戰,雙方合作的良好效應尚未顯現出來。”

  寄希望於二次創業

  貝因美曾經也輝煌過。2002年,以米粉起家的貝因美正式進軍嬰幼兒奶粉領域,並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後迅速贏得市場機會。AC尼爾森數據顯示,2012年,以銷售額計算,奶粉市場份額前五大品牌分別為美讚臣、多美滋、惠氏、貝因美、雅培,前五大品牌中,僅有貝因美一家國産奶粉企業。

  但是到了2013年,行業風雲突變,經歷了反壟斷、大整頓與肉毒桿菌事件之後,整個産業格局都發生了變化,AC尼爾森的2013年奶粉統計數據中,零售和母嬰渠道的前五名變成了惠氏、美讚臣、貝因美、多美滋和合生元。然而,貝因美在排名上升的同時,創利能力卻大幅下滑。自2013年中報起,貝因美的業績增速呈現階梯型下降。最新披露的2014年半年報凈利潤下降程度又進一步加深。

  2014年2月8日,貝因美進行更名,公司名稱由“浙江貝因美科工貿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貝因美嬰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釋放出公司戰略轉型、專注嬰童食品的信號。剝離全部非食品業務後,又幾次斥鉅資投入兒童奶等嬰童食品業務。

  簡愛華認為,就轉型而言,貝因美由嬰幼兒奶粉品牌轉為兒童食品,延長産品線固然是好的,但是也需要注意市場競爭,尤其是兒童奶領域,蒙牛和伊利實力雄厚,這也是貝因美大力投資、利潤下降的原因之一。就嬰幼兒奶粉行業而言,競爭激烈使得貝因美此前優勢慢慢淡化。

貝因美(002570)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